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2
/ 2

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

祝艳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650212

学校开展定向运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特别是疫情肆虐的前几年,学校利用定向运动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受到了不少高校的重视。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利用文献综述法、资料分析法、走访交流等方法,分析当前普通高校定向运动的发展现状,尝探索定向运动课程思政教育的新途径,为定向运动思政教学提供借鉴方法。

定向运动是国际承认的奥林匹克运动项目。2005年教育部将定向运动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之一[1]。依托大学校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定向运动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在我国,部分体育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中均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在各大本专科以及职业院校开展。

一、定向运动教学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状

由于国内定向运动比事的不断发展,定向运动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国家教育部也将其列为体育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相对于篮球,定向运动在我国开展的时间短,还属于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且在学生群体中普及的程度依然很低,再加上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这个项目的了解程度。学生不了解,对运动项目热情低,参与人数少,项目本身影响力度不大,社会、学校等多方媒体对定向运动的报道不及时、不积极,加之定向“户外”运动的特性存在一定的风险,诸多原因让定向运动陷入发展瓶颈,制约着定向运动在学校的开展。

定向对运动的时间、场地要求比较低,属于简单容易实施的项目,不过也需要借助定向器材、地图以及指北针等专业器材才可以进行。定向运动师资力量薄弱,全国掌握定向运动基础理论以及基本技术的教师数量较少,且专业能力普遍较低[2];加之定向专业器材投入的经费也较高,且地图的设计比较繁琐,专业要求较高,因此也影响了教师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够,从根本上阻碍了定向教学的开展。

二、定向运动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发挥教书育人的价值

课程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主战场”,也是课程目标最终的落脚点。学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首要问题[3],达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终目的。高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让体育教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育人”的新格局,实现高校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效应,“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定向运动是集健身性、趣味性、国防教育于一身的运动项目,参与定向运动,体力和智力同等重要,采用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将其潜移默化的贯通到教学全过程,才能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重要价值。

(二)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4]。定向运动既是竞技体育项目,也是群众性体育项目。它不受场地限制,既可以在体育场馆,也可以在森林、公园、校园等自然环境,是人们都喜欢的休闲体育项目。定向运动起源于生活,对参加者的参与条件限制较低有较高的运动价值,所以定向运动群众基础广泛。定向运动使用的地图、指南针既能帮助人们学习看图、使用指南针这一伟大发明,还能大大的提高人们在野外辨别方向的能力;同时也能锻炼群众敢于拼搏、勇于斗争的坚强意志品质。定向运动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再加上广泛的群众基础,达到了全民健身的目的,实现全民健康,体育强国的梦想终会实现。

(三)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中综合素质培养以及思政教育不可或缺,把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定向运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激发潜能,挑战自然,打破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高校定向运动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身体,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的乐趣、锤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意识。高校是人才教育的主阵地,落实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成长为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三、定向运动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一)提高认识,发挥思政价值

一是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水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的思政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以身作则。通过组织教师进行专门的思政培训,集体备课,座谈,集中讨论等方式来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育人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言传身教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是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定向运动教学中。要取得“课程思政”改革成效,牢固树立“大思政”观念[5]

,提升践行课程思政的自觉行动,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定向运动带来的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注重技能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理论教育以及体育运动态度的培养,在课程思政和体育教学的结合方面相对较差,效果不太好,这不仅不利于高校“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的推进,也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定向运动教学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只能对学生掌握的技能熟悉程度进行评价与反馈,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与反馈。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将定向运动教学同课程思政理念相结合,充分发挥定向运动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在定向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自从定向运动引入课堂教学,其教学的形式和教学内容均较单一枯燥,没有充分的发挥定向的育人价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认为定向运动就是要“拼命跑”,定向运动的育人价值也没有得到贯彻实施。因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的明显的感受到定向运动的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果敢坚韧的品质,不仅强健体魄,还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在体力和智力的双重压力下,做出迅速判断的能力[6]。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还能更好的贯彻定向运动课程思政理念,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

高校的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思政?正是为了使青少年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境界,不仅强壮身躯,培养高贵品质,还能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心,努力成为新时期的人才接班人。

[1]陈伟.辽宁科技⼤学定向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J].⼭东体育学院 ,2012.

[2]钟敏.四川省⾼校定向运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师范⼤学,2020.

[3]陈始发,朱格锋.论习近平⽴德树⼈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J].现代教育管理, 2021.

[4]刘琳琳 ,宋磊,谢⾦迪,张稼旭.习近平关于以⼈⺠为中⼼发展体育重要论述的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2.

[5]崔晓波.论⾼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湖北函授⼤学学报,2012.

[6]于磊.简析定向运动及其在⻘少年中开展的意义[J].运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