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规划设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8
/ 2

学校建筑规划设计探析

孟令雪

身分证号:15020419861204062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对校园规模和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当今大多数校园空间单一而枯燥。教育空间作为教育行为的物质载体,会影响到教育行为的进行和完成质量,反之教育行为也会对其形态、格局产生影响,只有适应教育理念变化的教育空间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适宜的人才。如何使校园空间更具人性化、个性化、生态化,是校园规划设计中思考的要素。

关键词:学校建筑;规划设计;优化措施

1学校建筑设计概述

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道德品质、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最重要的阶段。然而,中国现有学校大多呈现千校一面的固化模式,固有的学校建筑空间和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发展需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当代教育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向创新教育。在学校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社会环境,紧跟社会发展潮流,了解周边环境特点、地域文化,使设计与社会需求同步,在解决学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植入多元空间特征,促使校园空间应对未来学校教育发展需求。

2.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

对现有的教育而言,教室是教育空间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其他空间统归为辅助部分。学校空间可分为普通教室、专业教室、行政办公、交通空间、操场、食堂等。其功能单元依照规范要求的人均面积和学生总数计算而出,以标准的模数形成标准单元,组合成传统的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等,而能作为创新点的交通空间被反复推敲,在容积率下挣扎求变。

2.1空间布局

新型学校校园应灵活多变又不失整体性,设计从学生出发,满足和提升学生对空间使用和社会交往的需求,使其既有阅读和学习的机会,又有兴趣和爱好的发展,同时享有与同伴交往的可能。建筑内功能空间的重要性、层次结构的灵活性、交通系统的连通性,都是学习行为的触发器,在校园内每时每刻都会发生教育行为和学习行为。在满足当前复合趋势的建筑空间布局下,着眼于不同功能的教学群体间的聚集整合,构建丰富的自然形态和多层次的社交空间,通过核心共享空间、交通空间的连接,拉近各功能间的流线距离,从而建立愉悦高效的教学环境,释放孩子的天性。

2.2环境营造

孔子杏坛讲学,杏树周围的空间便是教学空间。人天生亲近自然,人为地界定教室空间显然不符合当下的教育理念。室外或半室外庭院、平台等,不仅是师生的活动场所,还是课堂教育的场所,这样的空间没有固定形式,但可以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带动学生探究和学习。在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生态设计成为必须贯彻执行的理念之一。生态设计与创新设计一脉相承,也是校园设计的重点。根据生态设计的理念,在设计之初,必须考虑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绿色节能。

2.3文化呈献

就学校建筑而言,整体布局因地制宜,建筑设计简洁严谨,这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从手法上,学校的设计要注意通过建筑形体、空间设计、环境营造呈现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

3.学校建筑规划设计措施

3.1学校选址

对建设选址是学校建筑规划设计中的首要工作,学校选址要尽量避开医院、传染病院等医疗建筑,尽量远离市场、公交首末站、加油站等公共场所及各类危险设施。学校应选在阳光充足、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学校主体使用人群较为简单,主要有学生、教师、后勤人员等,其规模需要根据班次确定用地面积与建筑面积。关于学校的容积率,小学宜≤0.8、中学宜≤0.9,需要尽量保持低开发强度的敏感性。学校整体由综合、办公、教学三种功能构成,整体分为综合楼、图书馆、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有时与入口、中心广场、礼堂、艺术楼结合布置。学校核心部分,通常布置于主要出入口,用于展示学校风貌。学校生活服务区往往单独布置,有独立的出入口。如后勤区域就会单独设置出入口,出入口与教学区距离不宜太远,食堂布置要注意学生流线和后勤服务流线。学校的体育运动区需要单独布置,如需面向社会错时开放,运动场地可单独布置出入口。学校整体的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具有统合性、开放性、灵活性、智慧性、沟通性以及多样性,这些性能的设计展现,赋予了学校空间共享、智慧、有机等特点。

3.2建筑低碳节能设计

第一,建筑朝向设计。建筑的朝向设计对于建筑物的通风效果和日照情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此,在建筑朝向设计中融入低碳设计理念非常必要。一般来说,流经建筑物周边的风速越大,室内的通风效果就会越好,在夏季更加利于建筑室内通风与散热,但对于冬季较寒冷区域,为加剧建筑围护结构的热量流失,为实现低碳节能目标,设计人员实施建筑朝向设计的时候,应尽量令建筑的大立面方向朝着其所处地区的夏季主导风向,建筑的小立面则朝向该地区冬季的主导风向,以满足冬夏不同季节建筑对于通风日照的不同需求。

第二,建筑室外空间规划。建筑室外空间与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良好的建筑室外空间设计能够使得室外空气流通效果更佳,有效调解建筑内用户对于外界寒冷、炎热、潮湿、干燥等各类环境条件的承受能力。建筑室外空间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设计过程中要融入低碳设计理念,打造节能舒适的建筑室内外联动空间。建筑排布过于密集,室外空间就比较紧凑,建筑物本身的散热容易引发热岛现象,如果建筑间的室外空间过大,还可能造成热能流失严重的问题,为此建筑设计人员应结合工程建设区域地理特征、气候特征、建设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建筑室外空间的预留方式。

第三,建筑采光设计中的应用。首先,高窗及侧顶光有助于提高室内的亮度及光照的均匀程度,同等面积的开口采光,将其实施分散设置比集中一处的均匀度为佳。其次,低窗提供室内深处较多的反射光,均匀度好。向外下斜的窗台可以反射直射光,减少眩光产生,并能增加地面反射光的收集。

3.3交通需求

为进一步完善项目交通组织设计,对校内外交通需求进行全面调查,将其分为机动车通行需求与人行通行需求两大类,并对不同类型的交通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上下学接送 1)机动车通行。学生的家长车辆及学校教职员工自有车辆两大类。考虑到大型设备出入及消防应急需求,校园内还需满足大型特种车辆临时通行需求。 2)人行通行。教室宿舍等区域的在校师生通行需求。

3.4共创空间

当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而是更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团队共创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等。基于此,需在校园内设计区别于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正式学习空间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故利用教学楼内各处开放空间,结合“壁毯墙”、可调式组合座椅等为学生构建多处大小不一、特色鲜明的“共创空间”。在共创空间中,学生可开展兴趣小组交流,进而延伸教学楼内部空间,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必要的场地。

结语

学校建筑规划设计需要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并理解学校的传承和其核心思想。在规划与建筑风貌上,将校训精神文化融于规划与设计之中,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体现校园特色文化。在学校建筑规划中,所有元素各具特色却能够融为一体,使校园中的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更加便利,教学功能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邹伟.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路径探析[J].居舍,2022(11):92-93+111.

[2]杨颖.中小学学校项目的建筑规划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22(04):123-124.

[3]殷霞.关于学校与幼儿园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若干问题的探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08):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