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马山街道中心幼儿园越中园区
【摘要】:“本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谋求幼儿园园本课程与幼儿生活世界相结合,推进幼儿对自我、社会、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与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它对幼儿亲近社会,尊重、热爱本土文化的目标落实意义重大。我们通过探究幼儿生活的本土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必定会使本土文化的精髓在孩子们心中播种,生根,发芽。
【关键词】:贴近生活 本土资源 园本课程
现在西方的各种教育理念和幼儿园课程模式日益涌入我国,在这些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是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哪些是适合的,哪些是不适合的,许多幼儿园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迷失了方向。审视我们的教育实际,一种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却在慢慢地被忽视,被遗忘,这种就在我们身边却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的教育资源正慢慢地消失,淡出我们的视线。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如何走进幼儿园、促进我们园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创设具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的教育环境,为幼儿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奠定基础”。“教育的内容、材料并非新的、城市化的、洋的才是好的,要让当地民间游戏、歌谣、手工艺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材料”。因此,我认为,这种回归孩子生活实际的本土教育资源理应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之一。
一、挖掘并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本土教育资源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一贯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中学习,教学做合一,将知识传授与情感态度的培养有机统一,其生活教育理论为幼儿园开展本土教育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我们应该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发掘出许多幼儿教育的本土文化资源。
本土教育正是从幼儿最熟悉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中选择那些具体、形象、直观,或能引起幼儿想象、联想的事物、材料、活动等作为课程内容。对幼儿来说,这种内容具有亲近性,是随手可以触摸的眼前的东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绍兴人杰地灵,这里孕育了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明之豪之一 -----鲁迅先生;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同志;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等等;奥运冠军孟关良;这里拥有鱼米之乡、水乡、桥乡的自然资源:这里还有王羲之书法、绍兴莲花落、小百花等民间艺术;还拥有黄酒、霉干菜、臭豆腐、茴香豆等特产,这些地方资源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如果合理利用,将会给幼儿提供体验和感受家乡文化的机会。
那么,是不是身边的所有教育资源都可以利用,都能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内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一些身边的教育资源很优秀,值得传承,但却不一定都适合幼儿,与幼儿的生活相处甚远。有的内容则太难、太深奥,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幼儿来说,缺少开展教育的生理和心理基础。这类活动内容,虽然是孩子生活中的内容,但却无法走进孩子,也就不能成为我们选择的内容之一。
因此,我们选择幼儿能亲身体验和感受的本土教育资源,如荷花荷花几月开、摇啊摇、点点啰啰等童谣,女儿红的来历等故事,书法等民间艺术,《老狼老狼几点了》、《踢踢绊绊》、《老鹰抓小鸡》等民间游戏等。
由于这些教育内容都是从孩子的生活中来的,贴近孩子的生活,是他们可以感受到的,因此,幼儿的学习兴趣都非常浓厚。特别是由于这是家乡的本土资源,很多家长都非常熟悉,当孩子念起朗朗上口的本土儿歌,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与孩子一起沉浸在本土童谣的快乐中,为家庭增添了更多的温情与和谐。
二、把握“生活化、时代性”的本土教育目标
我们认为,只有首先实现自我人格的健康发展,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关注自然,学会关注家乡,才能引导个体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融为一体,达到利己与利他的和谐统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因此,开展本土教育,把他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重点在于培养幼儿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所谓亲近社会,它是一种积极的、良好的社会行为,包括帮助、友爱、合作、谦让、同情、关心、抚慰等行为表现,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有利、有益的社会道德行为。我们通过本土教育,利用本地的名人、伟人资源,特产资源,让幼儿感受作为一名绍兴人的骄傲,通过对一些民间故事中善良人的行为表达,感受人性的美好,而对那些祸害人民的坏人,也相信终得恶报。由此使幼儿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近社会行为。在实施本土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生活化”和“时代性”的目标定位。所谓“生活化”是指每一个本土教育内容的目标,要体现一种开放型的课程观念,符合幼儿的生命存在、学习与发展的实际。要将教育的目标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富于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加教育中的“温情”和“人文精神”;“时代性”是指每一个本土教育内容的目标,在传承的思想上,不仅体现素材中原有的教育思想,而是树立发展的观念,批判的思想,使教育目标的定位更符合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求和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二、创新“游戏化、生活化”的本土教育活动策略
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娱乐性,它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许多民间游戏还伴随着朗朗上口的童谣,深受幼儿的喜爱。
案例:
在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中,幼儿无需材料,就可以三三两两地玩起的“蚊子咬人”、“顶锅盖”、“摇船”等游戏。户外活动中,“老鹰抓小鸡”、“斗鸡”、“翻豆腐干”、“跳皮筋”等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熟悉的游戏同样成了孩子们的最爱。这些游戏规则简单,运动量适中,幼儿可以自行结伴,自己组织。它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动作技能,而且培养了幼儿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
进餐后,午睡前后,入厕前后的时间段里,如果教师不组织集体活动,幼儿会因此显得无所事事,有时还会发生打架、吵架的现象。如果让幼儿玩各种安静的民间童谣游戏,如“接龙”、“什么人走过了”等,这些游戏安静而有情趣,它减少了幼儿无所事事的更待。这些本土游戏不需要材料,却也深得孩子们喜爱。因为“本土”游戏的魅力正在于此:它们都是与孩子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的,也是适合孩子们身心发展需要的。
让教育贴近真实的生活,让幼儿贴近自然的环境,这是《纲要》中所蕴含的新理念。大自然是一部分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而宝贵的教育资源,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绍兴是历史名城、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风景秀丽,自然景观丰富。在生活中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让美与生活同在,才能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通过环境美来激发幼儿亲近家乡的情感。
案例:
春天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花儿争奇斗艳,草儿绿油油,正是春游好时光,也是孩子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最佳时节。我们组织幼儿春游,幼儿惊喜地大叫“哇!金黄金黄的油菜!”看到岸边的柳树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杨树像一把伞,柳树像头发……”春风一吹,柳树随风飞舞,幼儿也随着柳树不由自主地扭动身体,快乐地跳起舞来。
引导孩子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具体运行,这种开放性教学不仅是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快乐成长、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有力保证。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地设计与组织本土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开展本土教育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它对幼儿亲近社会,尊重、热爱本土文化的目标落实意义重大。我们相信,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本土教育资源,只要经过科学的加工,并加以有效地组织实施,一定会是本土文化的精髓在孩子们心中播种,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学前教育新论》·陈帼眉主编·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00﹒1
3、《幼儿园课程指导》·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编写委员会编·新时代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