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李华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儒林小学      邮政编码721400

摘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历经五千多年生生不息,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依然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只有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教育,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主要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融合

引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代的华夏儿女,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铸就了强大的的民族基因,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但是受多元世界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有的小学生崇洋媚外,喜欢过外国的节日、吃快餐、看外国的动漫.....有的学生不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时间,更不知七夕、重阳等节日文化习俗。这些现象与我们的育人目标不符。统编版语文教材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在研读教材中要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时要不遗余力地渗透文化教育。

一、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积极意义

《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启蒙和成长的奠基阶段。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用好统编教材,充分挖掘文本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做有底气、有志气、有骨气的中国人,值得深思和探讨。

二、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吟诵古诗词,感受文化之美。

古诗词,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词语言精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感悟汉语凝炼之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课堂上,我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带着学生美美的对读,引导学生初读、熟读、诵读、吟唱等多种方式的读,和学生一起穿越历史,畅谈古今,品味文化,浸润心灵。学生在王建“今夜月明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了解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感知古人明月思乡情;在汉乐府“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吟诵中,感悟了古人美好淳朴的情感;在苏轼“休将白发唱黄鸡”中,感受了诗人的无尽的感慨……

(二)讲好经典故事,弘扬传统美德

小学生天真可爱,对故事的喜爱与生俱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润物无声渗透传统文化,巧妙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使学生更好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学《孔融让梨》一课时,我布置一项拓展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美德故事,举办“讲美德故事  做美德少年”小小故事会,学生分享的故事中,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九岁温席”的黄香,有“一诺千金”的季布......在一段段经典故事中,学生懂得了谦虚礼让、孝老敬亲、信守承诺等人生道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追寻革命印记,传承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伟大胜利。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续奋斗。统编编排了大量的革命文化体材的文章,涉及革命领袖毛主席、视死如归的小英雄雨来,舍己为人的郝副营长,舍身忘死的董存瑞等革命英雄的感人故事。在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深情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通过热烈讨论、畅谈感受等形式,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唤醒学生强烈的责任感,自觉肩负起做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

(四)带着课本旅行, 感受异域风情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万里不同情”。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走进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仿佛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旅程:从沈从文笔下那碗浓稠的腊八粥,到老舍笔下热闹祥和又充满温情的北京的春节,再到充满神奇色彩,戴着面具,随心所欲的藏戏,学生带着课本,跨越祖国的南北东西,了解了祖国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感受祖国大江南北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在本单元习作中学生带着对生活的感悟、对家乡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家乡风俗图,真挚的情感流露于笔端,流淌在心间。

(五)注重日常积累,拓展课外阅读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还要从课内走向课外,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课外阅读,架起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的桥梁。我每学期都会为学生推荐学生阅读《中华诵》,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进行读书笔记展览。鼓励学生读写结合,日积月累,学生读莫言的《过去的年》,感受作家笔下不一样的春节;读《美丽的草原》,感受不同的草原美景;读红色书籍《红岩》,感悟字里行间革命者的伟大情怀。课外阅读为我们拓宽了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滋养了学生的情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

结束语: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精神的标识,也是世界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利用好统编教材,多渠道,多途径,课内外结合,让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语文学习,融入学生的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J].北京大学学报,2007(5)

[2]任宏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6):23-25.

[3]王永花.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