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中心医院 四川巴中 636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它可以通过空气、飞沫、密切接触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会与我们长期共生共存,面对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期间我们怎样做好自我保护,远离新冠呢?首先带大家一起来认识新冠,了解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自我护理。
一、认识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也被科学界标记为SARS-CoV-2,是一种引发呼吸道疾病的微生物体。这种病毒的RNA基因组是单链、正向(也就是说,不是分段的)并且包膜带有特殊的突出结构,类似皇冠的形态,因此得名"冠状病毒"。它引发的呼吸道疾病被广泛称作COVID-19,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或肺炎。
病毒的生物物理特性中,对温度和消毒剂相当敏感。具体来说,56度摄氏温度的热量暴露可在半小时内灭活该病毒。此外,各种常见消毒剂,包括乙醚、75%的乙醇、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和氯仿等也能有效地消灭这一病毒。
二、高危人群和传染源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一般人群都有威胁,但某些特定群体面临更高的风险。这其中首先包括年纪较大的人,因为其生理机能逐渐退化,抵抗力明显降低。其次,患有慢性疾病(心血管问题、糖尿病等)的人群也更容易受到重创。与此同时,免疫系统受损的个体(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也属于高危人群。
更值得关注的是,医护人员因为职业特性,需要更频繁地接触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因此暴露风险显著增高。其他的高风险人群还包括肥胖者、孕妇、围生期妇女以及长期大量吸烟的人。
目前认为,传染源主要是已经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以及那些无症状但实际上是病毒携带者的人。这些携带者可能表面上看似健康,但实际上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他们接触的人。
三、传播方式
飞沫传播是主要的感染路径,这些飞沫多数时候是口腔或鼻腔排放出的含有病毒的液滴。在特定距离内,这些飞沫有可能落在人体的粘膜表面,如口、鼻和眼等,从而导致感染。这类飞沫通常直径大于5微米。
除了飞沫传播外,长时间停留在高浓度气溶胶环境中也可能导致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换句话说,在一些密闭、通风不良的场所,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微小粒子传播。此外,人体排泄物如粪便和尿液也有携带病毒的风险,因此需要避免这些排泄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随后可能的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四、感染后的表现
大多数人在感染后的潜伏期内,一般会在1到14天之间出现症状,而大部分情况下,则在3到7天内开始有症状表现。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升高(即发热)、持续咳嗽和全身疲乏。除此以外,部分患者可能还会经历喉咙不适、流鼻液、鼻腔阻塞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针对儿童和婴幼儿群体,出现某些特别的症状表现,如消化系统的不适,包括腹泻和呕吐。同时,一些年幼的感染者可能会表现出精神状态下滑和呼吸急促等情况。另一方面,症状较为轻微的感染者,通常只会出现低度发热和较为轻微的全身乏力。
五、新冠肺炎期间如何自我护理
1.居家通风、消毒
居家环境中的气流状态对于减少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新冠肺炎)的传播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较为寒冷的气温条件下,人们常常选择关闭所有门窗以保存热量,但这种做法极大地阻碍了居室空气的自然流通。
推荐的通风方案是持续性通风。但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持续进行,至少应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开窗换气,每次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三十分钟。此外,在长期未使用的空调设备再次投入使用之前,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操作。空调的滤网也应该定期进行清洗以确保其过滤效率。
在家庭消毒方面,物理消毒是首选方式。例如,可以通过阳光暴晒衣物,或者通过高温煮沸餐具来实现消毒目的。对于小型物品,如遥控器、手机等,可使用浸泡在75%酒精中的棉球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对于较大的表面区域(例如桌面或地板),可以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化学消毒剂进行擦拭或拖地。
2.主动监测
在家庭环境中,准备体温计以进行定期体温检测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不仅仅是体温计,还需要具备其他基础医疗设备,如血氧仪和心电图机,以全面了解个体健康状况。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类似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应迅速用体温计进行测量。
除了体温检测外,应当考虑进行新冠病毒的专门检测,包括抗原测试和核酸检测。如果测试结果为阳性,表示已感染新冠病毒,年轻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可居家自行观察,症状无加重可居家护理,老年患者有基础性疾病的,有加重倾向需到医疗机构及时就诊。
3.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无疑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为有效的方法。对于成年人(18岁以上)而言,推荐接种单一来源或进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需要强调的是,同一时间段内不应同时进行同源加强和序贯加强接种。特别针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高风险人群,全面提高接种覆盖率和加强剂次接种率应被视为首要任务。这些人群由于年龄和可能存在的其他基础疾病,更容易出现重症情况,因此,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4.做好手卫生
(1)标准洗手步骤
在进行手部清洁时,应遵循所谓的“七步洗手法”:
搓揉手掌:将两手掌心贴合,通过搓揉实现手掌的全面清洁。
清洁手背:交替用手掌搓揉对方的手背。
指缝清洗:手指交叉,用手掌搓揉指缝。
指尖和指甲清洁:集中搓揉指尖和指甲床。
大拇指清洁:捏住大拇指,旋转搓揉。
手腕清洗:最后,用手掌搓揉手腕。
冲洗并干燥:用流水冲洗双手,然后用干净毛巾或空气干燥。
洗手的全过程至少应维持15秒。最好使用标有“卫消证字”的洗手液,因为这类产品能有效抑制或杀死多种病原体。
(2)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
除了洗手液外,其他消毒产品也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优点:
一次性酒精湿巾:适用于户外或没有流水的环境。
75%酒精消毒水:具有更强的杀菌能力,但可能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
含酒精的消毒产品:在没有以上选项的情况下,这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5. 科学戴口罩
(1)口罩的佩戴方法
面部清洁与准备:在戴口罩之前,务必彻底清洗双手,并确保面部皮肤清洁。
确定口罩方向与端部:口罩通常具有明确的正反面、上下端。对于一次性医用口罩,颜色更深的一面应朝外。
金属条定位与适应:口罩常带有一条金属,应确保这一部分朝上,并用手指轻按,使其紧贴鼻梁。
戴口罩的步骤:戴口罩时应将其两侧的弹力带固定在耳朵后方,然后调整口罩至合适位置,确保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2)口罩使用的细节注意
医用级别与使用场合:在非医疗高风险区,普通人群可选择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使用时限与更换频次:口罩的连续佩戴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若口罩变湿、破损或者受到其他污染,必须立即更换。
不得共用与再利用:口罩是个人防护用品,不应在多人之间重复使用。
口罩的妥善处理:用过的口罩应放入垃圾袋中,封口后投入专用垃圾箱。
其他消毒手段的局限性:普通医用口罩不适用于清洗、消毒剂处理或加热等消毒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