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洋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移洋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彭宗俊

水上综合执法局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237200

【摘要】:水土流失长久以来都是影响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与自然因素有关,更多的是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近年来,移洋湾灌区通过综合运用工程和生物措施,成功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移洋湾灌区,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0 工程概况

移洋湾灌区始建于2014年,承担圣人山村农业生产灌溉供水任务。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1万亩,由移洋湾干渠片、圣人山干渠片、五斗冲片以及仙人脚水库片四个片区组成。其中移洋湾干渠片0.20万亩,圣人山干渠片0.43万亩,五斗冲片0.44万亩,仙人脚水库片为0.04万亩。灌区内现状进水闸进水量有限,来水难以到达干渠末端,支渠很难发挥灌溉功能,现状设计标准不满足灌区灌溉要求;部分水利工程是六、七十年代群众建设,由于当时生产条件差,社会经济条件差,缺少一些必要的建筑工程材料,设计标准低,现状渠道流量较小,不能满足灌区灌溉需求;已建骨干水源工程的输水干渠配套率较低,使得骨干水源无法有效发挥灌溉效益;灌区内除仙人脚水库配有用水量测设施和管理设施外,基本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均未配套用水量测,无灌区信息化建设。

1 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灌溉骨干水源保障能力不足

移洋湾灌区现阶段大部分耕地依靠进水闸从东淠河取水引入渠道进行自灌,但现状进水闸进水量有限,来水难以到达干渠末端,支渠很难发挥灌溉功能,现状设计标准不满足灌区灌溉要求。

1.2 灌区输配水渠道及建筑物配套率低

霍山县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群山起伏,农田多为畈田及冲田,沿山谷及河流分布。限于资金条件,在以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多关注田间工程,对于骨干输配水渠系及引水、提水工程因投入成本高关注较少,导致已建骨干水源工程的输水干渠或者干管配套率较低,工程完好率差,使得骨干水源无法有效发挥灌溉效益。

1.3 用水量测、管理设施及灌区信息化低

灌区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具有自身的综合性和持续性,一般的私人资金又因为无利润回报不会投向灌区,各级政府财政支持不足,相关系统工程的建设不能配套,难以发挥已建工程的效益和作用。灌区的发展是农业的支柱,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灌区的信息化建设,也必将会影响农业的发展进程。本灌区除仙人脚水库配有用水量测设施和管理设施外,基本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均未配套用水量测,无灌区信息化。

1.4 灌区管理制度不完善,工程运行管护难度大

下符桥镇圣人山村的灌区管理正面临着一系列紧迫的挑战。灌区管理作为确保农田得到足够水源,从而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存的灌区管理制度显然还不够完善。这一点在工程管理上屡次出现的问题和冲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无疑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当、决策效率低下以及实践操作中的误区,从而影响整体效果。由于下符桥镇圣人山村所处的地形十分复杂,这使得其拥有了广泛的水利工程点分布。山区的复杂地形意味着工程运行和管护的任务难度加大。每一个水利工程点都需要专门的管理和维护,这无疑为整体管理增添了许多困难。与此同时,下符桥农村水利专业合作社的人力问题也不容忽视。大部分员工已进入中老年,而新员工的接替速度远低于需要。许多劳力选择外出务工,导致了管护人员严重不足。这使得及时的维护和管理变得十分困难,有时甚至出现了无人管理的情况。尽管存在专项经费,但是这些经费远远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经费稀缺使得工程的维修和更新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长时间的经费和人力缺乏又可能导致农田水利固定资产的大量损失。

2 水土保持措施

2.1 弃土、弃石、弃碴措施

在近年来的灌区节水改造中,骨干工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挖土方和石方成为了施工的主要工程量。由于各种原因,开挖后的土石方不全部用作回填,其中大部分需要被处理为弃土和弃碴。处理这些弃土和弃碴时,施工队伍经常会选择让弃碴位于下层,而上层则选择铺土[1]。虽然工程团队考虑了利用上、下游渠道挖方中的弃土来进行填方,但由于运输距离以及与之相关的交通问题,这种方法的成本变得相对较高。因此,大部分工程量的选择都是基于“就近取土”的原则,即在需要填方的地方附近挖取土方,以减少运输距离和相应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被开挖的往往是肥沃的耕地。这些耕地在渠道的填方工程完成后,并不会被遗弃。相反,由于原本耕地下的深厚土层,工程团队会选择在此基础上进行恢复,使之重新变回可耕作的土地。这样,不仅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还兼顾了农民的土地利用权,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社会责任的履行。

2.2 植物防治措施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施工开挖活动也逐渐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碴和弃土,以及如何使这些被挖出的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工程采取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将施工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弃碴和弃土进行铺土和整平处理。这不仅有效地利用了这些废弃的土方,还为后续的绿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2]。接下来,在这些已经铺设和整平的土地上进行植草和植树。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城市的绿地面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和宜人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整个城市的环境美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当前的施工进度和布置情况,规划了在管理区、永久性道路两侧和渠道外侧填方段进行植树工作,使得这些区域呈现出一片翠绿,与周边的环境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2.3 土石方填筑

本工程填筑土料利用开挖土料,采用1m3挖掘机挖土,74kW推土机铺料,拖拉机压实,局部边角地带及建筑物周边填筑部分,由人工辅助轻型夯具夯实。填筑前需清除基础面各类杂物,填筑时应争取大面积平踩进土,尽量减少交接卡口,振动碾碾压时需与挡土墙等永久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对其结构造成破坏。回填土方应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每层碾压密实。表层30cm回填采用开挖的表层砂壤土机械摊铺回填,人工辅助作业。粘性土压实度要求不低于0.91,非粘性土的相对密度要求不低于0.60。

2.4 工程管理区的防治措施

(1)对于永久性交通道路,需要对山坡的开挖进行严格的监控,确保其具有持久的稳定性。考虑到雨水冲刷是造成道路损坏与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采用浆砌石护砌可以大大降低这一风险。为确保积水不会造成道路的损害或冲刷,还需设置排洪沟槽,以确保雨水得以快速排放[3]。此外,所有开挖产生的弃土与弃碴都必须得到适当的处理。为提高道路两侧的稳定性,我们建议种植防护林,这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还能为工程管理区带来绿意。

(2)工程管理区本身的稳定性也不容忽视,这意味着不仅需要在道路、坡面和停车场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工作,还应在站场和生活区内加强园林化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种植风景林、草坪、花卉和绿蓠等植物可以让管理区变得更为宜人,同时也有助于防治土壤侵蚀。

(3)对于弃土和弃碴,必须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凹地堆放,并确保其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伤害。进一步地,为了恢复和增强土壤的肥力,应考虑种植豆科植物。这些植物富含固氮菌和根菌,对土壤有着明显的增肥效果,能有效提升土地的生产力。

2.5 防治措施进度安排

为了确保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国实施了水土保持的“三同时”制度,即在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施工和验收时,都要同时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审批、施工和验收。这要求建设项目必须在各个施工阶段中,依据工程规模和特性,实施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干渠、支渠和田间工程等,需在项目建设初期得到完成,以确保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能力得以强化。而有些水土保持措施,如分段建设的支撑结构或缓冲带,可以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保障整个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特别是与生态和环境相关的水土保持和恢复工作。这不仅是为了工程本身的稳固和安全,更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和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怀志,郭振,杨春峰等.流域治理项目水土保持防治特点及防护措施[J].水利技术监督,2023(08):79-81+176.

[2]霍妍.朝阳县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综合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3(04):48-49.

[3]刘继平.水利工程施工区水土保持措施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3(10):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