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罕伯岱学校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策略,利用表现性评价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就分析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和讨论,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分析表现性评价;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想学好这门学科,需要具备较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以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合理性评价,使其根据评价结果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和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一、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其中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课堂学习的氛围以及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这一背景下,表现性评价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动力,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对其进行“系统性”评价,促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实现新课程要求下的教育目标。
二、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表现性评价,弥补传统教育不足
在“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下”,教师采用表现性评价,其教学目的不仅在于检测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现阶段,大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一味的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非常不利。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掌握学生是否有真正理解所讲的知识,并结合学生表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弄清楚运算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数》为例,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生活情境,用简单的语言给学生编一个数学故事或者数学事件,让学生在故事和事件中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开学了,学校给每个班级购买了卫生用品,买6个拖布一共花了18.6元,买4个垃圾桶一个花了24元。”,请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能力,画一画、写一写,计算出算式。在这种问题情境模式下,学生会用自己的能力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并展示自己是怎样运算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是怎样完成以上问题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真实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进一步掌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数的基础运算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度思考,确保了表现性评价的科学性。
(二)运用表现性评价,创设事件式任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2],为学生创设相关的事件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激发自身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事件任务主要是评价学生解决问题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任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既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特点,又可以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采用表现性中的事件性任务,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同一问题中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为例,在创设事件性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任务,可以让学生根据当地的气候或者其他地区的气候,做一份报告,其中需对城市区域与气温变化的关系进行推断。在这样的评价任务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报告,评估学生的推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在任务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能够清晰的记录当地的天气数据,完整记录气温变化,发现地区和气温变化的关系,能阐述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将完成的方法进行讲解,询问学生相关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在每个小组发言完毕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对于这个任务,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根据小组提交的报告,用制定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态度做出针对性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学习情绪、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查。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任务中不断尝试和分析解决任务的办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论:总而言之,教师将表现性评价渗透到小学数学当中,则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做出综合性评价,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形式,为学生设计任务,以便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及时的进行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郭仲秋.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 2021, 10(39):P.36-38,71.
[2]黄蕊.“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中表现性评价框架的建构与运用——以设计参观动物园最佳路线”为例.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1,(1):3.
[3]章勤琼阳海林陈肖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及其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 2021, 41(3):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