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李斌,王亮夫,田茂龙,李建忠,李志恒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已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例如混凝土强度不足、裂缝、变形等问题,给工程安全和耐久性带来了威胁,同时也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和成本的增加。因此,加强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减少工程质量和成本问题,已成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技术,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保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引言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施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有效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提高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本文旨在探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技术, 通过深入研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

1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1.1施工中的裂缝和变形

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裂缝、变形等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还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裂缝和变形的产生。在施工中,裂缝和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为了防止裂缝和变形的产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首先,采用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其次,在施工中控制浇注深度和温度,避免过早脱模和过快的干燥,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养护,避免过度振捣和不均匀养护等情况。在实际施工中,还可以采用预应力、预压等措施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同时,也可以采用基础处理、振动、限位、预应力等方法来控制变形。

1.2混凝土强度不足

混凝土的强度是由原材料配比和混凝土养护效果决定的。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土木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保证材料配比合理,质量合格,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在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中,在混凝土原材料配比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制备混凝土之前,必须了解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的硬度要求,按照要求制备混凝土。在制作完成之后必须要检测混凝土的强度,若检查结果显示混凝土强度不足,未达到技术指标,则在项目建设要禁止使用这些混凝土。另外,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安全性,必须要做好混凝土硬化后的养护工作。

2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2.1材料质量控制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对于混凝土施工中使用的材料,需要实施以下质量控制技术:首先,对于水泥,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并在施工前对水泥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水泥的质量达到要求。其次,对于骨料,需要对骨料进行筛选,保证骨料的品质达标。此外,需要对骨料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骨料的强度和抗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对于水的选择和控制,需要确保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灰比符合设计要求,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水的使用量和控制混凝土的含水率,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通过严格的材料质量控制技术,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1]

2.2混凝土运输与存放

混凝土的运输和储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为了做好混凝土的运输和储存,首先需要有完善的运输和储存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我国建筑行业有专门用于运输混凝土的混凝土搅拌车,其在行驶过程中能始终匀速搅拌混凝土。运输前需要整合路况、线路信息,尽量选择用时少且道路路面平整的线路。通常情况下,混凝土从出发地到运输指定地点所耗时间不可超过2h。混凝土运输环节严禁洒水,以免湿度发生变化而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被运输到现场后,管理人员应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检验,以抽检方式为主,目的是确定混凝土坍落度与功能性符合工程要求。若检验合格,应及时将其应用到施工中。搅拌时间是混凝土成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合理管控搅拌时间。一般搅拌时间应短于初凝时间。还应做好搅拌前期检查工作,确保搅拌桶内无积水后再倒入混凝土。如果混凝土需要存放一段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必须做好养护管理工作,保持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均符合混凝土存放条件。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浇筑工艺较多,但真正能起到良好施工作用的混凝土结构房屋施工通常有四种。一是混凝土柱的布置。采用此工艺浇注时,要在浇筑2m后再进行下一柱体的浇筑工作,两柱体浇筑时间间隔在1h以上。二是分层浇筑。操作人员要遵循自下而上的操作原则,严格管控每一层浇筑厚度,尽量维持在 1m以内。该工艺对振捣方式也有相应要求,操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订振捣方案。三是梁板混凝土浇筑。其属于新型工艺的一种,在该工艺下,操作人员需以阶梯式推进的方法进行分层浇筑作业,若梁体高度超过标准,则应对其进行单独浇筑。四是混凝土振捣浇筑。在整个浇筑环节,让混凝土始终保持被振捣状态,密切观察混凝土结构表面情况,如果出现泛浆,需要以重物进行碾压,同时应用相应工艺加快混凝土终凝速度

[2]

2.4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结构养护中,温度控制是一项关键内容,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以及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都应注意温度控制。冬季入模混凝土温度高于10℃,夏季温度更高,入模温度大于30°C。具体养护方法如下:混凝土表面达到终凝以前,施工人员进行喷雾、洒水并覆膜,同时进行二次收面处理,避免收缩裂缝的出现,使用土工布覆盖基础顶面,起到保温保湿的效果。对于具备表面蓄水养护条件的工程,蓄水深度不得低于15cm。冬季浇筑时,必须注意控制好环境温度和湿度。采取长时间的保温保湿、缓慢降温措施,有助于应力松弛,增加冷却循环水的通水时间,将内部温度降至低于40°C,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温差过大而出现开裂。在工期紧且满足温差条件时,可提前拆模,必须选在白天拆模,不可在夜间或温度过低的环境下拆模,拆模完成后,及时做好包裹措施,建立混凝土表面的小环境,达到温差要求。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含水量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针对冬季湿度较高区域,在混凝土养护中可以选用薄膜包裹的方式进行保水处理,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将水洒到混凝土的表面,使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新拌混凝土受空气中水汽影响较大,容易凝结硬化,从而使其强度下降幅度加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对混凝土的保湿工作。一般应于混凝土浇筑后的12小时内覆盖保护膜,并定时浇水,使混凝土的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的状态[3]

 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发现,材料质量控制技术和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伯广金.混凝土结构物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145+147.

[2]陈功梅,刘鸿辰.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问题[J].居舍,2018(35):5.

[3]王笑平.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