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0
/ 2

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比较

张冰冰

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236800

【摘要】目的:探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统计:2020年10月到2022年2月时间段,抽取在我院就诊的6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患者,分别开展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不同疾病影响血特点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远高于CT检查诊断准确率83.33%,数据统计有差异性(P<0.05)。小肝癌患者与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在肝脏动脉灌注指数和造影剂峰值时间等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不同影像学检查特点:经CT检查后,肝硬化再生结节表现为略低密度,小肝癌则出现明显低密度;采用MRI检查后,肝硬化再生结节T1W序列呈稍高信号,小肝癌T1WI则显示为低信号。结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出率,从而降低了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后续治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鉴别诊断

肝硬化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慢性再生性肝疾病,早期发病临床体征不明显,容易忽视,随着病情反复进展至中后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脾脏肿大、门静脉高压、腹胀腹水等症状,导致肝脏出现严重损伤,甚至诱发肝癌、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进一步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临床上针对肝硬化疾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对提高预后疗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目前,临床上对于肝硬化再生结节常见的检查方式包括生化检查、多普勒彩超、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伴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于肝硬化疾病,开展核磁共振成像辅助检查对肝脏肿瘤病变和再生结节具有较高的鉴别与诊断价值。本文就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进行探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回顾性统计:2020年10月到2022年2月时间段,抽取在我院就诊的6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患者,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机会审核通过就患者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样本,排除患有其它的肿瘤疾病患者,及合并患有精神、智力认知、意识障碍等疾病的患者。包括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1.1)岁。

1.2检查方式

CT检查,具体步骤如下:采用型号为GE revolution256排进行平扫,给予患者仰卧位,必要时也可以将部位进行垫高,腹部部位进行充分的暴露,然后设置参数为:速度:0.5-143mm/sec,功率:60KW,扫描层厚度3mm,层距把握在5mm-10mm,主要对矢状位及冠状位等平面进行二维及三维图像的重建。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具体内容如下:采用型号为西门子VERIO3.0进行检查,给予患者仰卧位,机体部位给予相控阵线圈,再分别进行T1WI、T2W1扫描,扫描顺序为矢状位的T1WI,参数设置为TE 2.1-2.4ms、TR150-200ms,然后是进行T1WI的横轴面平扫,其设置参数为TE 120ms、TR4000ms,然后再应用T2W_DRIVE_HR序列进行扫描,其参数 TE 值为84.8-92.9ms,TR值为 6200-7000ms,每层扫描厚度为8mm,扫描间距为2mm,扫描矩阵:228*165,采用核磁共振专业对比造影剂进行高压推注,如扎喷酸葡甲胺注射液。取剂量0.1mmol/kg经肘静脉进行推注,并设置流速为2ml/s,注入药物后再扫描增强动脉指数、静脉期指数以及增强延时期等。不同的平扫方式对患者各个平面的检查结果不同,经检查后,根据参数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肝硬化再生结节或小肝癌病变部位的图像,并在检查后经两位专业医生进行影像学图像的诊断判定。

1.3观察指标

经不同检查方式后,统计诊断准确率,所有诊断结果均以病理组织活检为金标准。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肝脏动脉灌注指数和造影剂峰值时间进行观察,并分析不同检查后临床影像学检查特点。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版进行本次实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检验,统计指标显示存在差异(P<0.05),并纳入了统计学范畴。

2结果

2.1 不同检查后诊断准确率统计对比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远高于CT检查诊断准确率83.33%,数据统计有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后诊断准确率统计对比

组别

例数

肝硬化再生结节

小肝癌

诊断准确率%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60

37(61.67)

20(33.33)

95.00

CT检查

60

33(55.00)

17(28.33)

83.33

病理组织活检

60

38

22

100.00

==

==

==

4.227

P

==

==

==

0.039

2.2 小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核磁共振成像特点差异统计

小肝癌患者与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在肝脏动脉灌注指数和造影剂峰值时间等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如表2所示。

表2  小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核磁共振成像特点差异统计

组别

例数

动脉灌注指数

造影剂峰值时间

小肝癌

22

24.23±1.28

0.78±0.05

肝硬化再生结节

38

38.56±1.36

0.28±0.02

t

-

59.433

71.919

P

-

0.000

0.000

2.3不同检查临床影像学特点

经CT检查后,肝硬化再生结节表现为略低密度,小肝癌则出现明显低密度;采用MRI检查后,肝硬化再生结节T1W序列呈稍高信号,小肝癌T1WI则显示为低信号。

3讨论

肝硬化疾病属于临床消化科较多见的肝性疾病之一,发病后典型症状以肝细胞纤维组织坏死、肝细胞结节增生以及弥漫性变性等为主[3]。肝硬化疾病早期临床体征不明显,随病情进展,血液循环途径肝脏,肝细胞及肝小叶结构发生异常改变,或形成假小叶,肝脏逐渐变硬从而发展为肝硬化[4]。肝硬化疾病发展至中后期,甚至失代偿期,出现腹胀、腹水、乏力、消瘦、肝掌、门静脉高压、发绀、贫血、肝脾肿大、消化道出血等血液、呼吸系统表现体征,治疗难度增加,且临床上缺乏治疗肝硬化疾病的特效药物[5]。肝硬化疾病患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且随着肝硬化疾病进展,导致多器官、系统受累,极易并发继发性感染、肝性脑病,甚至肝癌,具有极高病死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肝硬化疾病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毒及时控制患者病情、提高预后疗效具有相当重要作用。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肝硬化肿瘤疾病多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生化检查等。上述检查方式均对疾病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但检查准确率各不相同,存在一定差异性。CT扫描检查诊断中,具有价格较低、检查方便快捷等特点,是众多患者在各项疾病进行检查时所考虑的首要检查方式,但是由于CT检查图像不能够完全反映肝硬化结节病变程度及分型,且对疾病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也相对较差,对于肝硬化肿瘤疾病的检查诊断性较低,会给患者疾病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差错影响,比如会发生漏诊误诊等情况。临床各项操作技术的检查结果对于疾病的确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检查结果所提供的理论依据的正确率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误诊或漏诊等情况的发生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延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间,对疾病的预后及康复均产生了不良影响。伴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核磁共振影像技术在临床各类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T1W1扫描、以及T2W_DRIVE_HR序列进行扫描,对肝硬化结节直径小于3cm的肝癌检出率逐渐提高,提高诊断准确性。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显示高信噪比的图像,从图像中可以清晰的反应,肝硬化结节部位大小、血管、癌变,在应用3D TOF 扫面检查后,肝硬化再生结节在T1W1序列扫描后呈稍高信号,小肝癌T1WI则显示为低信号,T1WI则显示高信号,与低信号的肝硬化再生结节形成鲜明对比差异,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是临床中进行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鉴别诊断的首选方式。

综上所述: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出率,从而降低了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后续治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少林, 欧阳军平, 龚艳青,等. MRI多b值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当代医学, 2021(12).:77-79.

[2]郭建鹏. MRI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23):2.

[3]Zhang Y , Luo Y , Chen X , et al.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combin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 in diagnosis of hepatic cirrhosis nodules[J].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2019.

[4]贺全富. MSCT灌注成像联合DCE-MRI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医药论坛杂志, 2021,042(006) - 126~129.

[5] Zhou X Y ,  Yang X X ,  Chun-Mei Y E , et al. Value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regenerative nodule in cirrhosis[J]. Chinese Journal of Liver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