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清樾幼儿园 安徽合肥 230031)
摘 要: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性格特征等方面做出的针对性培养工作。幼小衔接问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幼小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幼儿对小学生活、学习不适应造成的。这种不适应的根源所在就是幼儿园的教育和小学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存在,导致幼儿无法很好的适应小学的生活。为了尽可能最大化减少幼儿这种不适应性,从幼儿园的角度剖析幼小衔接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解决测略。以更好地落实幼小衔接工作, 促使幼儿顺利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生活的平稳过度。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衔接;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的视角
一.解析幼小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幼儿园教育是指幼儿园是3至6岁的幼儿学习、生活、娱乐及保教的场所,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年龄特征,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同步健康发展的教育机构。[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3]
(二)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小学接受小学教育。
(三)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
正是因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在幼小衔接方面的教育中缺乏目标上的一致性,影响了幼小衔接教育的效果。[5]
三.幼小衔接案例描述、分析、措施及效果
(一)案例描述:
大班幼儿即将面临毕业。对孩子来说,小学毕竟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无论是课的设置,还是环境及作息时间等各方面,都与幼儿园有着很大的不同,小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心里普遍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二)案例分析:
大班幼儿将面临着上小学,这意味着从此他将接触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这些变化即使他们感到新奇、有趣和自豪,又使他们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
(三)案例措施:
为了让孩子解除忧虑,实现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我们每学期大班幼儿开展“参观绿怡居小学”的活动,让孩子熟悉小学环境,做好入学准备。在小学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走到一年级教室,并讲述小学课堂的纪律。徐校长带领孩子们参观了阅览室、三楼的机器人室、航模室、多功能厅。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感受到了小学校园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四)案例效果:
此次活动满足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待,更为孩子们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幼小衔接实施策略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教育被简单定性为“知识”教育的现状,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教育的目标,不断优化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实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为促使幼儿顺利度过这个关键的阶段奠定基础。
(一)心理准备 [1]
要让孩子做好身心准备。一般六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备上学条件,虽然孩子在年龄和身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学生入学的标准,但他们往往在心理上并没有做好准备,因此,在衔接过程中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尤为重要。教师要让孩子接受自己即将上小学的这一事实,可以在大班的“角色表演区”提供一些小学上学时用到的书包、铅笔等文具物品,提前让孩子体验上小学的感觉,让他们知道上小学对他们来讲意味着自己已经长大懂事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成长的自信心,比如,可以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小朋友,你已经长大了,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为你骄傲。”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从内心接受成长的事实。[6]
(二)能力的提升
要想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学习能力的衔接尤为重要,在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时期,教师应主要围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口语交际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遵守规则等方面开展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以便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开展自我服务活动,帮助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鼓励他们学会做自己的事情。
2、增强规则意识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规则会更多一些,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在小学的集体生活中就会很难适应。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存在好奇心,会不停地发问,这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但如果不分场合随便提问就不好了,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先学会尊重别人,然后找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 有问题要做到发言之前先举手。同时,教师还应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比如,不许在室内大声喧哗、追跑、打闹;排队时不拥挤,不插队;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这样孩子就逐渐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做起事情来才会事半功倍。
(三)家校合作[5]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可或缺。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实现好的幼儿教育效果。首先,和家长分享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让家长明晰幼小衔接教育的方向,为发挥家校合力奠定基础;其次,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等,强化幼小衔接教育的宣传,促使家长也实施与幼儿教师目标一致的教育方式,共同促进幼小衔接教育的发展。
结语
幼小衔接是孩子教育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过渡期,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幼儿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实现幼小衔接,是一个漫长的工作过程,需要幼儿园教师从幼儿入学阶段开始,便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逐渐在幼儿大班时期,把握精准的培养方向,为实现向小学教育的有效过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阿德勒著:《儿童教育心理学》,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著作格式),2017-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著作格式),2012-10
[3]张丽娟 王佳媛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著作格式),2001-11
[4]黄济 劳凯声 檀传宝著:《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著作格式),2017-10
[5]郑雅琪著:《幼儿教育之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教育期刊。(论文格式)2011-10
[6]路美玲著:《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教育期刊。(论文格式)2013-11
作者信息:张梦琳,(1990.4-)汉族,女,安徽宿州人,合肥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