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公司浙江 宁波 315099
摘要:物联网用来充当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代表,已得到普遍运用,并且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然而,虽然物联网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果,但信息安全仍存在不少问题。物联网安全攻击的频出现给用户隐私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一般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物联网信息安全防护。本文首先对物联网的技术进行简要介绍,接着探讨物联网网络的安全风险,并对妨碍物联网行业安全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论述了增强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影响
引言
在现阶段万物互联的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受到人们注重。比如,当物联网普遍作用于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时,一般所有应用领域都会受到物联网安全问题的效果,从而对物联网的发展形成很大的效果。全行业和社会经济。从如今物联网的发展来看,以“云、通道、端”为关键的三层基础网络架构已经形成,这也使得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例如,在“管理”层面,物联网的网络结构非常繁琐,通信协议的安全性也很弱。黑客借助研究破解能够入侵、劫持物联网终端,这将对物联网信息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考虑到物联网对信息安全技术的诸多效果,一定要增强物联网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功能。本文主要研究物联网网络的安全隐患,分析增强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措施。
一、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
1.物资的保密安全
应合理发挥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系统中的作用。可以将RFID标签嵌入物资中,以便在用户使用以及运输物资时,即使在没有设备或持卡人的察觉下,信息也可以被读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中间通道的问题,可能致使信息在中途被拦截。这可能对物资的安全性和个人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因为物资使用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可能会被截取或丧失控制和位置,技术、法律、隐私都涉及其中。
2.节点安全问题
在物联网的部署和应用中,出现一定的自由度,通常将感知节点或末端设备放置在无人监控且保护困难的位置。因此,这些感知节点经常会遭到破坏,触发安全问题会妨碍信息检测,从而致使信息丢失等现象。在物联网安全系统中,检测和收集信息之间存在不同。终端传感器节点的设备涵盖的内容众多,不能制定完整的处理方案。传感器节点或终端设备鉴于自身性能的限制,无法合理增强保护功能。这是物联网安全系统的一个防护困难。
3.信息安全传输
与传统网络比较,智能传感设备的物联网技术经常在攻击者眼前被利用。而且,在传输过程中经常使用无线或卫星设备,增强了信息被攻击的概率。所以,传感器网络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经常受到干扰和入侵。其中,伪造数据的出现会造成信息拥塞,使终端无法接收信息。因此,造成了身份的冒用、数据的伪造等不良行为,对物联网信息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当前物理位置信息越来越准确的条件下,人们更加关注位置信息。这造成对传感器节点的更多攻击,无法有效保护节点信息。
4.网络系统被黑客攻击
在互联网运行的背景下,难免会受到黑客的入侵,尤其是涉及敏感信息的情况。黑客借助恶意攻击暴露网络运行漏洞,其中最危险的是敌对势力的攻击,借助合理策略制造网络漏洞。而且,代码攻击和拒绝服务也会对物联网信息技术形成一定的效果。与传统的网络攻击相比,攻击者大多数情况会借助系统漏洞并获取相应的权限。这种攻击方式使得物联网终端传感器节点在被篡改和数据破坏的情况下无法正常运行。此类攻击具备一定的隐蔽性以及破坏性,从而致使信息安全隐患很难防范。
二、物联网技术保障信息安全的防护方法
1.感知层安全层面
物联网系统涵盖传感器、智能控制设备等多个节点。正确应用这些设备能够使物联网顺利工作。部分设备在接口标准和数据标准方面缺少统一集成,为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隐患创造了条件。比如,无线干扰经常妨碍物联网监控系统,从而致使信息收集的安全问题,进而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面对此种情形,宜从感知采集阶段着手,安置安全审核,借助信息加密处置以确保信息难以遭篡改及擅用。此外,还应采用安全路由和密钥管理等安全技术。在推行关键技术的标准化过程中,可实现基础设施的有效整合,为了处理运营中的安全难题,同时予以设施保护,可以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的基础上,可确保物联网信息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正常运行。
2.传输层安全层面
在物联网的信息传输过程中,常常会利用移动无线网、互联网和专业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这些传输主要目的是将信息传送到处理层。通过对传输节点和多个传输节点的共同分析,可以确保信息的顺利传送。在这种条件下,应该有效监测移动节点、固定节点和传输线路,以实现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建立全面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比如密钥管理和节点加密等技术。同时,还需要合理管理互联网中的移动设备和基础设施。
3.处理层安全
通过改进认证机制和密钥管理模式,结合密钥相关方案,为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需要综合运用密码技术来应对恶意信息,同时及时检测入侵攻击,预防病毒。还需实施恶意指令分析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在进行追踪技术和移动设备识别时,需要合理运用相关技术手段,以保障信息安全,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安全性。
4.应用层安全
建立可行的数据库运行机制,以提供全面的数据保护技术,同时监控泄露信息,保证安全机制的完善。针对不同环境,采用隐私保护模式保护数据,保障信息的机密。此外,还需实施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等措施,以确保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和唯一性,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需要严格控制访问。通过身份认证系统的权限限制,使真正有需要的用户可以获取数据分享。关键是要阻止非法操作,以保证全网用户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为此,可以将数据证书和安全网关进行结合,全方位跟踪操作业务,提供安全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物联网技术虽然在发展过程中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注重信息保密和安全传输,从节点和信息传递角度考虑。要重点保护其信息安全,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有效提供有益实用数据给用户,从而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通过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物联网技术信息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福洲.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17):63-64.
[2] 吴鹏信,李立.关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的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7):40.
[3] 王明宸.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J].科技资讯,2016(35):15+17.
[4] 苏志明.对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6(1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