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摘要:“浏阳夏布”是一种以苎麻为原料通过传统手工工艺编织而成的麻布,因其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夏物。2017年,“浏阳夏布”被列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通过深入了解“浏阳夏布”的历史、制作方法、目前发展现状,从提升浏阳夏布的创新性、设计美感与实用性、政产学研协同促进、校企合作推动等多个方面探析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如何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浏阳夏布;制作工艺;非遗传承
一、什么是浏阳夏布?
图1 浏阳夏布晾晒(图片来源于百度) |
夏布,又称为麻布,其主要原料是麻,是用人工纺织而成,具有轻薄、透气、防霉、耐用等特征,一般用夏天生产衣服、蚊等,因此又被称为“夏布”。麻为我国的特产,被全世界誉为“中国草,中国宝”,其纤维吸湿透气是棉纤维3到5倍,是全球普遍认可的“天然纤维之王”。人工夏布主要产地在江西,湖南,重庆等地,浏阳市高坪镇夏布以“织工精巧、质地细腻”的特点为人们首选,称雄于世。
浏阳又被称为夏布之乡,浏阳夏布是驰誉中外传统纺织品。浏阳夏布织造讲究,是夏天衣料、蚊帐品的理想物品,具有柔软、凉爽、易洗干、越洗越白、经久耐用等特征。
二、浏阳夏布的历史
湘东曾有谚语说:浏阳有三宝,分别是夏布,豆鼓,鞭炮。在两个尺左右宽的纬经上,可以有多达1200多根的经纱排列,这些细密的经纱都是人工制造的。一般来说,一匹十几米长的麻布,卷起来直径只有不到40厘米,真是可以用“巧夺天工”来形容。根据地方志记录,以麻、大麻为原料的浏阳夏布,早在明代就闻名于世,开始向朝廷上贡,商贾争购,清中叶已经声名鹊起,历来有杭州纺绸换浏阳夏布的说法。
《浏阳麻利志》中,也有一些观点:“浏阳夏布以“天下之商”为基础,没有人可以胜过它。《中国工业志》的曾经记载“明末清初,浏阳夏布畅销,年可以销十八万匹。”山东“谦益祥”在清咸丰年之间,每年约销7万余匹,在浏阳设立据点收购夏布。那时,浏阳在北京,上海,广东,武汉等地所处的炮竹庄,都以其夏布为行业。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湖南通志食货篇》荷载:“浏阳布,凡值二,三钱一尺者,工细不减湖纱。”浏阳夏布界对自己的看法是这样的:每个居民一年都只能出半匹或一匹精品,而用两年的时间将夏布织成了绝世精品,这是织工精细的表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浏阳夏布开始漂洋过海,行销日本、朝鲜、南洋等,向外国人展现中国民间精湛的纺织技术和中国农业的文化特性。那时,浏阳夏布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被列为优秀奖。1918年,浏阳夏布约四百八十五万担。
20世纪80年代,浏阳夏布销售进入鼎盛时期,一年卖20万余匹布,远销日本和韩国。浏阳夏布在岁月流徙中“陈旧、衰老和耽于沉睡”,已经呈现出衰微的态势。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虽然仍有一部分人坚持纯手工制作夏布,流传上千年的夏布纯手工技艺虽然有了传承,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以保护和发展。目前,浏阳夏布织造技艺已经被列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浏阳夏布的制作方法
织造浏阳夏布应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包括打麻、挽麻团、牵线(经纱、整经)、穿、刷浆、织布、染色、整理等。夏布的原材料是“麻”,属于多年生植物,再生能力强,一年三季,成长速度快,当年栽种,当年见效,在我国产量十分大,因此被称作“中国草,中国宝”。在不同的麻型纤维中,其最长、最强力、略粗。纤维长度比最高一级棉花更长二、三倍到六、七倍更高。麻植物纤维丰富的管壁,多孔隙,透气比常规纤维高出三倍,防腐、防霉、防菌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保健性能。
浏阳夏布的第一道工序是打麻,首先把晒干的麻子剥为细丝,主要采用打、剥、洗、熏、刮等手法,待获得麻皮和麻杆之间的薄纤维后,再漂白细丝,一般来说,越白自然越好。第二道工序是拉麻团,把漂白后的苎麻经过手工劈料,将一块的页面缠绕为一个页面,放入清水中,用手指来梳理成一条根细丝,然后把它捻成麻纱的线。第三道工序是牵线,在固定的牵线杆中,将麻线放在一个一根的麻团中,将麻线关闭,以确保麻线的粗细细、松散。第四道工序是穿筘,夏布制作中重要的分线器就是筘,将纬线推到织机上,从线团中心上进行交叉线头,用两根交棒穿过交叉线头,再用绳子将两边连接,让线总是维持交叉的状态。然后,再将两根交杆和支撑开来,将系好的绳索放到上,再将线抖平,铺平,再穿行。中间中有许多均匀的空隙,它们通过运输都是通过线。第五道工序是刷浆,麻线是一种要用米浆结合毛头和麻线,以确保顺畅的植物纤维,毛头更多,容易发生断裂。第六道工序是织法,浏阳夏布通常采用交错的经纬线织法,将边缘平顺舒展,这种均匀的织法,完全不是单纯的重复动作,每一块夏布都是织布人在进行自己独特的创作。新织好的夏布一般会很硬,需要放在碱水锅里进行煮练,然后把布取出来用棒槌进行捣练,把它变得柔软。浏阳夏布
有二尺二寸左右。每匹大概45-60厘米宽。在把苎麻做成布后,必须加灰锻濯进行漂白,从而做成白纻、白纻细布。第七道工序是染色和整理,传统的漂冲技术是将织物置于流动循环的河水中,经过漂冲后将织物拉直、拉直,经烘干、烘干后,再用石碾法进行整形。经过整形后的浏阳夏布,直至成多种复杂的夏布手工艺品,如服装、装饰等,都可以按不需要的要求进行不同的图案印染。
四、浏阳夏布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随着纤维布的机械生产逐渐增多,国内布匹种类繁多,样式新颖,而浏阳夏布由于陈旧老化,不推陈出新,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尽管中国夏布产量占全球夏布销量的90%左右,但由于主要生产向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出口坯布的初级产品,国内夏布市场并不是很大。拥有先进生物脱胶工艺和印刷工艺的日韩等国,其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相对较强,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销售利润相对较高。
目前,由于浏阳夏布所用原料苎麻胶质较重,生产大多以传统手工工艺为主,尚处于原始阶段。成麻并不规则,所以不能用机器大规模的进行生产,而在夏布的制作过程中,常常要看天织布,非常受天气的桎梏,所以浏阳夏布的产量不丰,使得它身价倍增,供不应求。织造夏布时,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低下,产品都是初级产品,深加工薄弱,产销渠道也不是很大。由于经济效益低,更多的人并不乐于辛辛苦苦的种植麻,制作夏布,从而改种其他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所以浏阳夏布产业的发展始终缓慢。
与此同时,浏阳夏布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由于学的人越来越少,基本属于传承断代的状态,浏阳夏布是“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近年来纯人工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浏阳夏布织造技艺濒临消亡的危境,岌待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与发展。
五、浏阳夏布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夏布”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浏阳夏布的创新性
由于浏阳夏布面料弯曲,折叠不均,廓形不稳,丝缕倾斜,不易穿着,将常见的两个开身改为三开身,同时增加服装的结构线,从而产生多种服装结构变化,应从结构塑造入手,巧妙借助多种裁剪方法,对成衣衣片进行分割、组合、镶嵌、拼接或叠穿。在传统的裁剪工艺外,还可以应用于民间工艺的拼布工艺,采用多种平面,将棉布、丝绸、欧根纱、夏布等棉布、构成颜色的景象,采用多种方法,既能使夏布的版型立体多样,又能垂坠感,也能满足大众的需要,从而使夏布的版型。
由于夏织服装长期穿时肌理突出,刺痒感明显,穿著柔韧性不高,纱径粗,面料缝隙较大,易透光,私密性差,从夏织面料改造出发,将舒适度高的内衬用于与肌肤接触最常用的成衣部分,从而减少刺痒感;拼接不同的布料,提高织物的柔软度,提高灵动;为了解决透光问题,可以在制衣时加入 衬里,防止透光,仅在关键的地方采用衬里,没有地方地添加衬里,从而增强了浏阳夏布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为用户带来强烈的可塑性的时尚夏衣,并确保了面料的透气性。
2、提升浏阳夏布产品的设计美感和实用性
通过线条、肌理、和谐等多个方面融入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所强调的“真、善、美”艺术思维和创作方案。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以真情实感为设计,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生动、活力、感性的魅力,给人一种亲和的感觉,从而使产品与自然接近的亲切感。浏阳夏布的视觉语言返璞归真,这种气质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质,设计师要根据现代工艺美术的规律,全面了解浏阳夏布的本质特点及深刻内涵,创造出令人欣赏的夏布产品。
3、政产学研协同促进夏布经济繁荣
要让浏阳夏布织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得到保护,就必须让其经济价值在市场化和产业化中得到重新体现。旅游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能带动一批农村弱势群体参与就业,具有社会效益的旅游产品,可以实现就地对外贸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多元化,年轻人对面料的舒适性和环境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消费需求的大背景下,浏阳夏布通过引进新技术、连接夏布产业链、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提升夏布细腻度、改良夏布印染技艺、设计制造家纺、服饰、装饰、旅游、生产等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产品,可以大大提高夏布产品附加值,促进浏阳夏布的生长,使浏阳夏布的发展变得更加的稳定。
4、校企合作推动浏阳夏布非遗传承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针对企业用工需求、个性化需求培育“订单式”的人才,不断深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为浏阳夏布织造技艺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六、结语
浏阳夏布的最大魅力就是它的手工质感,它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它是中国传统夏布文化的优良载体,根据浏阳夏布所呈现的独特风格和迷人韵味,多措并举,设计出更多贴切当前审美情趣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物品,让更多的人能领略浏阳夏布制作技艺的魅力,爱上它,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夏布织造工艺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黄准, 丁阳亮. 文化创意产业语境下湖南浏阳非遗夏布工艺文化的产业价值研究[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21):3.
[2]罗晓甜. 浏阳夏布,会呼吸的乡愁[J]. 湖南教育:D版, 2020(5):1.
[3]胡蓉蓉. "浏阳夏布"品牌文化的构建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4]关祝樱. 棠苎襕衫·浏阳夏布系列服装的设计应用与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20.
[5]李奇菊, 郑慧, 安妮. 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织造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 辽宁丝绸, 2015(4):3.
[6]张颖, 席宁, 赵恒,等. "互联网+"背景下非遗万载夏布营销创新研究[J]. 大众投资指南, 2019.
[7]洪飞. 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绣在女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纺织报告,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