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症新生儿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2022年3月我院新生儿儿科接诊的29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45例。对参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早产儿给予危重症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及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新症生儿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投诉率,还可以减少患儿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几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医源性皮肤损伤;预见性护理;危重症新生儿
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导致其皮肤具备的屏障功能较弱,因此,早产儿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医源性皮肤损伤;尤其是危重症早产儿,因其生长发育差、体质虚弱、发病严重,使其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较危重症新生儿更易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另外,因新生儿皮肤损伤也是造成新生儿科中护理投诉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应在重症早产儿中应用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即护理人员为重症早产儿提供最优质、有预见性、有目标的科学服务护理,并严格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消除医源性皮肤损伤,或者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1]。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新生儿儿科接诊的58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90例,并对实验组早产儿给予危重症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流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3月我院新生儿儿科接诊的29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45例。对参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早产儿给予危重症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且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参照组患儿中最少住院天数为2.9d,最多住院天数为64.9d,平均住院天数为(22.6±12.2)d;患儿体重为1.0~3.2kg,平均体重为(2.4±0.5)kg;收治最小年龄20分钟~半个小时;女性70例,男性75例。实验组患儿中最少住院天数为2.4d,最多住院天数为65.4d,平均住院天数为(25.7±13.2)d;患儿体重为1.0~3.1kg,平均体重为(2.9±1.1)kg;收治最小年龄20分钟~半个小时;女性65例,男性80例。两组患儿住院天数、体重、日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对145例患儿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
1.2.2 实验组
对145例患儿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
1.2.2.1预见性护理环节治疗控制
危重症患儿护理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及使用方法均需要护士长对其进行评价,如护理人员所采取的方法出现问题则需护士长对其及时纠正,另外,护士长还需对护理方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具体质控手段有以下几点:①如患儿出现皮肤病变或皮肤受损时,护理人员需及时确定是否是护理手段或者护理措施出现了问题,并将实际情况详细的汇报给年资较高的医护人员。另外,如患儿情况较为严重,还应召开紧急会议,梳理并调查治疗质量问题,采取集中讨论的处理方式,对造成患儿皮肤操作的护理措施进行整改,防止后续治疗过程中出现偏差。②如患儿发生皮肤损伤或异常,护士长应指导护理人员具体的护理方法。③护理诊断及预防措施均需护士长对其进行评估,即评估患儿护理过程中人力安排及物力安排是否合理;按照护士长评估结果独对护理全过程进行控制及管理,严格进行交接班,落实责任制[2]。
1.2.2.2预见性护理方法
对145患儿给予预见性护理。讨论并分析造成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因素,主要因素为静脉注射外渗、黏贴伤、摩擦上、造瘘口、周围皮肤性损伤等症状的预防流程及处理方法;新生儿入院时皮肤是否完整及入院新生儿是否在院外造成皮肤受损情况,需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评估,并对检测结果汇报给患儿家属并做好记录,对患儿家属详细解释发病机理,同时护理人员需根据患儿实际皮肤情况、是否出现水肿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及治疗方案。
对潜在受伤因素的患儿进行评估,并根据危重症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及类型选择最合理的预防方式及对应的处理流程。比如:准备充足的人力、物品及操作方法用来预防患儿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具体处理流程有以下几点:①按照患儿外漏肠管具周围皮肤高低、大便性状、造瘘口周围皮肤情况等制定专门的护理方案,并定点、集中放置治疗所需器材及药品;如患儿出现稀水样大便时,则需在患儿造瘘口上覆盖吸水棉,且需要定时对吸水棉进行更换。②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表面及实际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法,责任护士长需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及计量,并制定灵活的护理方式;如患儿造瘘口周围皮肤出现发红或者溃烂则需护理人员及时找到引发其病症的原因。③护理人员可以选择保护粉、氯锌油、凡士林纱布、保鲜膜等物品对患儿造瘘口周围皮肤进行保护,避免患儿皮肤遭受感染,另外,护理人员应在临床操作过程前期做好自身双手的消毒工作,还需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患儿皮肤干燥。④降低新生儿尿布疹。护理人员应使用合适的一次性纸尿布,并对棉质尿布做到彻底的清洁,还需对新生儿勤把尿,避免新生儿尿液浸湿皮肤而出现尿布疹的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需对新生儿勤清洗,每次大小便后应用温水及时洗净、吸干,之后对新生儿屁股给予润肤油,另外,在清洁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以此有效预防尿布疹的发生[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家属投诉率、投诉案例及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经SPSS19.0软件对580例危重症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危重症早产儿家属投诉率及其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以%形式进行卡方检验;P<0.05记作组间指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投诉率
实验组患儿家属投诉率为0.3571%,投诉案例为1例;参照组患儿家属投诉率为3.5714%,投诉案例为10例,由此可见,实验组患儿经预见性护理的家属投诉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儿经常规护理的家属投诉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新生儿皮肤主要构成是真皮、皮下组织及表皮,其皮肤具有淋巴管、神经,再加上早产儿皮肤薄嫩,细胞间的连接较为松弛,导致其皮肤具备的屏障功能较弱,因此,早产儿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医源性皮肤损伤,尤其是危重症早产儿,因其生长发育差、体质虚弱、发病严重,使其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较危重症新生儿更易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在加上因新生儿皮肤损伤也是造成新生儿科中护理投诉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应在重症早产儿中应用预见性护理。
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8月~2022年3月我院新生儿儿科接诊的29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45例。对参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早产儿给予危重症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且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0.3571%)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3.5714%),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00%,其中尿布疹2例、压伤0例、摩擦伤1例、面部指甲划伤1例、粘贴伤1例;参照组患儿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8.57%,其中尿布疹4例、压伤4例、摩擦伤2例、面部指甲划伤3例、粘贴伤6例,实验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较常规性护理在危重症新生儿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中具备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危重症新生儿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投诉率,还可以减少患儿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几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云英,任永霞. 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1).
[2]欧树婵,陈燕梅,车翠微.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影响[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7):36-38.
[3]王娟,王迎,张春燕.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C]//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