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相关问题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5
/ 2

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相关问题思考

李  婷

江苏海洋大学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其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影响深远。本文从精准扶贫的视角,探讨了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在理念、制度、技术、效果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资助育人体系;问题;优化策略

1引言

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旨在通过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等方式,实现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精准扶贫的视角,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完善该体系提供参考。

2精准扶贫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影响

精准扶贫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理念转变、制度创新、技术支持和效果评价等方面。首先,精准扶贫促进了高校资助育人理念的转变。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的资助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精准扶贫理念要求高校在资助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贫困原因和发展需求,提供精准化的资助措施,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其次,精准扶贫促进了高校资助育人制度的创新。精准扶贫要求高校建立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资助机制,确保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实。这不仅有利于贫困生的识别和管理,还有助于提高资助育人的效率和质量。精准扶贫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高校可以实现对贫困生的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提高资助育人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最后,精准扶贫要求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价机制。对资助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资助策略,提高资助育人的质量。同时,评价机制还可以为未来的资助育人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3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3.1理念滞后

部分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的资助理念,仅仅关注经济资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种资助理念缺乏对贫困生特定情况的理解和关注,往往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导致部分贫困生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

3.2制度不完善

高校资助育人制度存在一些漏洞,例如贫困生认定标准不清晰、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这些制度上的不足不仅影响了资助育人的效果,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

3.3技术手段落后

部分高校在贫困生识别和管理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无法实现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这种落后的技术手段不仅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可能导致识别不准确、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资助育人的效率。

3.4效果评价缺失

目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对资助育人效果的科学评价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高校无法对资助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或资助效果不佳的情况。同时,缺乏对学生接受资助后的成长和发展进行跟踪和评估,可能导致资助育人的效果无法达到最大化。

4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优化策略

4.1更新资助育人理念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精准扶贫理念对资助育人的重要性。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旨在通过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等方式,实现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应当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的号召,树立“精确滴灌”的资助理念。“精确滴灌”的资助理念,意味着高校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充分了解每个贫困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提供精准化的资助措施。这种理念转变要求高校从以往的“大水漫灌”式的资助方式向更加精细化的资助方式转变,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高校可以开展调查和研究,了解贫困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包括经济、学业、能力提升等方面。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困惑和问题,为制定精准化的资助措施提供依据。除了传统的经济资助方式,高校可以提供更多的资助措施,如学习辅导、能力培训、心理支持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贫困生克服困难,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高校可以建立动态的资助管理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需求,调整资助措施。通过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及时发现问题,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4.2完善资助育人制度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贫困生认定标准、资助政策落实机制等制度,确保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实。首先,高校应建立明确的贫困生认定标准。贫困生认定是高校资助育人的基础工作,认定标准的明确和统一有助于确保资助政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高校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当地经济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贫困生认定标准。这一标准应当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口情况、地区贫困程度等方面的指标,以确保认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其次,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资助政策落实机制。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机制作为保障,包括资助政策的宣传、申请流程、评审流程、资金发放等方面的规定。高校应通过校园网站、宣传栏、学生组织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资助政策,让学生了解相关申请流程和条件。同时,高校应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审流程,确保资助政策落实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资助政策落实的监督和管理。对于违规操作、滥用资助资金等情况,高校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确保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实。同时,高校还应定期对资助政策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贫困生的需求。

4.3采用先进技术手段

高校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贫困生的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提高资助育人的精准度和有效性。首先,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贫困生的精确识别。通过收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口情况、学业成绩、校园消费等方面的数据,高校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贫困生。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校园消费数据,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存在消费水平较低的情况,进而对这些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识别。通过大数据技术,高校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经济状况,为精准资助提供数据支持。其次,高校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贫困生的动态管理。通过建立贫困生信息管理系统,高校可以将贫困生的个人信息、资助需求、资助政策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同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和数据分析,高校可以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变化和需求,调整资助策略,提高资助育人的精准度和有效性。通过云计算技术,高校可以实现贫困生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4.4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高校应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价体系,对资助育人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目标应包括资助政策的落实情况、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资助育人的社会效益等方面。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例如通过贫困生的出勤率、考试成绩、技能提升、就业情况等指标来评价资助育人的效果。评价方法应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参与性和民主性。高校应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用于调整和优化资助策略,同时将评价结果进行公开和分享,为其他高校和资助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价体系,高校可以提高资助育人的质量和效率,为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5结语

精准扶贫为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更新理念、完善制度、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效果评价体系等措施,高校可以实现对贫困生的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提供精准化的资助措施,提高资助育人的质量和效率。未来,高校应继续探索和完善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资助育人体系,为贫困地区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丁绍家.从“扶困”到“扶智”“扶志”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创新实践研究.2018年5月.郑州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2]周梦宇.探讨高校资助育人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

本文的项目名称: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成效评价体系研究”

项目号:2022SJSZ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