山西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 山西 太原 030025
摘要: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接收的116例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进行分析,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分析对照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时采用整体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而且能够降低患儿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减少负面情绪,有利患儿更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护理效果
感染性休克属于急危重症,是由于感染而导致的低血压长时间存在,通过液体复苏已经难以纠正的急性循环衰竭,可造成器官功能的迅速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患儿的病死率高达43%,且临床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患儿患病后,多器官会出现组织灌流不足,器官功能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器官衰竭。通常情况下,在经过对症治疗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症状,但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也极其重要。当患儿在治疗后得不到良好护理,可能会导致预后恢复不理想,影响患儿的康复进程。本文将通过对常规护理干预与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探究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接收的116例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男性患儿病例32例,女性患儿病例26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6.74±0.84)岁。研究组:男性患儿病例30例,女性患儿病例28例;年龄0~13岁,平均年龄(6.58±0.76)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儿诊断标准;(2)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3)患儿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患儿、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儿;(2)有精神疾病患儿。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依照医嘱落实相应的护理,包括对患儿的给药治疗、病情和体征的监测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护理干预,包括:(1)对于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儿在治疗期间通常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因此家属不能时刻陪伴在患儿身侧,此时就需要临床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陪伴并一对一对患儿进行照顾护理。护理人员在为患儿做疾病护理的同时还要照顾患儿的日常起居生活,常伴患儿身边,因此护理人员要温柔细语关心、安抚患儿,以降低患儿的焦躁与不安,稳定患儿的身心状态,提高其对护理操作的配合度。(2)对于患儿日常的饮食护理。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确保患儿每日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摄入。倘如患儿无法经口进食,可以联系主治医生考虑鼻饲营养,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保证患儿每餐的营养均衡,以维持机体循环需要。(3)护理过程的无菌化要求。因患儿的病情需进行抗感染处理,因此在对患儿的护理过程中要保持无菌化处理。同时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在护理过程中要增加平衡水电解质、氧疗、机械通气等临床护理措施,帮助患儿改善多器官功能,避免其衰竭。日常护理还需做好消毒防寒工作,避免患儿接触细菌、受风感冒,从而加重感染。(4)开放家属探视患儿的时间,以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向患儿家属科普疾病知识,通过对感染预防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的宣教,赢得家属理解和支持,为各项诊疗和护理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石。
1.3观察指标
(1)临床效果判定标准:显效: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休克症状彻底解除;有效: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休克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未达显效标准与有效标准,即生命体征与休克症状上未有明显缓解。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患儿治疗时间对比。包括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患儿护理的有效率作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x2检验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患儿治疗时间作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检验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性。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研究组 | 58 | 20(34.48) | 34(58.62) | 4(6.90) | 93.10 |
对照组 | 58 | 17(29.31) | 28(48.28) | 13(22.41) | 77.59 |
p | <0.05 |
2.2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儿从呼吸机治疗、重症监护室治疗及住院时间等各方面都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比较
组别 | 例数 | 呼吸机治疗时间(d) | 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d) | 住院时间(d) |
研究组 | 58 | 3.25±1.77 | 7.82±1.96 | 13.23±2.56 |
对照组 | 58 | 4.95±2.31 | 10.23±2.73 | 17.42±3.36 |
p | <0.05 |
3.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病例中在重症监护室比较多见的一种危重疾病,指因全身感染而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的急性疾病。患儿作为年龄较小的患者群体,基于发育不完全,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会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健康,如果救治不及时或护理措施不当,就会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增大患儿死亡率。因此。在临床救治期间给予合理护理干预,对于挽救患儿生命,意义重大。
临床有效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的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预后。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儿对医护人员及治疗过程的排斥,缓解患儿的不安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缩短患儿的康复进程;对患儿进行饮食上的护理,可以对患儿饮食科学搭配,帮助患儿补充营养及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为患儿康复提供了物质条件;对患儿所处环境的无菌操作,可以避免患儿感染并发症,为患儿提供快速康复的场所。积极与家属沟通,与家属一起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患儿保持最佳身心状态,主动配合临床救治。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干预对治疗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具有明显效果,降低了患儿负面心理情绪,提高了患儿的治疗配合度,缩短了患儿的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倩倩,耿延花.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0,44(12):1754-1758.
[2]张厦.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2):179-181.
[3]陈冉.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急救护理[J].临床研究,2018,v.26(1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