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市高新区,401331
重庆师范大学马,重庆市高新区,401331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人才支撑,作为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人群,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乎国家发展和基层民生。做好毕业是的就业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的价值遵循,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
关键词:“六个必须坚持”;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8年6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方针,其中将“稳就业”放在第一位置。202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任务,同样将“保居民就业”放在了首位,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从202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大学生就业被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长春,在考察中国一汽集团时强调:“大学生就业,今年面临一些困难,疫情的影响。但是党和政府还是全力以赴,把它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争取使我们的大学生都能找到工作。”[1]习近平总书记连用两个“重中之重”来说明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地位和分量。
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上,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近一年共322条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新闻,同样,在国家教育部官网上,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关键词搜索,近一年共360条涉及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新闻。无论是教育部、人社部,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出台了各种就业帮扶政策,同时还举办了各种招聘活动,最大程度的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社会稳定,同样也关乎学生个人家庭的实际利益。
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是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2]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对于学校来讲,人才培养质量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而毕业生能否实现顺利、充分就业不仅检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也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2017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上,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校要向重点领域输送毕业生,围绕“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输送毕业生。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也有着紧密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3]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做好职业规划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日常教育管理中,需要帮助学生厘清未来个人职业发展的脉络,让学生清楚的认识时代需求和个人价值,主动把个人职业选择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需求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择业观、就业观,使他们能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校毕业生总量增加与就业岗位需求减少。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874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076万人。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近3年,加之疫情的叠加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部分企业倒闭,高技术产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加普遍,不仅失业人口有所增加,同时提供的新增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2、“慢就业”、“缓就业”现象突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期望也来越来越高。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之初就希望能找到单位好、待遇高、离家近的工作单位;或者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只想留在大城市;或者一部分毕业生由于自身能力较弱,缺少自我规划,就业目标不清晰,主动逃避就业;甚至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考编等来逃避当前的就业压力,延缓自己的就业时间;更有部分毕业生压根就不考虑找工作,只想躺平。
3、毕业生自身能力导致错失就业机会。是否具有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是大学生能否成功获得就业机会的关键。目前,许多高校学生在学习期间缺少个人的职业规划,只关注自己能否获得毕业证,在社会实践,企业实训等方面消极对待,缺少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特别是在动手能力上,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缺少技能学习,加之自己心气过高,不愿意到基层锻炼,导致错失就业机会。
三、运用“六个必须坚持”,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1、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就是人民性,我们党一向坚持人民立场,党的一切理论都是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来自人民在开创历史过程中的伟大实践。对于高校来讲,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是要把握“一切为了学生”的使命担当。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5]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做好就业工作实际上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体现,只有好的教育,才能实现稳定的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际上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在教育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出来的就是能否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
2、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6]党的百年奋斗经验证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既没有教科书,也没有现成的答案,这正是基于我们自信自立的强大支撑。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决定着人类未来,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和未来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也是民生之首,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高校承担着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而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匹配中的问题。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方面由于就业人群的基数比较大,另一方面毕业生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还面临社会待业人员的竞争,所以在就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压力大、焦虑等负面心理的影响,特别是面对社会就业形势和家庭就业期望,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焦虑、自卑等情绪的困扰。在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过程中,我们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学生树立务实坚韧的品格,不要好高骛远,要时刻向学生灌输脚踏实地的理念,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入手,要敢于拼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3、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是恪守正道、坚守规律,把握本质、牢记初心,“创新”是立足实践、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打造新局面、开创新趋势。[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人才是强国之本,高校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在守正创新中找到人才培养的切入点,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不仅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我们除了在平时做好教育引导之外,在具体推动就业的形式上也要不断的创新。高校要不断丰富就业活动的内涵,除了广泛、实时地收集、推送各种招聘信息外,还要及时推送不同区域的就业创业政策。此外,高校在组织毕业生的相关就业推荐活动中,要根据各种情况,创新活动模式,除了利用传统的微信公众号,宣传海报等,还可以利用大学生喜欢的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工作扩大推广和宣传。
4、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想要妥善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展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需要高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学科规划,优化学科结构,更新专业设置,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此外,高校还应该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产业、国家重大民生等相关专业上主动布局,以更好的应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学校要应该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做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来调整就业预期,要鼓励学生树立多渠道就业的观念,不能抱有寻求“金饭碗、铁饭碗”的想法。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和长春考察时都谈到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高校毕业生要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8]在推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及时认识社会中出现的新形态,抓住新出现的就业岗位机会,避免“慢就业”“懒就业”现象。青年也是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的,在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过程中,要支持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或者灵活就业等方式来实现自身价值。
5、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是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关键要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的思想方法。”[9]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能否实现就业,考验的是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不仅要思考将学生引进校的问题,同时还要把学生培养好,最终才能实现走出去。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知识教育,更好加强技能训练,强化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
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同时也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各方力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校、院领导,班导师、专任教师、辅导员等群体的协同作用,用好校友资源,扩宽就业岗位来源。此外,就业也不仅仅是学校单向发力,需要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联动作用,一方面引导学生家庭转变对学生就业的传统预期,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学生家庭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
6、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天津考察,在召开的座谈会上勉励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指导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胸怀天下的精神,要有“祖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理念,要敢于到祖国偏远地区、艰苦地区、紧缺人才的地区去历练自己,要勇于下到基层,走入生产生活一线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牵动的是教育发展,另一方面牵动的是社会民生,高校必须要在推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不仅要做好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也要做好大学生日常的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做好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只有各种教育力量同向发力,才能破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林文聪.新时代的你,如何主导未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10
[2] 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http://news.cctv.com/2016/12/08/ARTIDajATUy6TXqJPWq19Fj6161208.shtml.
[3]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0.
[4]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EB/OL].http://cpc.people.com.cn/20th/gb/n1/2022/1016/c448334-32545938.html.
[5]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EB/OL].http://cpc.people.com.cn/20th/gb/n1/2022/1016/c448334-32545938.html.
[6]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0.
[7] 宋婷.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
[8] 高校“组合拳”助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EB/OL]. https://www.ndrc.gov.cn/fggz/jyysr/jysrsbxf/202209/t20220930_1338247_ext.html
[9] 彭光明.以“六个必须坚持”强化高校人才队伍建设[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6):37-40.
作者简介:
李杰,男,1989.04,重庆市涪陵区,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陈雪连,女,1985.07,重庆市巴南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