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的探讨

帕提古丽·木合买提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重症监护室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在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中各包括30例病患。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运用护理技术安全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将护理技术安全措施运用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上有显著性优势,可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有现实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不良事件

急诊重症监护室是急诊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主要用于对急诊危重患者的监护和治疗,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持续密切的监护和治疗,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侵入性操作,这些因素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和预后,降低了护理质量[1-2]。因此,对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患者,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现共选取6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探究和评价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的时间段是2020年4月——2023年5月,在该时间段内在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各包括有30例病患,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的例数分别是19例、1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33岁,最大69岁,平均值是(48.92±3.62)岁。观察组30例中包括有17例男性和13例女性;年龄的取值时间是30-70岁,平均是(48.81±3.25)岁。统计分析两组的性别与平均年龄,结果是:P>0.05,提示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是可进行对照分析的。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措施是常规护理,每日做好对患者的体温监测和病情监测,详细准确的记录各项相关数据与指标,遵医嘱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营养支持。注意观察患者留置管的固定情况,注意加强对监护室的消毒,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技术安全措施,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管理,注意对患者呼吸道内和口腔内是否有异物进行检查,观察呼吸道内是否出现了分泌物,如果有异物要第一时间予以处理。吸痰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侵入性操作引发感染问题。加强对患者口腔部位的清洁,使用口腔护理液对患者的口腔部位进行清洁,清除口腔细菌。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共同商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撤机操作,尽量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当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后撤机。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加强手部清洁,同时还要加强病房内的消毒,严格限制探视的时间、次数以及探视的人数,在非探视时间,可与患者家属进行视频通话,使其了解患者的情况,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如果患者在救治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则需要控制好静脉滴注的速度,同时还要注意一些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避免影响药物的活性和治疗的安全性问题。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按摩长时间受压的肢体部位,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注意观察患者的引流情况,及时准确的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引流量,注意观察引流管和导尿管,避免出现非计划拔管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本组中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类型主要包括有感染、肺炎和非计划拔管,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计算,并将最终的计算结果进行组间对照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时运用的软件是SPSS27.0,计数类的指标(n/%)在检验时使用的是卡方,计量类指标(均数±标准差)检验时使用t作为检验方式,最终获得的统计值P,如果大于0.05,则提示是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而<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对比结果是P<0.05,数据见表1所示。

表1比较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肺炎

感染

非计划拔管

发生率

观察组

30

0(0.00)

1(3.33)

0(0.00)

1(3.33)

对照组

30

1(3.33)

3(10.00)

2(6.67)

6(20.00)

χ2

/

/

/

/

4.043

P

/

/

/

/

0.044

3讨论

急诊重症监护室是医院内部体系中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高危科室,该科室内收治的患者大多数是急症、危症、重症,此类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均有严重受损,患者的病情非常的复杂,而且病情相对较为凶险,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需要接受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护理干预,确保治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也最大程度上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显示,经实施护理技术安全措施开展护理工作的观察组患者,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仅为3.33%,而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其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了20.00%,是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护理技术安全措施主要是涉及患者在监护室内各个方面的护理,包括呼吸道和口腔的管理,呼吸机管理,各类管路和侵入性操作的监测,同时还包括探视制度的监督和手卫生的监督与管理等等,更加重视监护室的环境消毒,让护理安全工作更加全面,最大程度上杜绝一些安全隐患问题

[3-5]

总之,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的运用能够降低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是有推广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朱倩倩.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5):32-35.

[2]张玉英,陈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改革急诊护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8):949-952.

[3]王健.急诊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办法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2,19(2):73-76.

[4]赵晓松,付沫,朱旷.急诊危重患者电子转运交接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23,15(3):133-137.

[5]沙美容,谭小梅,刘彩霞,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综合病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838-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