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呼言的色彩季型分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江西呼言的色彩季型分类

杨莉[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 330038)

摘  要:江西呼言和唱是传承于江西的一种民歌小调。这种“一呼众和”式的艺术形式是江西民俗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范例。江西呼言经过历史的沉淀,呈现出弦律古朴、唱词工整、互动性强等特点。研究江西呼言并传承保护这一艺术珍宝,对于丰富声乐艺术宝库、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江西;呼言;声乐;色彩季型

江西呼言和唱(以下简称呼言)是江西民俗文化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声乐艺术形式。江西呼言多在民间庆典活动中传唱,以“一唱众和”的形式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祈祷、感恩和祝福等。依据色彩季型理论对江西呼言进行分类,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解析这种声乐艺术,揭示江西传统声乐艺术的地域特色,并从中感受到赣文化[1]的厚重底蕴。

一、江西呼言和唱概述

呼言和唱,又称伏焉、伏以等,是一种以伏焉开头,“一唱众和”式的声乐艺术形式。呼言和唱的形成与民间传统庆典有关。中国从古以来儒兴而礼盛,历朝历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比较重视在各种重大活动中举办礼仪。每遇家国、人生的大事通常都有相对应的典礼活动,而这些典礼活动往往都有约定俗成的礼仪。在诸多礼仪活动中,通常需要有一人或多人穿插主持(司仪)相关活动。“一人令,众人应”是这些礼仪活动常见规程。一人呼唱,众人应和就是是呼言和唱的主要表达形式。

南宋祝穆编撰的《方舆胜览》中,使用了“豫章之地,楚尾吴头”来描述江西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性。“吴头楚尾”这个定位,不仅对江西的地理环境作了大致的定位,也很好的概括了赣文化的基本特征,即赣文化既传承了中原和吴越的传统文化,在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这就好像2023年流行的酱香型饮料,既有饮料的原味又有酱香的特色,从而别具风格。

作为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江西民间音乐大多旋律古朴、形式多样、寓意丰富,是江西人民世代在生活和劳动中创作的艺术结晶,凝聚了赣鄱大地上人民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声依咏、律和声”,江西民间音乐大都与当地人民生活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随着历史车轮,宗教音乐也渐渐沁染了民间音乐,僧侣的“唱导”“转读”和教科仪音乐许多特点也融入民间音乐当中。江西民间音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沉淀积累,形成了包括民间歌曲(如,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民间戏曲(如采茶戏等)、苏区音乐(如革命歌曲等)等在内的特色艺术群体[2]。江西呼言是江西民间音乐的综合艺术形式,其艺术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当地居民的生活,附着于江西不同地域的方言表达出来。呼言和唱作为深植赣鄱大特有的口令式咏唱艺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根据目前收集的资料,江西呼言和唱源起于江西临川、高安、安远等一带,目前尤以抚州临川尚有较完整的保存。呼言和唱旋律淳朴简洁独具神韵,对于探究古代词曲韵律传承具有直观的借鉴意义。呼言令词工整流畅、融情寓理,兼具传统祝词诗歌和地方乡音民谣的丰富内涵。呼言和唱“一呼众和”的互动形式,使呼言和唱成为乡间庆典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的“高潮曲目”。

江西呼言主要表达人民群众的祈祷、感恩和祝福等,多在民间庆典活动中传唱。如上梁呼言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呼言种类。上梁呼言是结合了上梁礼仪的程序(抬梁、接梁、抛梁、晒梁)与上梁祭祀的礼仪(寄梁、拜梁、归岫)所衍生出的一种互动性较强的呼言和唱[3]

二、色彩季型原理

本世纪八十年代初“色彩季型理论”美国卡罗尔·杰克逊女士提出。她基于瑞士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的主观色彩特性理论创立了“色彩四季理论体系随后英国色彩形象专家玛丽·斯毕兰女士对色彩四季”的理论进行了丰富。[4]1998年,国际色彩顾问于西蔓女士将色彩季型的概念引入中国,并针对中国人色特征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不断丰富完善形成了覆盖六种季型的“色彩季型理论”[5]。“色彩季型理论”推动了世界各地的时尚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行各业在色彩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色彩季型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把生活中常用常见的色彩按照基调和节气的不同进行冷暖划分和明度、纯度划分,进而应用色彩群对特对象进行分类特定对象既可以是形象设计中的人,也可以是与之搭配的物等等。“色彩四季”理论将基础颜色着春夏秋冬四季其中“春”“秋”为暖色调,“夏”“冬”为冷色调。色彩季型理论在四季的基础上衍生扩展为六种,即增加了更为精细分级的复合季型,又称跨越季型,“春秋”“夏冬”季型

三、声乐色彩季型分类

根据色彩季型原理,在声乐的学习和表演过程中,每位声乐表演者对美的标准不同,因自身条件各异演绎出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声乐表演同样也会出现让人视听共振的“千色百出”的观感印象。不同色彩季型的表演者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个人特质,会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色彩季型特质。如:热情似火的红色——择歌百无禁忌,什么歌都拿来练唱;沉静执着的蓝色——框定自己的风格,只练我认为好的;抑郁沉闷的黑色——唱什么都不满意,认为没有能使自己音色发挥到最佳的歌曲等。

根据色彩季型理论可将声乐分为六大类。即,温暖柔和、明亮清脆的春季型,如宋祖英、祖海、陈思思等;碧蓝如海、热烈奔放的夏季型如张也、刘媛媛等;成熟稳重、浓郁辽阔的秋季型,如佟铁鑫、杨洪基,殷秀梅等;对比鲜明、冷俊内敛的冬季型,如幺红,迪里拜尔等;圆润平滑、和谐完美的春秋型,如吴碧霞、王丽达等;刚健婀娜,刚柔并济夏冬型如廖昌永、戴玉强等。

四、江西呼言和唱的色彩季型分类

江西呼言在表现过程中,依据场景不同,每位演唱者对情感的表达形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色彩。如同首呼言,呼唱者自身条件各异,演绎出的效果大不相同;同首呼言,呼唱者在不同的阶段里所感、所悟、所为,演绎出的“呼言”效果也大不相同;同首呼言,不同场景、不同和唱,演绎出的效果也会大不相同等。即会出现“千色百出”的现象。依据江西呼言重情自由的特点,可将呼言和唱对应分为六大类。

1.春季型呼言。温暖柔和、明亮清脆的春季型呼言寓意万物新生,比较适宜添丁纳喜、春垦夏播等充满希冀的场合。旋律欢快,单呼或一呼众和。

2.夏季型呼言。热情四射,场面火爆的夏季型呼言寓意欢乐喜庆,比较适宜家业有成、宅堂上梁等场合。旋律婉转,一呼众和;

3.秋季型呼言。成熟稳重、浓郁辽阔的秋季型呼言寓意丰收欢庆,比较适宜收粮聚谷、捕猎荣归等场合。旋律豪爽,一呼众和。

4.冬季型呼言。对比鲜明、冷俊内敛的冬季型呼言寓意庄严肃穆,比较适宜入谱修志、宗族祭祀等场合。旋律低缓,多人合呼。

5.春秋型呼言。圆润平滑、和谐完美的春秋型呼言寓意福寿绵长,比较适宜抚幼奉老、庆生祝寿等场合。旋律宽广,双呼众和。

6.夏冬型呼言。刚健婀娜,刚柔并济的夏冬型呼言寓意广博深远,比较适宜跨越四季,适宜所有的场合演出。旋律舒展,双呼众和。

江西呼言和唱根植民间、历史悠久,旋律古朴、节奏轻快,令词优美、抒情达意。引入声乐色彩季型理论对传统声乐艺术进行分类,犹如对声乐艺术尝试中西结合的“二度创作”,不仅可以焕发传统声乐的原有魅力,更能拓宽传统声乐艺术的保护传承通路。

参考文献

[1]郑克强、胡松柏.《赣文化通典》(方言卷)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5-11.

[2]徐飞、潘庆蓓、熊纬等.江西现当代音乐史纲 [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7.10:3-5,41-45.

[3]许飞进,环鄱阳湖地区建筑上梁仪式初探[J],老区建设(24).2014:40-41.

[4]刘纪辉.色彩与形象∶女性色彩季型与风格指导[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1:9-10.

[5]于西蔓.女性个人色彩诊断[M].广州∶花城出版.2002.1 :28.

作者简介:杨莉(1979-),女,江西南昌人,副教授,硕士,从事音乐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呼言和唱文化研究(YS1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