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检查官学院内蒙古分院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时代民主法制的发展和完善,中国检察制度的社会治理功能在不断完善,不仅涉及了检察的相关法律法规、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协调。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设和加强检察文化,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本,助推检察实务等三点基本认识。并且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检察制度,以检察文化促进检察制度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建设检察文化促进检察制度的基础功能实现,促进新时代背景下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以及刑事检察功能和整体规范上得到进一步的程序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检察制度;检察文化;检察机制;改革途径
随着新时代检察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检察机关和法律监督制度专门化改革,以维护法律神圣不可侵犯、正确统一实施为宗旨,促进我国现代化治理进程尽快形成[1]。在检察制度的改革进程中,发挥检察文化的凝聚力、推动力以及辐射力,坚持将创新作为载体,以检察文化建设作为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环节,促进检察制度的改革进程,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充分认识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内在优势,是增强检察制度、健全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前提和基础[2]。充分认识检察改革时代的使命和目标,更有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
1.1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新时代中国检察制度是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国检察制度发展过程中各类司法类型的司法成果,同时也借鉴了苏联检察制度的某些内容。是我国在坚持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检察机关的政治属性和检察业务和政治建设体系中深度融合的重要产物[3]。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检察制度的最本真的要求和优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体现共产党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4]。我国的检察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工作的最明显和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改革进程中时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了在党的领导和独立检察权并行的做法,保持了时代不断发展和变革,仍然坚持维护社会公民权利和社会公益保护职责。
1.2坚持检察机关的政治属性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理论是基于政治信托理论和权利分立和制衡背景下构建的西方现代检察理论不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基于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机关维护人民利益、服务人民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权益的体现。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我国社会主义检察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在检察工作中将政治方向作为检察制度改革的首要因素,不断强化党内建设,并且坚持统筹全局坚持政治站位和全局观念上来共同谋划和部署检察机关在实践和服务中的作用,推动实现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
2.1持续创新发展
我国检察制度的始终保持在实践改革探索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我国的检察制度和检察机关改革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自1978年至2002年,检察机关自发性的推动检查制度改革和恢复重建,为中国检察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自2003年至2012年,我国的检察制度在中共中央的统一协调和部署下,推动了检察制度和相关法律的完善和健全;自2013年至今,检察制度仍然在完善和形成检察文化的目标推动下持续改革,并且在实践和探索中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主体框架,形成检察文化软实力,提升检察队伍的思想水平,以检察文化反哺司法体制改革,实现现时代检察文化和检察实践工作的融合和持续创新发展[5]。
2.2改革目标清晰
中国检察制度持续改革和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坚定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以强化法律监督作为检察机关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中国检察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司法程序的一般规律,尊重检察机关自身的工作规律,明确目标。探索法律监督的运行规律和实践方法。党的二十大中强调道,检察机盖的改革发展中以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为导向,建立和落实权责统一、责任分明的检察机关运行关键。检察制度的改革始终坚持的是顶层设计和鼓励继承实践创新相结合、统筹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在不断破除检察制度和机制遵循的思维固化,提升法律检察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检察公信力[6]。
2.3展现民族特色
检察制度的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合中国特色,立足国情,根植社会主义工作实际,推动和推进检察改革[7]。针对我国检察工作开展的特点和实际,区别检察权和其他去哪里的差异,并且分清检察权和其他国家权利性质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检察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实践为导向采用试点改革的方法,以地方实践为先导,推进中国检察制度实践改革研究。针对试点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司法推进的模式,与改革试验点进行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
[8]。并且在改革实验的过程中,突出实践重点统筹推进改革的机制,从检察和改革试点进行良性的互动,促进检察诉讼制度改革更深层次的统筹,并且建立健全检察制度运行新机制。
3.1坚定党的领导推进检察制度持续稳健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工作和检察制度的改革需要坚定党的绝对领导,持续文件推进检察制度改革发展。坚定依法行使检察权,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司法保障目标,持续推进检察制度改革发展。在坚定的改革目标和当地领导下,监察机关可以自觉地投身于国家治理和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框架中,坚定持续稳健地推动检察制度改革发展。将中共中央全面深化制度改革和运行方向上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改革创新统一导向,始终坚持司法为民,保障公众对检察制度参与度和感知度,提升人民的获得感。
3.2建设检察文化内驱力
中国检察制度的改革是在明确检察改革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上开展的,将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规律运用到检察制度和改革和检查权利的运行方式中。将构建科学的、辩证的检察权运行方式作为检察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的重要推手,突出检察机关公职人员履职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以此确保检察权利的规范和运行提供保障。目前,检察制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将建设检察文化作为推动检察制度和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依托。检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规范制度,其内涵是内化于检察相关工作人员心中价值观念和深化检察干警心中法治理念的文化内驱力。将检察文化与检察制度和检察工作的改革融合,建设检察文化,以检察文化的浅层次建设和深层次理解融合改善相关的司法体制改革。检察文化作为促进检察制度改革的重要文化内驱力,其深层的特征帮助检察机关理清和理顺了检察机关内部的各种关系,推动检察机关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以检察文化作为处境检察管理制度和保障检察机关规范运行的重要文化内驱力。同时检察文化也需要跟随检察制度的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而持续更新和发展,通过在检察机关内部形成的文化约束力,保障检察制度改革进程可以得到有力的支持,规范检察干警人员的行为、职业道德和内部的工作氛围,以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来完善和保障检察制度的改革发展。
3.3坚定改革的原则性
检察制度的改革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权力的复合属性来权衡检察权和法律监督属性,优化检察权的多重属性和优化改革检察制度的基本配置,为改革方案提供了基本思路。利用检察权的属性理论来分析检察制度中的检察职权,为检察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并且为了推动检察改革内容不断深入发展,通过横向比较检察制度赋予的检查权,分析某一项检察职权,并且在检察职权的横向对比上,验证制度的设计是否会存在总体失衡的情况。以检查权属理论来分析检察制度的改革方向,在坚持“四大检察”协调运行和全面协调发展充分监督的要求上,秉持着发挥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和各项检察职能的原则基础上,促进检察制度的改革,实现做优、做实、做好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工作,促进新时代中国检察制度良好运行和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检察制度的改革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最大优势的重要手段。检察制度的优势是国家发展和社会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检察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摸索,结果国家实际情况,而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的检察制度。检察制度的改革需要坚定党的领导,跟随党的脚步,要加强检察文化的建设,形成规范的检察氛围,强化检察制度的执行力,以文化内驱力促进检察制度不断发展,确保制度符合国家国情不断发展和变化背景下的效用,促进检察制度改革持续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维建,王德良. 新时期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定位与完善[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152-185.
[2] 张钦利,徐佳馨. 中国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回顾与展望[J]. 法制与经济,2021,30(9):20-25.
[3] 黎博宇. 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的实践分析[J]. 区域治理,2021(21):105-106.
[4] 徐鹤喃,闵钐,韩啸. 中央苏区检察-监察的制度演进——与苏俄实践比较[J]. 人民检察,2021(21):200-206.
[5] 桂万先,姜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特色与优势[J]. 法治现代化研究,2021(3):35-46.
[6]刘艺. 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的特征分析与体系完善[J]. 中国法律评论,2021(5):177-193.
[7] 熊若超. 浅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法律监督机关的定位[J]. 法制与社会,2020(35):88-89.
[8] 刘艺. 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态势与制度完善——基于2017-201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4):17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