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抗逆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抗逆能力

郎克芹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十四小学  天津  301700

摘要:当今小学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因素之一的耐挫力,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当前小学生抗逆能力普遍较弱,而挫折也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为了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健康心理,也为了使他们在今后充满强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中拥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目前小学生的抗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挫折  抗逆能力  实践培养  心理健康

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与国际竞争靠的是人才的素质,而人才的素质如何,不仅要看考分的高低、知识的多少,更要看能力的强弱,特别是要看人才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以及人才的意志品质的优劣。生活的道路历来是不平坦的,未来的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成功与挫折同在,危机与挑战同在。这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加强学生的抗逆能力,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他们的挫折承受力,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茁壮成长,能担负起未来建设的重任。

一、影响学生抗逆能力低下的因素

1、家庭教育的缺陷。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将孩子在家庭范围内经常受挫折磨炼的机会降低到极点,“娇惯出懦儿”,导致心里承受能力很差。与此同时,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又很高,远远超出了子女的现实情况和发展潜力,如果孩子为达到家长提出的目标一再努力还是屡遭失败,最终会丧失信心,在困难面前,畏缩逃避。一些家庭重视子女知识和特长的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了中学生耐挫折能力差的原因。

2 、学校教育的某些误区。如今的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安全问题,制定了好多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做到。如:不准学生在校园里奔跑。这固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提高,但也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学生一旦摔交等等,就会哇哇大哭,可见缺乏这方面的历练。另外学校教育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较多的是从思想认识和道德规范方面进行教育,没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明显不足。

3、社会的因素。现在全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比如,在高考前,会对考场周围的路,对噪音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也是不利的。从小到大,孩子一直受到方方面面的保护,从而缺乏独立性和应变能力,耐挫能力低下。

二、培养学生抗逆能力的策略

1、让学生对挫折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人在遭受挫折后,是否会产生强力的挫折感和情绪反应,能否经得住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不仅在于挫折本身的性质和程度,更在于人对挫折的认知和评价。因此,开展耐挫折教育,首先的任务,就在于让学生认识挫折,强化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因此,我们要通过班会课、品德课等德育的途径,正确诱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挫折观。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对于人生来说,既有必然性、普遍性,又有两面性。人的一生中,不经历挫折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挫折的磨练,才使得人们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挫折既给人们带来痛苦,又可激励人奋发图强。让学生从小在自己的字典里就储存“挫折”的信息,具备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对于学生而言,应让他们初步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2、创设挫折教育情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耐挫折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耐挫折教。德育的渗透,是耐挫折教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例如我在每周的大扫除中,让劳动教育作为最好的体验挫折的途径。孩子从不会劳动到会劳动,从会到做得好,从合作不愉快到默契,这中间就让学生他们去克服困难,去承受失败的痛苦,去享受获的劳动成功的快乐。

3、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情景,开展耐挫折教育。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我在班队活动课上,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挫折疏导等有关知识,提高挫折意识,自觉增强应付挫折的能力。主题活动的内容有:“我犯错了”、“我落选了”、“欣赏自己、欣赏别人”让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展“我能行”,“放大镜”让学生重燃信心,内化学生的耐挫意识。结合班级组织这一阵地,开展了“今天我是值日班长”、“我是父母的好帮手”等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作好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4、树立抗挫折典型,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发展运动”。当然,榜样作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榜样教育时,不能只是说教,重于言表,流于形式,而要尽可能在学生的身边找榜样或利用教材中的勇于面对挫折的人物为榜样,使榜样可亲可敬、可感可知,消除榜样给学生带来的高不可攀,似空中楼阁的感觉,从而达到榜样的激励作用。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都有这方面的榜样人物,如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军神”刘伯承,以顽强的钢铁般的意志承受了无麻醉手术,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他们联系到了自己的拔牙、打针,从'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平时,我还注重挖掘身旁的榜样。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叫小杰,他的父母远在深圳打工,平时是奶奶带着他。有一次,奶奶病了,他不仅在学习上没有掉队,而且在生活上把自己照顾得井井有条。为此,我在班会上专门表扬了他,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做生活的强者。

5、家校联手,共同开展抗挫折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言教重于身教”,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往往是父母对待挫折的缩影和折射。因而,在每次的家长会上,我总是会安排一定的家庭教育内容,要求家庭中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要改变孩子的依赖性,让他在各种活动中亲自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如让孩子外出独立问路;一个人睡一个房间;在孩子做错事情时接受适当批评;在家务劳动时,让孩子帮着一起做;在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让孩子参与讨论等等。通过这些教育与锻炼,使孩子意识到挫折与困难无处不在,但并不可怕,只要想办法总会战胜的。从而,达到耐挫折教育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抗逆能力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抗逆能力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磨炼而获得的。在学习、生活中经常地多次受过挫折,又能在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下以积极的态度和合适的方法克服障碍的学生,挫折承受力就比较强。因此,良好的耐挫折教育并不在于尽力保护学生免受挫折,而是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安排适当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得到磨练和开导。当然,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在学生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能使学生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能使学生轻而易得,而是需要学生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障碍后,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的,否则,所创设的情境达不到磨练和培养学生耐挫力的效果。挫折教育要注意积累,单凭偶尔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开导教育应落在实处不能哗众取宠,搞形式主义。挫折教育应该针对各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同时还应结合班队课、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行动的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在培养锻炼学生挫折耐力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排解挫折的一些方法,如学会倾诉学会控制、正确看待自我等。这样学生既具备挫折的适应能力,又具有挫折的排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代芬,陈科良.试论小学生挫折的成因与教育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5):61-65

[2]耿忠利.如何培养学生的抗逆力[J].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5(1)

本文系天津市教委心理健康教育专项任务项目《提高小学生抗逆力策略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ZXXL-ZX75,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郎克芹(1978.10-),女,汉族,天津,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和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