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多重表现形式。本文从当今社会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入手,探讨茶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社会、学校及家庭三个教育层面提出茶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应用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青少年教育;应用策略
一、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信息价值多元,缺乏正确引导
随着手机、平板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如今的青少年接收社会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许多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由“茧居”导致的线下“社恐”及婚恋问题层出不穷。而颇受青少年追捧的动漫多半由日韩或欧美国家开发,其中“追求个性和享乐”西方的价值观念逐渐被青少年所接受。即便是国内开发的一些网络游戏,也往往充斥着许多暴力和色情的元素。社会信息良莠不齐、价值观念多元化,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正确的引导,青少年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很容易误入歧途。
2、学校过度重视成绩,忽视全面发展
目前,在高考政策不变的前提下,许多学校仍对学生的成绩过于关注,忽略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品德教育。体育、美术、音乐等副课常常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挤占时间;在学生的各项评优评先中,也往往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占尽优势;开展的其他文娱活动,往往成为了给学校增添“政绩”的工具,其效果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导致了学生的竞争压力过大,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社交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3、家庭教育方式落伍,缺乏有效沟通
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很多家长由于忙碌的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更别提抽时间学习最新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还在沿用自身原生家庭的传统教育方式。更有甚者,有的父母直接将孩子丢给老一辈抚养。这使得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真正的关注和支持,亲子关系疏离导致沟通障碍与日俱增,孩子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纾解,厌学、早恋、抑郁等一系列的问题便随之而来。
二、茶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德育作用:培养良好习惯,塑造优秀品格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中的茶礼,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礼仪和生活规范,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茶道精神是传统茶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譬如中庸、养气、俭德,又如怡、清、和、真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承载的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它有助于青少年个人修养的提升。庄晚芳将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意为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这有利于塑造青少年豁达、坚强、自信和优雅的品格。
2、智育作用:拓展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茶文化的生成史和传播史,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知识。茶事艺文是反映和表现茶文化的艺术文学作品的总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诗文、歌舞、音乐、戏曲等,其题材包括茶的生产、制作、品饮、器具,以及与茶有关的人物和事件等。因此,将茶文化应用到青少年教育中,不仅是校内传统学科教育的实践和拓展,而且也能促进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3、体育作用:树立养生理念,打造健康体魄
“茶是二十一世纪公认的健康之饮。”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对茶的保健价值早就有着深刻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的养生功能逐渐被进一步发掘并得到普遍认可。通过对茶的保健知识的学习,可以使青少年从小便树立健康养生的理念,并学会根据年龄差异、性别之分、身体素质的不同,选择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茶叶,采用科学的饮茶方法。这也非常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
4、美育作用: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美灵感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儒家的儒雅和中和、道家的自然与虚静和佛家的茶禅与悟道都充实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丰富了对茶艺美学精神的探讨。在简单的煮水烹茶、一饮一啜之间,实现了精神与物质、内在与外在之美的和谐统一,带给人多重感观和层次丰富的审美体验。青少年可在修习茶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茶叶的形色和香味之美、茶水的色泽和滋味之美、茶器的设计和工艺之美和事茶人的姿态和动作之美。同时,青少年在茶事活动中,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将对美的理解融入茶室设计和茶席布置之中。
5、劳育作用:体验劳动艰辛,领悟劳动精神
茶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了劳动人民的一种精神。从采茶一直到最终喝上清香可口的茶水,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很多的步骤,而每个步骤都需要有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创新,劳动人民不断改进种茶、采茶和制茶的工艺,这才逐渐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名茶,这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幸福生活都是通过辛勤劳动取得的,种植、耕作、采收、加工是茶农们的劳动行为,通过其他劳动付出能够购买和消费茶是茶人的劳动行为。青少年可通过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等茶事劳动,从而感知劳动的艰辛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茶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社会教育层面:社区引导联接,其他产业联动
社区要起到引导联接作用,为维护良好的社区环境与文化氛围奠定基础,共同促进青少年茶文化教育的发展。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分发宣传手册,录制宣传视频,利用多渠道对青少年茶文化教育进行普及和宣传;定期开展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公益活动等手段,在社区内设立专门的茶文化角,加强对青少年茶文化教育的科普;把社会、社区、学校、机构、博物馆、艺术馆等相联接,扩大茶文化教育的范围,积极规划社会性活动。
同时,还要加强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业以及互联网业的联系。在春茶采摘季节积极组织青少年参观茶山与茶园、在茶文化节与茶业博览会举办时,鼓励青少年主动参与茶文化活动;推动青少年茶文化艺术的创作与设计,充分利用文化吸引力,联动融合媒体与教育,拓展茶文化传播的纵深度,推动文化产业与茶文化相结合,完成茶文化相关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设计,促进青少年接触多种形式的茶文化作品与茶衍生产品;运用博物馆先进的科技手段及丰富多元的内部空间,可以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促成文化体验的良性循环;与网络相结合,构建青少年茶文化教育网络课程、建立青少年茶文化教育的资源共享网站,加强青少年茶文化教育从业者与受益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换,促进行业发展前沿资讯的普及,加快构建青少年茶文化教育信息共享的平台。
2、学校教育层面:开设茶文化课程,开展茶文化活动
学校可开设茶艺兴趣课程及选修科目,丰富茶文化专题校本课程,配备专职茶艺教师,协同配合打造校园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常态化;积极举办主题茶文化展览,设计历史文化长廊,让青少年在参观中学习与了解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发展脉络,通过对学校绿化和美化,对教室的精心设计,对活动场所的精心装扮,营造茶文化学习的浓厚氛围,帮助青少年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加强青少年茶文化教育与社会各界联合的基础上,增加室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联动企业和媒体,转变教学思维,注重融合流行文化,提升茶文化传播的活跃度,通过开发产茶基地的研学旅行来优化茶事体验,深化教学成果的同时增强实践应用能力,真正让茶文化渗透进青少年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支持各学科发展与融合,将茶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在语文教学中加入茶诗、茶词,在音乐教学中融合茶歌茶曲的表达与感受,利用美术课程增加视觉上的艺术体验,英文课加入茶叶英文命名的由来,多学科的利用与融合,将茶文化更加具象化、可视化的呈现出来,全方位的展示其美育及德育作用;学校可以开展角色扮演、夏令营、茶艺竞赛和学期成果汇演等活动,打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比如模拟开展节日祭祀和民俗庆典让青少年在情景体验中获得感官享受,直观清晰的感受少数民族茶俗的魅力,定期举办茶文化主题晚会,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用演出的形式展示教学成果。
3、家庭教育层面:主动研习茶文化,营造沟通氛围
家庭是孩子从小近距离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环境、家长习惯、家庭氛围是青少年性格形成和能力塑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素,家长和家庭成员应该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的引导作用。家长可通过研习茶文化提升自身修养,从而为孩子做出“修身养性”的表率,形成良好的教育观念,建设良好家风;遵循“清、敬、和、美”茶文化精神内涵,精心装扮家庭空间,置办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玩具和书籍等,营造和谐、温馨、高雅的家庭环境;利用假期闲暇时间,开展家庭茶会,在恬淡、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及时纾解孩子的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引导孩子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茶文化知识,了解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营造良好的文化体验氛围,最大程度上促成良性的家庭文化体验循环;充分利用社区范围内的亲子活动场所,开展各种社区内亲子茶艺体验活动,促进区域内家庭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孩子们提供线下社交平台。
参考文献:
[1] 郭开元,王玮,王路化,郑红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报告[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2(2):79.
[2] 高亚兵,胡晶晶,周丽华,屠筱青.父母教育焦虑和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应用心理学,2023(29):080
[3] 康蓉.摆头茶文化融入幼儿品德教育的价值及策略[J].福建茶业,2023(7):93.
[4] 周智修,薛晨,阮浩耕.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核探析——以茶礼、茶俗、茶艺、茶事艺文为例[J].茶叶科学,2021(4):272.
[5] 赵咪咪,王志岚.杭州市青少年学生茶文化普及现状与对策研究[J].文化学刊,2020(4):137.
[6] 韩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美育——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业,2023(2):167.
[7] 朱晓茜.茶文化视阈下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究[J].福建茶业,2020(8):212.
[8] 刘帅.茶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思路研究[J].福建茶业,2021(4):233.
[9] 朱锦,彭滟洁.茶文化视角下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1):62
[10] 张晶.茶文化视角下家庭教育有效性的探索[J].福建茶业,2021(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