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旧院落改造中的适老化设施改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浅谈老旧院落改造中的适老化设施改造

艾道刚

身份证号码:513425198701125518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现象日益严峻,社区作为养老的重要载体,在老旧院落更新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做适老化改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当下老旧院落改造、适老化改造的政策背景以及当代社区型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老旧院落适老化改造策略,以期为今后老旧院落改造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老旧院落改造;老龄化趋势;适老化改造

1老旧院落改造中的适老化改造背景

1.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挑战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6亿人,占比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比13.50%,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预计到2057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4.25亿人的峰值,占比达32.9%-37.6%。随着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养老需求和压力也越来越大。

1.2国家针对存量老旧院落改造的政策支持

我国城市老旧院落社区存量较大,这些老旧院落大多建于2000年以前,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建筑风貌老旧,居住环境较差,已不符合当下社区生活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强化城市基础设施,打造宜居、有韧性、有智慧的城市。《“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对已有的旧住宅区、旧厂区、旧街区、旧城中村等区域进行改造升级。在“十四五”结束时,要基本实现改造完毕的目标。

1.3国家针对适老化改造的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将老年人照料和养老服务作为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多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鼓励和支持老旧院落的适老化改造。2020年7月,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的照护条件。

1.4社会需求和民众期望: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适老化设施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和家属普遍期望能够在社区内获得更好的养老服务和照顾,享受更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1.5构建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推进适老化改造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老龄化问题涉及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设施和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

2老旧院落存在的普遍问题

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加之建设标准较低,我国老旧院落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全、配套老化、失修失管、社区服务不健全等各种问题。第四次全国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从治安环境、交通状况,街道照明、尊老敬老氛围、环境绿化、健身活动场所、公共卫生间等9个维度展开,结果显示,老年人对治安环境的满意度最高,但仍不足六成,公共卫生间的满意度最低,仅为17.42%,各项满意度均有待提升。

3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调研

老年人是户外空间使用时间最长的人群,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基于老年人行为需求特征的社区服务设施配置策略研究》显示,老年人主要的社区行为类型有健身、娱乐、静养、休闲等,其中健身器械、乒乓球、麻将棋牌、舞蹈、聊天、看书报、晒太阳,侍弄花草,散步等较受欢迎。

另据笔者调研,社区老人通常集中在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晚上19:00-21:00三个时间段在小区公共空间停留。受访者反馈由于室内采光通风等条件欠佳,更乐意呆在户外, 乐意在空气流通且离家50米以内的树下聚集,内容多以偶发性社交聊天、麻将、摘菜、织毛衣等为主。如果活动场地太远,如厕不方便。

4适老化改造策略

老旧院落形成时间久远,且大多老旧院落地处城市核心地段,受制于开发用地有限,难于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事先考虑片区功能配置。老年人友好型社区改造首先要梳理片区闲置空间,尽量补充原规划缺失的社区配套用房。其次要深入细部,从老年人的行为习惯特征出发,细致入微地考虑老人活动的空间,从道路出行、标牌指示、景观要素、无障碍设计、配套设施、数字智慧、休憩设施、应急设备等方面考虑适老化设计。

4.1从规划层面完善适老化公服配套

2018年发布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以下简称标准)将居住区分为:十五分钟生活圈、十分钟生活圈、五分钟生活圈、居住街坊四个分级,形成了城市基层公共服务配置的基本单元。

五分钟生活圈以满足一天基本生活需求为社区配置参考,服务半径约为300m,包含托幼、社区服务、文体活动、医疗卫生、养老助残、商业服务等主要生活服务设施。例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幼儿园等,配有完整的社区服务,从管理上形成较为独立的社区服务单元。

十五分钟生活圈以满足一周基本生活需求为社区配置参考。服务半径约为3000m,包含基层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设施,并强调与街道办事处对接,配有街道层级的社区服务与管理功能,形成管理上相对独立、完整的城市居住区。

《标准》已经明确,旧区可遵循规划匹配、建设补缺、综合达标、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改造。在老旧院落改造过程中,要积极梳理社区闲置空间,改造作为适老用房。

4.2从细微设计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措施

4.2.1道路系统现状

针对占地面积较大、车行系统较为复杂的小区内部道路,采取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通过设计控制车速(如收窄道路、减速带、弯道),保证人行道的连续性,主要是交叉口处理、高差处理;在重要路口设置适老化(扶手、无阶、AED、醒目标志)设施设备;

4.2.2标识系统清晰

居住区内一些重要的活动场地或路口地带,均需设置清晰明确的标识系统,通过放大数字,设置醒目的颜色等措施,尽量方便老年人的辨认。

4.2.3丰富的景观要素

丰富景观要素,增加老年人与自然空间的接触:可提供一定区域的自种植区,丰富老年人户外生活,实现绿化可观赏、草坪可进入、绿荫可乘凉、区域可种植、果实可采摘。景观布局强调空间围合与庇护,提高老年人心理安全感。

4.2.4无阶式场地设计

住宅出入口、道路路缘石和广场满足老年助力车、轮椅设施的通行条件,坡道防滑处理,做好无障碍坡道设计。

4.2.5完善配套设施

a:加装电梯,面对住户对采光、噪音、投入等方面的顾虑,可采取安装透光电梯、采取梯度收费(一、二楼不出资,三到七楼住户筹资依次递增)等措施。

b:修补破损楼梯构件,增设醒目易抓取双层扶手

c:响应政府集中供暖政策,增设供暖系统

4.2.6智慧养老,智能关爱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老人日常生活中的用气、用水、出门情况以及房屋烟感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长时间没有活动时报警。对孤寡老人入户安装燃气报警系统。通过社区摄像头、心率感知设备、停车地磁等社区传感器提供数据;监护老人跌倒摄像头报警、通过智慧社区APP获取法律援助、医疗问诊、生活缴费、精神慰藉、场馆预约、呼朋引伴等社区服务。

4.2.7人性化休憩设施

拓展社区活动空间,增设休憩座椅、凉亭、长廊、棋桌等;儿童区设置座椅方便看护,亲子共融;广场舞空间设置插座与储物空间。

4.2.8应急设施便捷

结合老年活动场所,布局应急室外照明系统、AED、紧急呼救系统、户外无障碍卫生设施、应急避难场所。

5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推行适老化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是一项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惠民举措,同时也能有效地应对我国老龄化趋势。推进适老化改造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福祉,也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社会、居民应共同努力,推动适老化改造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范围发展,为老年人创造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S] .2018

[2]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 450-2018)[S] .2018

[3]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S] .2012

[4]何凌华.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的适老性设计研究 [S].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