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联合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Seminar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政素养。本研究旨在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政素养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课程思政,Seminar,案例教学法,跨文化交际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政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交往范围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面向全球。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成功,还能够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加强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Seminar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冲突,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政素养。此外,Seminar案例教学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Seminar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政素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1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相关理论
跨文化交际教学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际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跨文化适应理论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该理论认为,个体在跨越不同文化时需要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包括适应新的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等。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文化环境。
2.文化意识理论也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该理论认为,文化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基础,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背景对交际的影响,并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
2.2 Seminar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Seminar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
1.Seminar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构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着主体的角色,通过主动思考和交流,深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和挑战。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Seminar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还包括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理论。启发式教学强调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学生可以从中发现和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合作学习理论则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Seminar案例教学法还借鉴了社会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实现的,而情境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来实现的。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和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2.3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理念
在当前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改革方向。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应该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思考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1 案例选择与设计
在案例选择和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学生的背景和能力。不同学生的背景和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案例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应该因人而异。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简单和直观的案例,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基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对于进阶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案例,以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1.案例选择,应考虑到案例的实际性和代表性。实际性意味着案例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历有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代表性则要求案例能够涵盖不同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和问题,以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广泛的经验和教训。
2.案例设计,需要注意案例的结构和内容。案例的结构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能够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表面现象逐步深入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案例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3.2 教学组织与实施
1.教学组织方面,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案例材料,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案例选择和设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涵盖不同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冲突等。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确定案例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教学实施方面,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同时也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理论支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案例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观察,以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和交际情境的理解和体验。
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课程思政背景下,Seminar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政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冲突。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提高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政素养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支持,为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晓文.教育生态视域下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跨文化交际”为例[J].山西青年,2022(18):22-24.
[2]钟建玲.“翻转+对分”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0):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