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高中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开展有效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超群的阅读能力对学好语文来说是基础和关键。新课程改革模式的践行和落实,使得原本的高中语文教学步入了瓶颈期。资料显示,大部分高中的语文课程缺乏高水平的阅读教学认知,单纯地追求课本研习。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质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要求,更是拓展现代高中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
一、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挑选合适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表达和交流阅读的体验,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所说:“每个人应当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激发兴趣,让学生从“要我读书”转变到“我要读书”。
二、教师准备充分,熟悉文章
教师要充分熟悉文章。有一句话非常恰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准备一桶水。教师备课的时候要对文章和作者非常熟悉,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知识点和价值,也才能有效的选择导入。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备课的时候就需要充分了解徐志摩的生平、他的性格、他的其他作品以及他的文学审美等等。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就说明我们要把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阅读的语感上面。
三、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标第一次将语文的课程目标确立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地位更为关注了。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效能得以充分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权利,尊重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阅读选择。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时间中就必须具备教育的民主思想,和学生多商量商量,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教参和教师熟悉的内容和长处去教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感,诱发学生的悟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有一种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阅读,实现独立阅读中的自我感觉和感悟。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一问:即初读课文读通词句,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三读课文,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谓一问,就是教师抓住课文重点内容,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课前思考。如教学《草船借箭》,课文最后写“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我抓这一关键句提问:“诸葛亮神机妙算在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来,除课文外你还知道诸葛亮哪些神机妙算的故事?”这三读一问环环相扣,学生过不了识字词关就无法找出真正不懂的地方,也无法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更不可能完美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就迫使学生去查字典、找资料、走访、询问等,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经历了一个“有价值的心理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指导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第一个步骤是粗读全文,了解大意。第二个步骤是细读分段,搞懂词句。通过细读,把握段内的层次,能够找出一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走进文中,与作者对话。第三个步骤是精读圈点,领会含义。精读要在对一些优美、精辟、深沉的语句分析和欣赏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作全面而深刻的理解。第四个步骤是品读感悟。
如教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通过比较,深刻领悟作品中同一时代女性的形象美、人格美,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如教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把握祥林嫂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写作类似“祥林嫂之死”的文章。总之,教材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最有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突出个性生命活动的民主性和参与性,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创设一个展现生命个性、能力与学业成果的良好环境,使他们的生命力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现。
六、加强学生阅读活动训练
阅读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需要在不断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完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荣誉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开展口语训练,形式灵活,更具随意性,主要是让学生交流个人的阅读心得,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由课下的闲散状态过渡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对学生阅读的检测。给予必要的激励与表扬,这同样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一种肯定,更能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提升学生能力。
七、多给学生交流和个性化解读的机会
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通过教师指导阅读方法来提高,更要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来提高。而常规课堂的师生对话往往是以师问生答的方式进行,这样的交流提问的技巧很重要,千篇一律的提问方式会让学生厌倦回答和交流。
第一,多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点。教师要通过事先对学生兴趣点的捕捉来打开提问,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来交流,这样往往会打开话匣,让整个班进入到积极交流的氛围中来。
第二,提问要有技巧。常规课堂的提问往往让学生觉得很官方,完全没有兴趣回答,教师可以尝试更贴近学生的提问方式,让问题尽可能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设身处地的去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基础。
八、引导学生将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写作中去
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分不开,阅读能力提高了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而写作同样可以反过来促进阅读。课堂上精讲的课文,都应该成为写作的典范,而把认真学习过的文章内容写进作文里面,可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有成就感,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例如必修四第四单元的三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苏武,张衡,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人物,且各有特点,完全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的有力例证,而学生也可以在写作时反复运用这些伟大的人物而提高自己的鉴赏辨别能力,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综合的工程,教师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提高阅读的效果,就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乐读中阅读,在好读中提高阅读质量。和谐阅读,畅所欲言,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提高阅读能力,也会提高写作能力,最终会提高整体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来喜.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2(19):136-138.
[2]张娟.探讨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