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医院 南院区外科 北京市 102202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危险因素,旨在降低再骨折发生概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68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再次骨折情况分组,观察组纳入32例术后发生对侧髋关节再骨折患者,对照组36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对侧髋关节再骨折;探讨患者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与年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高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是造成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是造成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髋关节骨折;对侧髋关节;再骨折;危险因素
引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致残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临床上多采取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术式进行治疗,内固定术失败率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因此,临床多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但普遍发现,患者术后发生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风险较高,严重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程度。研究认为,找出造成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可针对性进行预防和干预,进而降低再骨折几率,促使患者术后康复[1]。基于此,本文于本院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发生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是否为对侧髋关节再骨折划分组别,观察组(n=32),男性/女性:14/18,平均年龄(64.56±9.34)岁。对照组36例患者中有17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平均年龄(66.72±10.65)岁。纳入标准:①均为髋关节骨折患者;②患者意识清楚,可进行正常对话和交流。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有传染病者。上述研究人员的有关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课题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家属知情。
1.2 方法
(1)单因素分析造成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相关因素;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侧髋关节再骨折危险因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造成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相关因素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与性别、内固定方式、初次骨折类型无关(P>0.05);与年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有关(P<0.05);见表1:
表 1 单因素分析结果(n/%)
项目 | 观察组(n=32) | 对照组(n=36) | χ2 | P |
年龄 | 64.56±9.34 | 66.72±10.65 | 9.765 | 0.000 |
性别 男 女 | 14 18 | 17 19 | 0.002 | 0.003 |
骨质疏松 是 否 | 27(84.38) 5(15.63) | 19(52.78) 17(47.22) | 8.765 | 0.001 |
内固定方式 人工关节置换 空心螺钉内固定 | 18(50.00) 14(43.75) | 20(55.56) 16(44.44) | 3.242 4.021 | 0.012 0.019 |
初次骨折类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颈骨折 | 25(78.12) 7(21.88) | 24(66.67) 12(33.33) | 2.043 | 0.003 |
Harris评分 | 81.89±3.35 | 85.67±4.56 | 4.432 | 0.001 |
术后康复训练 是 否 | 10(31.25) 22(68.75) | 26(72.22) 10(27.78) | 11.987 | 0.001 |
合并内科疾病 是 否 | 30(93.75) 2(6.25) | 21(58.33) 15(41.67) | 13.651 | 0.001 |
2.2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是引发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 2 多因素分析结果(n/%)
危险因素 | β | OR值 | 95% CI | P |
高龄 | 1.867 | 4.387 | 1.723~10.214 | 0.001 |
骨质疏松 | 1.604 | 5.248 | 1.823~13.478 | 0.001 |
Harris评分 | 0.576 | 0.632 | 0.311~1.512 | 0.002 |
术后康复训练 | 1.206 | 0.276 | 0.056~0.698 | 0.000 |
合并内科疾病 | 1.354 | 3.723 | 1.523~9.368 | 0.001 |
3 讨论
老年人骨密度有明显下降表现,且髋关节周围肌群也随之发生退变,加剧了髋关节骨折发生率,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髋关节骨折后,患者有疼痛、红肿等表现,通过手术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但研究发现,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存在对侧髋关节再骨折问题,增加了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普遍研究认为,深入探究诱发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可针对性进行干预和治疗
[2]。
本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可能会诱发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研究认为,患者在高龄状态下,机体各项器官功能下降,多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或是合并有两种及以上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初次术后康复效果;同时,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效果,也直接影响到髋关节功能改善或恢复程度。经过本研究多因素回归分析再次证实了高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是引起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高危因素。说明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自身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情况下,发生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风险较高;同时,术后未开展康复训练会降低康复效果,进而加剧对侧髋关节再骨折风险;加之,患者自身合并慢性疾病,身体素质较差,发生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几率也更高。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受内外部因素结合作用影响,造成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建议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加强术后康复训练,提高自我依从性,逐步改善髋关节功能,加速骨折愈合,降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风险。
综上所述,造成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因素较多,其中高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是造成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闫寒,王廷江,汤志宏.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危险因素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04):412-414.
[2]石庆皓.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1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