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何春雨

赤峰市宁城县中医蒙医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024200

【摘要】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收治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5)、B组(n=45);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应用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 结果:A组、B组患者实施干预前MRSS、SDSS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MRSS、SDSS评分均得到改善,且B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A组患者(P<0.05)。 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加强患者的危险物品管理,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减少复发,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模式;强化护理;康复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显著的生物学基础,且对个体的社会功能产生深远影响的精神疾病。近年来,对于其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的研究不断深入,虽然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随着对于疾病本质的理解加深,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尤其在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社交功能以及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1]。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单一或者少数几种护理干预方式上,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方位、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相对较少[2]。本文以临床护理为出发点,深入探讨如何优化护理干预方案,以期达到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收治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5)、B组(n=45)。A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7例、18例,患者年龄为21~77岁,中间年龄为(32.66±4.28)岁。B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5例、20例,患者年龄为23~79岁,中间年龄为(33.91±4.42)岁。本研究经由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具有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为了保证住院环境的安全性,护士严格执行病区的检查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巡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微妙变化,以适时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在日常生活护理中,他们注重维护患者的基本生活习惯,如保证患者的正常睡眠、合理饮食,并及时查看排泄情况。在护患关系建立中,通过合理的沟通技巧,努力营造互信、互助的护患氛围,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应用强化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管病人可能表现出情感淡漠,但护士们坚持以文明礼貌的举止多次接触患者,积极倾听他们的叙述,体现关心和体贴。对于拒食、拒药的患者,护士们更是以耐心和关心的态度来细心照料,以克服患者的抵触情绪。在个人卫生护理方面,护士督促患者按时起床洗刷,及时换洗衣服,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则亲自帮助料理个人卫生。

(2)心理护理。采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应对,同时着眼于护理行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护理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尊重患者的人格,主动热情礼貌的对待患者,并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善于发现并及时处理心理危机。疏导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护士们通过交谈和娱乐活动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精神疾病,克服畏难情绪,坚持治疗,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活动。此外,护理工作注重患者生活的规律性和主动性,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能力和生活能力,让他们在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的同时,提高了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治疗的积极性。

(3)强化用药督导。针对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需全面考虑药物特性与患者个体特点,减少联合用药,防止药物的频繁替换。护理人员需熟悉药物药理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早期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前驱症状,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告知患者不良反应是可以控制和消除的,缓解因不良反应引起的紧张心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和身体状况,通过敏锐地捕捉早期临床表现,即可预判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4)社会技能训练。通过综合、集中的方式,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增强药物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具体训练包括但不限于药物认知、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训练,这些都有望降低复发率,从而实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的护理与照顾。

1.3 评价标准

临床康复效果评估以MRSSSDSS两大量表为标准MRSSMental Recovery Scale Score30分为满分侧重于评估患者日常生活、社会技能和疾病认知大于24分视为恢复良好SDSS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则重在社会功能计分范围0-100分数越低社会功能越好通常40分以下视为康复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进行表示,并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则以(%)形式呈现,而进行比较时则使用卡方检验。所有统计结果中,P值小于0.05被视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对比

A组、B组患者实施干预前MRSS、SDSS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MRSS、SDSS评分均得到改善,且B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A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对比(±s)

组别

n

MRSS评分

SDS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A组

45

48.82±9.92

42.63±8.75

6.75±1.86

6.10±1.18

B组

45

48.77±9.85

30.18±7.93

6.71±1.75

3.51±0.87

t

0.024

7.072

0.105

11.851

P

0.981

<0.001

0.917

<0.001

3 讨论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案中,抗精神药物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一些特殊的症状如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可能对这些药物的效果有所抵抗,因此需要综合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3]。这种干预包括但不限于严格的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和特殊护理,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患者顺利接受并接续治疗[4]。其中,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保持对患者的尊重和无偏见的态度,以及在患者发作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心,都是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此外,鼓励患者、正常交流,以及在疾病允许的情况下,劝说患者接受长期药物治疗也是关键,这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患者疾病,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干预后,A组和B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症状(MRSSSD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B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组,说明了B组所采用的干预措施效果更佳。这种结果可能源于B组采用的干预措施更加全面和针对性,如包括更为细致的社会技能训练,这可能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药物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综上,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与多元化的护理干预策略密切相关,药物治疗与社会技能训练结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药物依从性,减少复发率,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菲,伍振红,张荣洪,等. 结构式舞动联合绿色护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 20(13): 1966-1969.

[2]曹伟烨,曾钢,肖爱祥,等. 长期住院稳定期精神分裂症女性病人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全科护理, 2023, 21(16): 2247-2250.

[3]张媛媛. 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23, 44(06): 1682-1685.

[4]董欣欣,万德燕,张廷侠. 叙事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16): 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