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沙河口区第五幼儿园
怎样能使音乐活动有所成效,并且达到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目的?早在孔子时期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但随着差异心理学对儿童个体之间差异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儿童在智力类型、学习类型、气质类型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进而提出了适宜幼儿个体特点、更具有针对性的“因人施教”。
一、加强教育者的音乐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教师自身教育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教学成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教师须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特点,才能客观地获得他们的情况。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观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注意给子发展较慢的幼儿适当的发展机会,同时在教学方式、激励手段、时间期望上有不同的考虑。
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对于教师能预设到的幼儿的反应回答或表现,教师只要按照活动前的实施方案顺理成章地进行。但幼儿是一个有想法、有疑惑的个体,常常不按常理出牌,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是教师揣测不到的,这时教师须用教学机智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
初步推进,层次分明。怎样去化解难点,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难点呢?在音乐“小老鼠打电话”活动中,幼儿先是学唱歌曲,然后学习表演歌曲中猫和老鼠的各种表现,再随着歌曲做游戏。其实这一部分要想连贯地完成对幼儿是一个挑战。教师就应该抓住“音乐游戏”的特点,将前一部分学唱歌曲的时间缩短,加入教师的范唱,让幼儿更清楚更直观地感受音乐歌词,快速学习歌曲。把活动中的大部分时间用在游戏上。
二、为幼儿创设丰富的音乐环境
合适的活动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欲。《小图书,不要哭》是极富教育意义的童谣,通过第一人称讲述了小图书在被破坏时,伤心难过的心情,配上合缓的音乐,幼儿不仅可以学唱歌曲,还可以从中学习到要保护图书的好习惯。因为歌词的情节性较强,我在设计时用了一本破了的图书,用“小图书”的语气给幼儿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帮助幼儿熟悉理解歌词,并通过表情、动作、语调、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歌曲,在轻松愉快中自己去体验音乐的快乐。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能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发挥创造性的前提。给予幼儿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孩子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淋漓尽致的向大家表达和表现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让孩子们的心灵之歌和音乐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适当的教具选择,能调动幼儿激动的情绪。如音乐活动“拣豆豆”。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体验乐曲的节奏和有趣,我在活动室的地上撒了很多“红豆豆、绿豆豆”并且为幼儿准备了小竹筐。活动中,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配合歌曲的歌词,有顺序地将各种豆豆拾到小竹筐里。活动中,孩子们都抢着到前面参加游戏,节奏把握不准的幼儿还会跟着其他幼儿及时调整自己动作的速度和幅度。活动结束时,孩子们玩得很兴奋,并且能完整地演唱歌曲。活动目的顺理成章地全部完成。
正如卢梭所言“每个幼儿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在进行集体活动时,教师应考虑运用多种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或为幼儿提供用不同方式体验信息的机会,这样才可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第 164 页
2、《学前教育原理》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第 327 页
3、《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8 年,第 9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