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3

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要点研究

王悦

身份证号码:150429199608020041

摘要:随着新校园风潮的兴起、中小学校园建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快速的发展中有一些高质量的作品和实践脱颖而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作为建筑实践,在后期的使用中也得到了很多正向反馈,本文希望通过反思这次新校园革新思潮,针对城市共享、社区共享和校园共享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未来的中小学建筑设计带来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校园;城市共享;社区共享;校园共享

引言

如今社会高速发展,互联网使得基础教育变得越来越简单、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校园对于学生来说不再只是获取书本知识的地方,人们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在只关注于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意味着传统的千篇一律强调实用性和纪律性的教室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多元化教学环境的需要,新时代的校园应该是一个能满足多种教学模式、多元化空间场所、以及多种教学活动的新型校园、从封闭式校园到多年级共享、社区共享、再到城市共享的新校园、应充分满足孩子们对自然、对不同爱好的探索和实践。

1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校园布局

1.1教学单元

因中小学之间存在年龄差,常常出现校园霸凌,为避免此类事件,中小学校园在用地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尽量分设教学组团,使得中学、小学拥有各自独立的教学庭院空间、结合各自配套的教师办公、拓展教室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使得中小学生的流线非必要不交叉、同时在中学小学教学组团之间,可以通过布局行政办公,体育中心,报告厅,游泳馆、图书馆、社区活动室等公共教室作为两组团间的共享单元。布局示意详见图1。

eeeeee

eeeeee

图1中小学一贯制校园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2操场

操场在布局的时候常常需要前置考虑,作为校园中占比很大的用地,它的布局对整个校园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设计之初,对操场的思考较为慎重、主要问题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九年一贯制校园操场的环形跑道长度、通常规范上要求200-300m、有条件可设400m;同时直跑道要求100m,加缓冲段整体长度达120m。限制条件为120m长跑道。在选择200m-400m不同的跑道长度时意味着不同的校园布局。以深圳为例,通常实行的是按照《中小学项目规范》(SJG120-2022)要求,最小设置300m长度不少于6跑道的标准环形跑道。因为是标准的环形跑道所以杜绝了不规则型跑道的可能。除非遇到特殊的用地和愿意尝试突破的校方及政府。

第二、操场的标高也是高密度校园设计中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校园的标高设计与校园的容积率有着正相关的联系,当用地紧张建筑密度很大时,通常考虑将操场抬高、节约用地,复合利用地下空间以及屋顶空间。通过案例调研分析,容积率2.0左右为分界线,一般容积率大于2.0会考虑操场立体式布局,其中较为常见以及使用效果较好的是将操场抬高一层,将风雨操场、游泳馆等占地大,层高高的空间放置在操场下面,下沉6m、形成9m净高空间,通过半地下室的边界以看台+景观化的方式,使地下空间地面化,缓解半地下空间闭塞的使用感受。但当用地充裕时操场标高尽量设置在地面层,方便学生使用以及方便所有房间均有好的通风采光。见图2。

图2九年一贯制校园操场位置与校园容积率关系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3教师公寓、食堂

这类辅助用房通常可以和食堂打包处理,放在与主入口不同的相对次要的城市界面。共用一个次出入口。非疫情期间,小学区域由于年龄太小,常常采用送餐制,食堂做好饭将饭菜打包送到教室。中学在食堂就餐。所以流线上,优先考虑就近中学教学单元布局。食堂在疫情常态化时期则中学小学都采用送餐制,这种情况下,堂食的需求减少了,设置大面积的堂食空间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面对这种情况,堂食空间的弹性可变则尤为重要,食堂空间可以和多功能空间、生态空间等统筹考虑,使之适应未来多种条件使用的可能性。

2城市地域性的延续

九年一贯制校园,学生会在校园中度过9年的学习时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对城市空间的观察和感悟也在发生变化,校园作为学生体验城市和自然的首要媒介,应为学生提供适配不同年龄段的第三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校园的任意一角都能找到特有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中小学校园应主动的挖掘城市本底中值得延续和承载场所记忆的部分,化作建筑基因融在校园设计中。

2.1在地性——复杂城市环境下的校园

当用地位于高密度城中村中时,随着城市更新的进程、原有紧致的城区尺度,高活力的街巷状态、将会被抹去、孩子们在密巷中奔跑的场所将会被现代封闭的住宅小区所代替,如何传承和复现昔日活力是项目中重要的设计抓手。同时面对城市更新进程中太多的不确定、以及建设过程中伴随的噪音和视线干扰如何避免也是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的要点。

策略1可以通过教学单元模块化回应传统城区小肌理尺度的城市空间。同时模块化教学单元也可提高可变性,匹配可分可和的教学空间提供多种教学活动可能性。如图3深圳平湖街道河包围九年一贯制学校

1692031116706

图3 深圳平湖街道河包围九年一贯制学校(图片来源于网络)

策略2可以通过立体校园的概念,强调激发首层的校园活力,回应原本城市空间高活力的街巷状态。通过围合社团、图书馆、食堂、报告厅等公共空间创造一条贯穿校园的学生街、激发学生的交流和创造,提供给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空间,可以是安静私密的、可以是多人共享的,也可以是亲近自然的庭院空间、充分激发孩子们对一切事物的探索欲和深刻思考。如松岗街道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局内设计+和域城建筑设计。

1692031379600

6学生街平面示意 (图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Q6myNI5YM8rAgM6luCV_uA松岗街道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 / 局内设计+和域城建筑设计)

策略3通过外整内活的设计将面向未来城市建设噪音干扰严重的不利界面以实墙或者相对封闭的建筑形式阻隔掉,同时在校园内部创作丰富自由的活力空间,更多的视线和共享空间均面向内部庭园。从而实现外整内活的界面对比、回应城市更新进程中外界不利因素对校园空间的干扰。

2.2文化性——传统建筑文化延续。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殊的地域气候,决定了其特殊的建筑形式,在岭南地区,传统的岭南庭园文化深入人心,校园中如何巧妙恰当的运用和传承是新校园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环。“连房广厦”“高树深池”中传达出来的岭南空间意境是极具特点的,岭南雨季长、且雨量大,建筑布局围合园林外边界、关联紧密的房间临近布局,建筑与建筑间通过连续的风雨廊串接起来,保其在多雨季也可畅游其中。同时广州园林的游赏也与潮汐密切相关,潮差在不同时节相差1m及以上、因此产生了池间筑堤、堤上建桥、廊和亭榭的做法,也有了“高树深池、跨波构基”之谓[1]。面对传统的建筑哲学、我们应取其精髓充分运用在校园设计中,使得九年一贵制的校园成为学生体会当地历史建筑文化的第一课。

IMG_257

图5传统岭南园林融入校园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松岗街道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 /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3社区友好共享

目前从封闭式校园到共享校园基本已达成社会共识,但在实际的校园管理中困难重重,导致实现分时共享的案例寥寥无几。但新校园设计的仍然要为成为友好校园、共享校园的提供充分的可能。九年一贯制校园在可以从社区友好界面、以及设施分时共享几个层面展开设计。

3.1社区友好界面

友好的校园界面意味着边界活化、模糊化、改变传统封闭式校园冰冷的围栏边界,未来校园的边界应该意味着共享共创和活力边界。具体的设计策略可以参考松岗街道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局内设计+和域城建筑设计的沿着校园主入口界面打造一条“城市骑楼”,结合家长接送以及临时停车等候区创造一条可以承载休闲、等候、遮荫、停车等多功能的活力界面。见图6。同时如果遇到不规则城市用地,可以通过退让街角公园的方法使场地变规整的同时让城市生活与校园生活互融共生。

6城市骑楼界面示意 (图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Q6myNI5YM8rAgM6luCV_uA松岗街道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 / 局内设计+和域城建筑设计)

3.2校园设施分时共享

分时共享这个主要是指文体设施资源的充分利用,包括300m室外操场,报告厅,体育馆、游泳馆,等文体功能在中小学放学后,开放给社区使用。考虑到校园管理上的问题,将需要对外共享的文体设施打包放在一起,通过独立得门厅对外使用,内部避免与教学空间的流线交叉,通过分区封门的办法使得在分时共享的期间实现共享设施的完全独立。

4新教学模式的思考

如今除了上课的教室空间和回家后的学习空间外,走廊空间,自然空间,也被定义为重要的第三学习空间。学生间的社交,碰撞,玩耍发生在这里,所以提供好的社交讨论的空间尤为重要,在新一代的校园空间设计里,对交通空间的要求至少3m以上,以4m为正常。可以容纳小的讨论,阅读,玩耍的条件,同时加入自然景观,让自然的花草充分的点缀整个校园。充分开发利用校园的多层标高创造学生自由活动的平台,缩短学生课间到达户外活动空间的距离,充分利用首层庭院,二层以上的休息平台,屋顶退台,交通走廊等空间,这些都可以成为孩子释放天性、激发创造力的重要空间。见图7。

1692032097008

图7新校园模式平面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5高峰接送系统

九年一贯制校园因学生密度大,校园接送的需求也大,对城市交通的潜在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快速有序的疏解人流是设计中重要的挑战。中小学的接送流线在接送高峰时可在不同的城市界面分开设置,如城市周边有街角公园或开放空间则可有效利用它作为天然的家长等候区,同时要考虑恶劣天气影响,在等候区设置出挑构架,为接送孩子的家长提供一份人性化的关怀。

同时要考虑多种不同的接送方式,首先是步行接送,主要依赖地面的接送等候区,其次是电动车、自行车接送,在临近主入口附近需提供一定面积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具体面积可结合学生人数按照需要设置。最后是占比最大的小汽车接送,当用地较为紧张的时候,通常采用地下停车系统,区分教师校内停车区和对外公共停车区,停车出入口要和人行出入口保持一定距离,尽量远离人行出入口。车行出入口根据临时停车数量通常至少设置2个,报证接送过程车辆单方向通行,下到地下后,通过家长等候区对接孩子,然后沿着车道驶出校园。孩子是提前在放学后从教室出发沿着主要的垂直交通到达学生等候区,等待家长、等家长出现后走出等候区、快速上车,完成接送瞬间。考虑到部分家长不能准时接送,学生等候区可以结合部分文化休息功能,比如图书馆,在学生等候家长的这段时间,可以就近读书、做作业等填补等待的时光。

IMG_258

图8接送系统示意(图片来源:松岗街道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 /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6结语

九年一贯制校园承载着孩子们9年的学习历程、是重要的生长生活的地方,在这里空间场所的设计绝不是排列教室那么简单,如何从孩子的视角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好奇、养成乐于分享、自信阳光的生活态度都是对孩子影响深远的重要品质,在新一代的九年一贯制校园设计中承载着孕育希望孕育栋梁的重要使命,本次文章作为前期工作的经验总结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依据,为大家更好的展开设计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冯江,李睿.潮汐与广州园池[J].建筑史学刊,2023,4(01):14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