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山东 青岛 266555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临床治疗指标等。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服务态度、实际操作技能、护理规范性、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护理后,脑水肿消失时间、意识状态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护理前的MDI、PDI发育水平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MDI、PDI发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儿的不良症状,循证护理也能保证患儿预后的安全性,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发育,因此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应用意义,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循证护理模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效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指 围产期缺氧等相关因素导致的脑部损伤。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的原因为:子宫破裂、胎盘早剥、先天畸形、胎粪误吸 等,新生儿因此会出现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低氧血症等症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各有51例。实验组新生儿的平均胎龄为(39.51±1.14)周,平均体重为(3.26±0.66)kg;对照组患儿的平均胎龄为(39.18±1.06)周,平均体重为(3.41±0.62)kg。纳入标准:患儿临床症状符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诊断标准》,同时患者通过颅脑CT、MRI检查和生命体征确诊疾病,患儿的一般资料齐全。排除标准:伴随先天性遗传疾病、先天性心脏疾病、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肝肾功能异常、脑部组织病变患者均不纳入本文实验。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为新生儿实施镇静、纠正低血糖、降血压、吸氧以及纠正机体酸碱平衡的基础治疗,注意减少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和精神状态,注意做好保暖,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予合理喂养。
1.2.2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第一,构建循证护理小组。科室护士长为循证护理小组组长,主要负责统筹安排整个护理过程,专科护理人员为副组长,主要负责对护理工作的开展给予指导,科室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配合完成各项护理操作。第二,提出问题制定合理方案。评估患儿的病情状态后,通过查阅资料确定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收集患儿的信息,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制定合理方案[1]。第三,循证护理。监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评估患儿的病情,根据新生儿的特点以及护理需求,查阅相关文献和典籍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保证护理干预的专业性。第四,循证护理的应用。(1)监测患者的病情。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异常的生命体征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2)体位护理。帮助患儿调整舒适体位,颅内压升高患儿可以将床头调高15°,注意保护好患儿的头部,减少对颈动脉压的压迫,也能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3)为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向患儿家属讲解治疗和康复情况,并且告知家属患儿治疗中会出现的并发症,让患儿家属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家属对护理的配合度。(4)感官刺激。指导患儿家属在护理中的参与,护理人员结合患儿的病情状态培养患儿的视觉、听觉能力,在特定时间内为患儿播放舒缓的音乐。(5)抚触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新生儿进行头部-胸腹-上肢-下肢以及后背和臀的抚触护理,抚触时间为15min,在午饭和晚饭后进行抚触[2]。(6)活动训练。护理人员轻轻握住患儿的身体,反复的进行伸肢、屈肢的活动,每天进行2次训练。将患儿摆放俯卧位,将室内的温度调整到合适的温度,然后进行自上而下的身体按摩,每天按摩2次,每次10min。(7)家庭护理干预。嘱咐家属根据医嘱实施护理操作,向家属耐心讲解护理的注意事项,患儿出院后要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患儿的情况调整护理计划。(8)营养支持。患儿的喂养要保持母乳喂养以及少食多餐的原则,病情较轻的患儿可以尽早的开展母乳喂养,病情严重的患儿可以适当延迟开奶时间,在纠正缺氧状态后进行母乳喂养。喂奶后要调整后侧体位,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发生误吸、窒息等问题[3]。
1.3评价标准 采用调查问卷评估护理质量,单项评分满分为1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评估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情况、运动发育情况,评分越高表示成长发育水平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结果,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的护理服务态度、实际操作技能、护理规范性、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 例数 | 护理服务态度 | 实际操作技能 | 护理规范性 | 家属满意度 |
实验组 | 51 | 92.25±2.33 | 90.14±3.25 | 89.83±5.62 | 91.22±4.26 |
对照组 | 51 | 82.25±4.14 | 80.51±5.33 | 83.25±4.14 | 81.52±3.62 |
t | 9.252 | 9.335 | 8.151 | 10.132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水平 实验组护理后,脑水肿消失时间、意识状态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水平
组别 | 例数 | 脑水肿消失时间 (d) | 意识状态恢复时间 (d) | 肌张力恢复时间 (d) | 平均住院时间 (d) |
实验组 | 51 | 4.25±1.05 | 5.41±0.95 | 4.66±1.52 | 14.14±2.26 |
对照组 | 51 | 6.82±1.25 | 7.75±1.12 | 6.88±2.21 | 18.82±3.26 |
t | 8.625 | 9.131 | 9.051 | 9.335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3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实验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组别 | 脑瘫 | 共济失调 | 智力障碍 | 癫痫 | 并发症发病率(%) |
实验组 | 1 | 1 | 1 | 0 | 3(5.88%) |
对照组 | 3 | 2 | 2 | 3 | 10(9.61%) |
X2 | 14.085 | ||||
P | 〈0.05 |
2.4两组患儿成长发育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护理前的MDI、PDI发育水平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MDI、PDI发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成长发育对比
组别 | 例数 | MDI水平 | PDI水平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实验组 | 51 | 62.25±6.33 | 91.25±5.36 | 68.42±7.33 | 93.62±6.25 |
对照组 | 51 | 62.41±6.85 | 84.33±5.14 | 68.05±7.14 | 78.82±8.25 |
t | 0.625 | 9.262 | 0.811 | 9.335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会造成新生儿发育迟缓,严重的患儿会出现死亡,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若是无法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那么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在治疗的基础上,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发育[4]。循证护理干预是在科学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和相关文献资料制定的额护理干预措施,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手段。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儿的不良症状,循证护理也能保证患儿预后的安全性,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发育,因此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应用意义,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心梅,史根女,王学智.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2):284-285.
[2]邵娟.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6):111+113.
[3]于培芝.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227-228.
[4]刘颖.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