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新城镇实验幼儿园 江苏仪征 211400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愈发向高质量、高水平转换升级。进入新时期,幼儿对于美好事物的探寻自然而然成为幼儿教育启蒙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采用更为高效、现代的手段也成为了重中之重的探讨话题。本篇论文我将从幼儿故事表演行为出发、结合材料投放展开,浅谈幼儿故事表演行为观察的实践研究相关内容。
关键词:故事表演;幼儿教育;实践研究
一、幼儿故事表演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背景
从幼儿故事表演入手出发的关键就在乎于幼儿自我意识的体悟与感受,从而激发幼儿内在的情感动力。而往往在具体的实践中,幼儿行为表现与目标的偏差往往藏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与此同时必然会引发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对幼儿行为进行干预,从而忽视对幼儿行为的深入解读。因此,教师从更为客观、理性的角度进行思考研究幼儿的行为特征需要特定的情景。但由于不同幼儿主体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反思与总结更需要稳定、长远的研究条件。
从表演本身来看,正如同斯坦尼所说:“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有机自然的下意识创作。”由此可见,表演行为本身对演员的感悟便具有促进作用,能够让表演者本身形成更为丰富的情感基础。通过“解放天性”,也是将内向自我进行催眠与转换的关键所在。对于幼儿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者外向的情感意识始终都是吸引幼儿进行持续学习、产生学习基础的必经之路,因此表演便是其中的途径手段之一。
而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故事的生动性与情节性更能使学生融入生活场景与学习知识,进一步推动自身对于不同现象的思考。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陪伴伙伴,故事表演在突破时空桎梏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与意义。正如教育学家杜威曾说:“儿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贵的,我们引导儿童初期自然趋向的途径能固定儿童的基本习惯,能确定后来能力的趋向。”幼儿故事表演正是开启学生好奇探知的关键指引,能够让师生之间观察的通道更为通畅。
二、浅谈相关行为实践的过程、结果——以本班教学为例
考虑到大班同学即将迈入义务教育、面临升学的新困扰,因此在故事的选择上,我尽量都会挑选一些意义深远、简单明了的故事作为学生的预选,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阅读、自信思考,从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良性的思维转换。例如,由于幼儿故事的开头十分关键、需要将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新颖而不落俗套就成为了关键所在。让孩子多听幼儿故事能够帮助他们从中获得很多的启发和知识,因此我会节选不同地故事开头进行串联,从而协助他们快速选择与定位兴趣。
因此,在艺术课上的时候,我特意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最后确定了一个集体性的故事表演活动。本课程活动以《小马过河》的故事为蓝本,进行了具体的调整:例如,根据主人公“小马”的特征,我特意让幼儿们进行了模仿与思考,将自己置身于“小马”的身份,通过环境压力的模仿来让幼儿自主进入场景,从而利用故事本身的情节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不同的氛围。在不同的角色分工之间学生可以通过评估与定位来达到更为明确显著的效果,从而促进幼儿艺术指引的长远发展。
除此之外,在材料投放上面,考虑到表演行为本身的多样性,无论是艺术分区亦或者是科学分区我都进行了道具的投放,从而让幼儿形成一定的意识——材料道具的运用不单纯是以游戏或者学习为目的,也可以是两者互相融汇贯通的过程。例如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会通过例如乐器来进行辅助,在进行表演时会用到各式各样的表演工具,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达到最优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曾明确将人的需要标准分为了不同地梯度,而从人性的角度启发我们: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与本能中各个层次的需要。因此,通过观察本次实践之中幼儿的故事表演过程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不少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处于较为活跃的水平,但是放在日常环境下便会有所欠缺;第二,幼儿在进行表演活动时会不自主进行联想与换位思考,因此需要更多正面的积极引导;第三,故事表演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更偏向于一种“情节”,能够悄无声息暴露现阶段幼儿的学习情感特征。
三、材料投放对现代幼儿故事表演行为教育的深远意义
在所有环节之中,材料投放问题值得重点探讨,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作为客观存在物,不同的材料特质明确且稳定,能够在关键时刻助力幼儿有所启发;第二,材料的投放需要不同时间、不同主体、不同环境、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转换与联系,需要更为丰富的体系支撑;第三,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积极性与持续性息息相关,科学正确的材料投放能够弥补教师在主客体不同之间的缺位,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意识。从中,延伸出来可以为如下具体两点:
第一,可以促进幼儿教师对于幼儿行为进行更为明确合理的介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以幼儿的情绪为中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情绪能力就是要让孩子在情绪的掌控方面做到“张弛有度”,能够在不同的情绪分寸之中依旧保持理性,从而做出最佳判断与选择。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表明:幼儿园时期时学生奠基情绪的关键时机,也是培养和塑造幼儿良好性格和品质的黄金点。这个阶段的幼儿更为敏感、可塑性高,在缺乏一定判断是非的情况下进行模仿,从而优化自身的性格。
第二,让材料本身“协助”教师收集学生信息、进一步通过其分析判断学生的情绪价值。例如在表演之中根据不同故事发展支线或者情节、不同的幼儿可以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通过外向表达传递友好的信号,进一步感受良性社交的魅力。共情的同时,教师更能通过一些行为举止来体悟幼儿或是宣泄、或是传递不良情绪的源头,从而更好地做到规划与干预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材料投放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故事表演时找准时机、化繁为简,从而感受到“自主搭建积木玩具”般的乐趣。通过切实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幼儿不同的行为背后隐藏的科学规律。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进程之中,我将持续运用材料投放作为工具、幼儿故事表演作为载体,从而激发学生的无尽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慧慧.大班幼儿故事表演活动的组织及指导策略[J].求知导刊,2020(04):13-14.DOI:10.14161/j.cnki.qzdk.2020.04.007.
[2]邹小娥.大班幼儿故事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措施例谈[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1):163.
[3]王毅.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9):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