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途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9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途径探索

向万礼

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金沙镇中心校   616550

摘要:语文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是美的结晶,每一篇课文都寄托着作者的审美理想,每一段文字都形象地表现着艺术美、自然美,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成为会欣赏、会创造美的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美育功能,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语文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目的。本文先分析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再阐述具体的渗透策略,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教育;思考与设计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审美教育,要积极营造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审美教育环境,有利于他们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由于现代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以记忆和积累来强化语言的根基,忽略或削弱了语文课程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导致了审美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进而阻碍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守旧,美育渗透不足

语文重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所以,部分语文教师把教学精力主要放在知识传授和对课文的解读上,忽视语文学科的美育功能,难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体验。一些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墨守成规,总是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标注生字读音,然后教师讲解课文,最后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教师掌控着学生的整个思维,学生缺少自主思考和自主领会的空间。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无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无法在语文学习中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发现语文学习中的美,使语文美育成为“一纸空谈”。

(二)缺乏科学引导,美育效果不佳

当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具体实施教学时,部分教师对新教育理念存在理解不到位或有偏差的问题,在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做法。一种是把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到学生手中,却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一味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和讨论,缺少对学生必要的引导,使美育效果大打折扣。另一种是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但认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高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对学生干预过多,学生刚刚进入文本意境,教师就急于给出答案,打断学生对美的探索,从而影响美育效果,使学生失去探究美的热情。

(三)学生轻视美育,审美能力匮乏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的美育价值和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和家长把考试成绩看作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导致学生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语文知识,不会进行审美鉴赏,审美能力匮乏。同时,一些学生也习惯了教师的直接灌输,存在思维惰性,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无法对作品产生整体的审美感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途径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进行美育的关键,师生之间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依赖,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教师也可以从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获得教学反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严师姿态,融入学生群体,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后,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等,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无拘无束地表达心中所想,为美育渗透创造条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课堂上多提供个性表达和创造的机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对美的感知与创造。

(二)借助信息技术展现美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引导学生感知美,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感受到美的存在,才会获得美的体验,产生美的创造。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产生美的情感体验。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能够为美育创造有利条件。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美的元素,教师可以一边为学生播放课文录音,一边用PPT切换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入课文的意境,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心领神会。很多课文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为学生展示真实的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的生活回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下载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把课文描述的情境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实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和谐统一。

(三)利用形象,让学生理解美

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注重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及社会背景的衬托中感受人物形象,促进学生对美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人物身上美的品质。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名篇佳作,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文中的人物、景物等刻画得非常形象,能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为此,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讲述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形象塑造是作者情感和审美观念的表达,引导学生从形象塑造中体验美、认识美、理解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这些修辞手法描写身边的人和事,感受修辞手法在形象刻画中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创作美的习惯。教学叙事性较强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表演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场景,让学生通过表演逐渐与作者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品格。同时,教师也要抓好课文中的负面形象,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真善美与假丑恶,鼓励学生做正直阳光、积极向上的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品格。

(四)从音韵节奏中品味美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通过多读多写等亲身实践来发展和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从而提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较为明显的学科特征。基于此,教师应善于借助文本阅读,通过齐声诵读、朗读、默读、速读等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对文本的亲身体验,在作品丰富多彩的音韵之下,在婉转悠扬的节奏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语文美学熏陶,在身心愉悦中感受文本情感内涵,全面提高审美情趣,增进语文教学对美育的高效渗透。

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语文教师要把美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浸染下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娇.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1.

[2]豆小红.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甘肃教育,2020(22).

[3]陈志军.探析小学语文教学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J].课外语文,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