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宁江区善友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松原 131102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农村地区获得快速发展,尤其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不断拉近与城市地区的差距。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性更加凸显,通过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优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速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和使用,实现农户的增产增效。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科学的措施优化农经管理,推动农村地区的稳定和谐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农村和谐发展;优化策略;分析
引言
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应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制订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和模式,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应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将科学的管理手段渗透到农村发展的各个环节,有效利用农村地区的各种资源,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1)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放农村经济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民众思想跟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由于部分农民受教育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只有解放我国农村经济思想,才可以有效发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价值。改革开放至今40余年,虽然农业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农业经济思想的影响,部分农民经济思想较为保守,这对农村经济发展不利。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推动人员,发展农村经济主要依赖农民。因此,在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从成本管理、思想意识等多方面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2)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逐步朝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加强基层农村经济管理需要适当引入现代农业理念,为现代农业化提供更多动力。此外,农村经济管理理念与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一致性,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也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3)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提高农民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落实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农村经济体系内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民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 助推农村和谐发展
2.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随着新兴产业的出现,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展,通过将传统农业与新兴产业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认知度。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产业方式,能够使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增强,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一是政府需要确保自身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协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及资金渠道,并吸引青壮年回归农村,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充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气象服务、农业信息服务等农业公益性服务项目,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三是加大农业劳务服务发展力度,其中包括了合作社、农协、供销社、农机租赁公司、农业劳务服务公司等专业性服务机构,建立与土地规模经营相适应的农业劳务服务网络,同时建立政府扶持下的以供销社为主体的,以龙头企业、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农资交易市场等为辅助的农资供应服务主渠道,全面完善农资配送服务网络,使重点农业区域的农资连锁经销覆盖率不断提高。
2.2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细节
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保证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土地承包、农村财务、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等都是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提高农村经济的核心。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不断改革,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复杂,责任更大,地位更加明显。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等诸多会议与文件中多次明确指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首先要紧抓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机遇与重点,积极创新开展工作。在土地承包工作中,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在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仔细认真调查,与农民进行深入沟通与了解,收集第一手资料,形成可行性高的调查报告,总结出更加具体详细的工作意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从而获得政策支持。同时,要定期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了解法律政策,进而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此外,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开展并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保证,要增强该项工作的服务职能,正确调解农村经济关系。无论是土地承包、归档管理、惠农资金的发放管理,还是与农民之间的合作,都需要财政部门的支持。
2.3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优化管理模式与方法
农村经济管理关系到农村与社会经济发展。依据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需要立足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提升经济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管理工作中,一味地学习其他农村的管理经验,没有结合农村的现实情况,从而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效果不足,无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为此,需要加强对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结合农村的产业结构、生产力情况以及特色农产品等,准确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农村经济的管理决策。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具有很大差异。不能简单地照搬其他农村地区的农村经济管理经验,需要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建设成为具有该农村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够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果,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与现实条件不同,所以需要按照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如果出现脱离农村实际情况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缺乏实效性,难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此,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对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与判断,提升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质量。
2.4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结合当下农村产业特点,为农村经济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可以挖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不断丰富农业文化内涵,从而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可以依据地方特色产业推广绿色生态作物,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系统,在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下,改善农村经济环境,从而创造更好的农村环境。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运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合理利用农村地区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繁琐性、长期性工作,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下,经济管理也要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探索新型的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为当地农业生产注入生机和活力,也促使广大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管理,带动当地经济的腾飞,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推动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翠丽.通过规范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J].农村实用技术,2019(08):8-9.
[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经济发展之基社会和谐之本[J].农村经营管理,2012(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