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443000
摘要:通过对工程实例中桩基侧阻力进行试算,并进行试桩验证,提高桩基础实际承载力,对一定区域内类似地层的利用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及促进作用。
关键词:桩基侧阻力,岩土工程勘察,单桩承载力
笔者工作地位于长江中游,城区及周边以丘陵地貌为主,沿江河谷地段大部分分布有卵石层,且局部胶结,但由于卵石层及上部覆盖层厚度变化很大,侧阻力计算值范围也变化很大,早期本地区桩基础多采用人工挖孔桩,桩端持力层一般选用中风化粉砂岩,该层承载力较高,且桩长一般在10米以内,计算桩基承载力时未考虑桩侧阻力的作用。但实际上,固结土层对桩的侧阻力比经验公式计算值要更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理利用,以节省基础施工的造价,尤其是工程量较大的情况下,节约的经济成本可观。
以笔者所经历的一个项目为例,项目位于长江北岸,与长江直线距离约100m,场地地层分别为素填土、圆砾、粉质黏土、卵石(局部胶结)、粉砂岩。拟建建筑物为3栋住宅楼和1层地下室,住宅楼结构形式为1栋18层框架剪力墙结构、2栋11层短肢剪力墙结构。拟采用桩基础,中柱荷载分别为2000KN,7000KN。
勘察钻探揭露地层情况为:第1层素填土(Q4ml),全场地分布,厚度0.5~5.5m,灰黄、灰褐色,主要由粘性土、风化砂岩碎块、卵石组成,局部少量炭渣、建筑垃圾,结构松软,稍湿,均匀性差,易压缩变形;第2层粉质黏土(Q4ai),全场地分布,埋深0.5~5.5m,厚度3.9~12.0m,灰黄、灰褐色,软塑~可塑状,含少量Fe、Mn氧化物,夹粉砂薄层;上部粘性差,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第3层圆砾(Q4ai),局部分布,埋深9.5~11.3m,厚度1.8~2.5m,灰褐色,粒径多为5~20mm,≥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50~60%,≥20mm的卵石占总质量的5~10%,颗粒呈圆形、亚圆形,排列混乱,母岩成分主要为灰岩、砂岩、石英砂岩等,颗粒较坚硬,呈强~中等风化,颗粒间无胶结,充填中粗砂及粘性土,稍密;第3层卵石(Q4ai),全场地分布,埋深5.5~14.8m,厚度3.4~11.8m,粒径多为30~150mm,其中≥20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60~70%,≥200mm的块(漂)石占总质量的5~10%,颗粒呈亚圆形,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母岩成分主要为灰岩、砂岩、砾岩、石英砂岩、花岗岩及硅质岩等,颗粒坚硬,多呈中~微风化,局部颗粒间胶结较好,充填物主要为中粗砂及粘性土,结构中密;第5层粉砂岩(K1w),灰红、暗红及浅灰色,夹多层泥岩薄层,层状构造、碎屑结构,泥、钙质胶结,根据其岩土风化程度不同,分为强风化粉砂岩和中风化粉砂岩。本文主要讨论上部土层对桩基侧阻力的作用,对基岩层不展开论述。
该项目勘察工作2006年进行,当时基础形式较单一,施工手段有限,大多数为人工挖孔灌注桩,条件允许情况下采用夯扩桩或沉管灌注桩,部分地下水较为丰富区域多采用机械冲孔灌注桩。勘察报告建议基础形式为机械冲孔灌注桩,11层建筑物以卵石层为基础持力层,18层建筑物以中风化粉砂岩为基础持力层,建议卵石承载力qpa取1600KPa,中风化粉砂岩承载力qpa取3000KPa,并针对不同桩径进行了单桩承载力估算。计算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
由于拟建场地周边部分已建建筑物年代较久远,考虑到机械冲孔灌注桩施工噪音和震动较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大直径灌注桩经济成本较高,经比选,该工程桩基础最终选用预制混凝土方桩(由于桩端部分在江水水位涨落范围,选用方桩,尺寸450mm×450mm),以第4层卵石层作为桩基础持力层。勘察报告根据当时实施的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242-2003《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提出了各持力层的C值建议值,其中填土层为10kPa,粉质黏土层为30.4kPa,圆砾层和卵石层C值为0,桩长按13米考虑(进入持力层深度1m),根据以上参数分别计算工程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单桩承载力计算值为624.96kN~1045.37kN。考虑桩长深度可调整,初步确定单桩承载力为1000kN(该值由设计单位确定),实际单桩承载力根据试桩确定。
由于设计单位笔误,在图纸中误将单桩控制荷载写为10000kN,导致在试桩时,试桩桩端压入卵石层深度远超控制深度,却仍未达到终止条件。后经过复核,确认单桩承载力数据有误,但在试桩过程中发现单桩实际承载力远大于设计的1000kN,经过审慎论证,并考虑到桩的挤土效应和土层侧阻力利用,补充第3层圆砾C值建议值为80kPa,卵石层C值建议值为120kPa(当时执行的省标未提供卵石层C值,2014年换版时纳入),计算值为983.56~2244.96kN,考虑到卵石层埋深变化较大,桩端进入卵石层长短不一,议定将单桩荷载提高至2000kN,试桩极限荷载4000kN,待试桩完成后确定最终的单桩承载力数值。
于2#楼及地下车库选试桩3根(暂定编号2-1、2-2、2-3),3#楼选试桩4根(编号3-1、3-2、3-3、3-4),桩长分12米和13米两种,试桩结果2#楼试桩累计总沉降量分别为19.84mm、20.75mm、14.37mm,,残余沉降10.78~15.17mm,3#楼试桩累计总沉降量分别为10.87mm、13.83mm、13.00mm、11.05mm,残余沉降分别为3.65~5.61mm。试桩结果满足要求。
根据试桩结果,图纸会审最终商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800kN,控制值加压10%,桩基静压施工时沉桩终压值按单桩15MPa控制(对应值4210kN)。由于3#楼区域卵石层中存在胶结层难以穿越,采用超前钻引孔的方式施工,超送桩及有效桩长短于6m的桩,报设计变更后进行补桩。
现该工程已投入使用十多年,场地稳定,未见不均匀沉降。预制桩承载力计算值比钻孔桩承载力计算值提高一倍以上,实际应用中也验证了各土层侧阻力的适用性。
该工程建设期间,正值预制桩进入市场推广时期,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后续观测数据稳定,为预制桩在区域内的成功推广及应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场地内各岩土层的侧阻力,能显著降低地基基础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