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骨科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骨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过程中采取物理加药物预防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骨科手术100例,观察开始于2017年1月,观察结束于2018年12月,并且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使用物理加药物预防,常规组使用药物预防,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干预效果中,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常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00%;研究组满意为98.00%,常规组满意为80.00%;(x2=11.215,p=0.017),结果有差异。结论:骨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过程中使用药物加物理方法效果优良,可推广。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股骨创伤手术;物理预防;药物预防
骨科开展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手术因素,会导致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这种问题容易影响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出现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对患者危害性非常大,如果不积极预防和治疗,容易出现肺栓塞,该并发症会引起患者死亡,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在骨科手术治疗后,需要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保证患者手术治疗安全。目前,在临床上预防深静脉血栓时,可以采取药物预防,药物可以帮患者下肢血液回流,从而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但是,由于骨科手术患者卧床时间长,单一地使用药物预防,其发生深静脉血栓概率还是很高,影响患者治疗安全。为了提高药物预防,可以在药物预防基础上结合物理预防,这种方法是使用外力帮助下降血液回流,从而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骨科临床上使用药物加物理预防深静脉血栓效果优良,但是推广度低,需要研究其应用效果帮助临床推广。基于此,本组研究骨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过程中采取物理加药物预防并观察其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有骨科手术患者50例,对骨科手术患者年龄分析,最小18岁,最大75岁,中位数55.39±6.73岁;对骨科手术患者性别分析,男24例,女26例。常规组有骨科手术患者50例,对骨科手术患者年龄分析,最小18岁,最大75岁,中位数55.17±6.49岁;对骨科手术患者性别分析,男23例,女27例。(P>0.05),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采取药物预防,患者在手术治疗前,需要检查血小板情况和凝血障碍情况,如果患者有发生血栓风险,可以在术前使用凝血酶和维生素K,帮助患者降低手术治疗后血栓形成风险。患者手术治疗后,可以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减少患者血栓的形成。
1.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首先需要使用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其药物预防方法同常规组,并且在该基础上进行物理方法预防。患者使用的物理方法预防血栓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1)患者手术完成后,需要密切观察下肢血液回流情况,并且测量下肢皮肤表面温度,也可以观察皮肤颜色变化情况,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如果下肢皮肤温度升高,皮肤颜色变暗淡,需要及时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患者手术为下肢手术时,需要观察患者情况,减少患肢静脉血管回流受压引起深静脉血栓。(2)患者手术后,可以使用物理方法,帮助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临床上主要使用的物理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弹力袜的使用,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弹力袜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其次是帮助患者早期开展床上运动,使用运动方法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以此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再次是帮助患者调整舒适的卧床体位,护士可以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帮助患者调整手术后卧床体位,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比如可以将患者下肢抬高15到30cm,这种卧床体位,能够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最后是开展按摩,可以使用按摩方法,帮助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满意度以患者评价为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和常规组干预效果中在表1呈现:
表1两组干预效果对照
组别 | 数例 | 深静脉血栓 | 满意度 | ||
数例 | 占比 | 数例 | 占比 | ||
研究组 | 50(例) | 2(例) | 4.00% | 49(例) | 98.00% |
常规组 | 50(例) | 9(例) | 18.00% | 40(例) | 80.00% |
X2 | -- | -- | 9.781 | -- | 12.650 |
p | -- | -- | 0.021 | -- | 0.013 |
3.讨论
骨科开展手术治疗过程中,该种科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深静脉血栓,而且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出现肺栓塞概率非常高,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骨科开展临床手术治疗时,需要对该科室常见的深静脉血栓并发症预防,减少其发生率,保证患者手术治疗安全。目前,在骨科预防深静脉血栓时,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其中常见的药物有低分子肝素钠,这种药物不仅在预防中有良好效果,还可以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使用,帮助患者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单一使用药物预防后,由于骨科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循环缓慢,药物对深静脉血栓控制时间有限,因此药物预防后出血深静脉血栓并发症高发。为了减少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高发,可以在患者药物预防时增加物理预防,这种方法能够使用外力帮助下肢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患者下降血液循环状态,防止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对表1数据分析,该数据中表明,在骨科手术患者中使用药物加物理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后效果优良,该种预防深静脉血栓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利英.物理预防在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0):60+65.
[2]常晓朋.药物联合物理预防在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02):294-295.
[3]黎俊豪.药物预防联合物理预防在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04):170-172.
[4]王玲,李靓.术中不同物理预防措施联合应用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7,42(10):2557-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