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床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5
/ 2

小儿尿床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李长胜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   河池    546300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尿床是故意的,因此,会呵斥孩子,结果反而孩子尿床的次数更多了,实际上,这是小人遗尿的典型症状,小儿尿床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孩子在尿床之后,家长不应该立即责骂,而应找出小儿尿床的根本原因,通常情况下,2~3岁的小儿都可以控制夜间排尿,坚持夜间不起夜或起夜一次,然而,专家提醒3岁至5岁之间的小儿,若有经常性或偶尔的夜间排尿情况,每周发生两次以上,且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可以确诊为小儿遗尿症。那么,小儿尿床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尿床的危害性

临床观察表明,尿床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很容易使幼儿出现胆小、敏感、内向、自卑等心理,特别严重者甚至会有难以沟通、暴力倾向与偏执等性格缺陷,会对幼儿的成长造成影响,导致发育偏矮、虚胖或偏瘦等身材。尿床时间过长会对幼儿的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导致记忆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反应慢、多动等症状,降低智商,使学习成绩下降。伴随年龄的增长,青春期还会对孩子的第二性征发育造成影响,会出现小子宫、小膀胱、小阴茎等疾病,对成人后的生活造成影响。资料显示,超过85%的尿床儿童在数字排序、逻辑能力与语言表达方面与正常孩子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世界卫生组织尿床协会调查表明,尿床孩子的智商与正常儿童相比要低17%~23%左右,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在成年后会影响社会交往能力,使工作与生活没有计划,对人际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家庭和谐与事业发展。

二、小儿尿床的相关原因

(一)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

一些幼儿饮食不当,比如,小孩在睡前饮用过多的水或白天食用过多利尿的水果。由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并不成熟,不能对尿液进行很好的控制,很容易出现尿床。晚上尿频比较严重,尿液比较多,很容易发生尿床的情况。在饮食中柑橘类、巧克力和牛奶等食用过量,也会导致小儿夜间遗尿,牛奶过量会导致小儿遗尿的可能性为60%。通过对幼儿的教育劝慰,可以纠正。家长要帮助幼儿了解遗尿症只是暂时性的功能失调,从而消除其精神压力,通过配合治疗能够治愈。 

小儿神经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容易兴奋,如果使用这些食物,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很容易发生遗尿,所以在现实中儿童用忌食刺激性食物,父母要控制小儿的饮食,不要让儿童在白天食用过多的瓜果,在睡前喝太多的饮料与牛奶。在治疗中要多鼓励,增强其治疗的信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有一天没尿床要给予幼儿及时的表扬,提升幼儿治疗的积极性。家长们不要随便责怪与惩罚幼儿,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

(二)遗传因素

夜间遗尿一般具有家族遗传性,如果父母都是夜间遗尿患者,儿童会有四分之三的机率尿床,如果父母一方为尿床患者,其孩子也会有50%的几率患病。

(三)环境因素

突然变换新环境,比如,气候突然变冷等,另外,幼儿在入睡前食用过多的水果,父母在夜间幼儿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都会导致幼儿尿床。

(四)发育迟缓

儿童大脑皮层发育比较迟缓,没有产生足量的控制尿激素ADH,大约有20%~30%的夜间遗尿幼儿在睡眠中,身体没有产生足量的控制尿激素,控制尿激素可以自然产生,使尿液量得到减少的激素。或者是控制排尿的神经没有发育成熟,也会导致儿童在夜间尿床,然而,这种情况伴随儿童的发育,会得到改善。

(五)疾病因素

尿路感染、蛲虫症、尿道口局部炎症、肾脏疾患、脊椎裂、癫痫、骶部神经功能障碍、膀胱容积过小、大脑发育不全等,然而,由于疾病导致的遗尿,占的比例比较小。 膀胱在夜间控制能力比较弱,夜遗尿患者伴随年龄的增长,症状会有所改善,还有1%的人在进入青春期后依然尿床。

(六)排尿习惯不当

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及时地排尿训练,比如,三周后还穿着纸尿裤。睡觉之前,没有让幼儿及时排尿,幼儿在便盆上一边玩儿一边排尿,等时间一久,都会影响儿童正常的排尿反射。因此,父母应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比如,三周后,不要再让孩子使用尿不湿和纸尿裤。在睡前三小时,不要让幼儿在饮水或喝饮料,养成睡前将尿排净的好习惯。

(七)心理刺激

一些幼儿在心理受了较大的刺激,比如,父母吵架、离异、惊吓、恐怖片等,都会造成幼儿尿床,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心灵不适合受到刺激,父母要为幼儿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也要避免幼儿看恐怖片等。

三、如何纠正小儿尿床

(一)鼓励患儿

若父母不顾及幼儿的自尊心,通过威胁、打骂、惩罚等方式,会更加幼儿委屈、抑郁与紧张,处在惶恐的情绪中,会使症状进一步加重。因此,父母在对待孩子时,态度要温和,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使孩子的心理能够得到放松。父母应对患儿给予足够的爱护与关心,避免打骂与责怪幼儿,通过鼓励的方式,使幼儿在膀胱容量最大时在进行排尿,树立小儿战胜尿床的自信。

(二)养成按时排尿习惯

在夜间尽量减少或避免饮水,睡觉前一定要排尿,夜间可以唤醒患儿排一两次尿,还可以通过观察患儿的尿床时间,最好在尿床前用闹钟叫醒患儿,使患儿能够养成起床排尿的习惯。

(三)膀胱训练

同时白天要提醒患儿尽量使排尿的时间延长,从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排尿一次,可以延长至3~4个小时排尿一次,从而使膀胱的容量扩大。

(四)条件反射训练

通过使用遗尿警报装置,使患儿在遗尿之前被叫醒。在患儿身下可以放一个电铃与电子垫,使其互相连接,若电子垫被尿湿,就可以和电路接通,使电流发出声响,提醒患儿起床排尿。若效果不佳,还可以通过使用丙米嗪使患儿的睡眠深度减轻,通过1~2个月的训练,70%的原发性遗尿患儿能够得到治愈。

(五)药物治疗

若通过以上的训练方法,依然没有获得较好的效果,还可以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一些器质性病变,比如,脊柱发育不全、大脑发育不全、泌尿道畸形等导致的遗尿症,应到医院及时就诊,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小儿遗尿在治疗中,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还要辅助进行心理辅导以及行为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家长对药物治疗比较排斥,实际上,如果对小儿遗尿不进行及时地治疗,会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采取药物治疗。

四、饮食禁忌

尿床患儿应避免食用巧克力、牛奶、柑橘等水果。通过学者的分析研究表明,饮食中巧克力、牛奶与柑橘类水果食用过量,会导致小儿夜间遗尿,其中,牛奶过量会使小儿遗尿的发生率达到60%,若停止禁食以上食物,遗尿的情况会立即消失,主要原因是在小儿体内,这些食物可能会发生变态反应,通过膀胱壁膨胀,减少容量,并会使平滑肌变得更加粗糙,发生痉挛。而且,这些变态反应,会导致小儿睡得过深,在有尿时无法醒来,造成遗尿。还要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这类食物会导致小儿系统神经系统兴奋,使大脑皮层的功能出现失调,也容易出现遗尿,所以,在饮食中应该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白天要限制幼儿的饮水量,对小儿遗尿者白天不要过度饮水,要使患儿每天至少有一次保留尿液至膀胱有轻度膨胀感,从而使膀胱的功能得到锻炼。下午四点以后,要提醒幼儿控制饮水量,避免食用流质食物,晚餐后要尽量少喝水,避免使肾脏的负担加重,使夜间排尿量减少。在饮食中,要忌食生冷、糖、盐过多的食物,多糖、多盐会导致多饮多尿。生冷食物会使脾胃功能消热,对肾脏无益,因此,也属于饮食禁忌。还有一些利尿功效明显的食物,比如,薏仁、玉米、赤小豆、西瓜等,这些食物由于味甘淡,会使遗尿的病情加重,因此,一定要禁食。

结论:总之,父母都十分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小儿一旦发生尿床情况,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查找幼儿尿床的原因,在必要时要到医院进行及时的治疗,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小儿尿床,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