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琴法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究及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中职音乐琴法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究及反思

吴明榕

福建省莆田市高级技工学校 351100

【摘要】琴法作为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中的一门核心必修专业课,对学生艺术审美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它要求学生掌握钢琴基础弹奏方法和简易即兴伴奏的能力。本文将根据中职音乐琴法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反思,着力达到课程改革要求。

【关键词】琴法、现状分析、反思建议

随着当前国家对于技工院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幼儿教育专业符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需求,中职音乐课程也逐步得到重视。然而,现阶段的改革还存在相关局限性,因此,作为一名一线的琴法教师,将深刻反思目前琴法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解决策略,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一、中职音乐琴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缺乏音乐基础,错过黄金年龄

当前,技工院校的学生年龄层面主要分布在15-18岁期间,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错过学习钢琴的黄金时期,手指僵化严重。学习乐器需要从小培养,需要经过完整而漫长的手指机能培训,从而建立手指的肌肉能力。在幼年时期,学生的手指较为柔软和灵活,学生通过自小培养可以拥有专注的听觉,十根手指具备独立性和灵活性,双手与全身的协调发展。以我校学生为例,虽经过一学期的培训,但受到年龄局限,大部分学生手指依旧僵化严重,手型存在各种问题。此外,由于从小缺乏手、眼、心、脑、耳、脚等感官、器官协调并用的能力,往往无法顺利进行乐谱的完整弹奏,达不到全身的协调发展,需要耗费比低龄段学生更多的精力学习,这就导致课程的开展并不顺利,时常顾此失彼,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纠正相关基础问题。

2、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琴法的教学更倾向于“一对一”教学或者“小班授课”。但目前受到师资力量、课时安排等原因的约束,只能进行“大班授课”,这就导致无法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情,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忽视了教育正义的真正意蕴。通过和相关兄弟学校的交流,琴法课普遍存在“大班授课”的情况,每个班级通常有40-50不等的人聚集在一起上课,琴声一响课堂秩序不好管理,每节课扣除教师示范教学的时间,平摊到每个学生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学生得到纠正的时间分配不均,对于班级的学生没办法得到全部兼顾,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

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技工院校的招收对象大多处于中考筛选后成绩段排在末流的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中,他们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往往存在于课堂上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独立思考、缺乏良好的作息习惯等诸多现象,因此绝大部分同学面临被普通高中淘汰的情况,成绩十分被动。由于小初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中职阶段,通常更加容易受到班级风气的影响,在后续的学习更加吃力和存在消极怠慢的情绪。

二、针对中职音乐琴法课程改革的反思及建议

1、厚植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作为现在最前沿的一种教育理念,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1]它始终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授业者”的角色,课堂上只注重教师的讲授以及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从而忽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对思政内容树立正确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

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深挖教材,研究如何将琴法的教学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制定教学目标的环节时,凸出思政元素,将思政意义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统一;在实施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往思政方向靠拢,在思政氛围中得到启迪;例如,在琴法课上学习爱国主义进行曲风格特点时,通过对进行曲伴奏音型的展示训练,引导学生对相关思政元素融入的可行性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教学,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优化。在传统的琴法教学中,强调的是以教师作为主导,由于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十分局限,对于知识点的学习缺乏反复的回顾和深刻的“记忆点”,因此,“线上”学习的作用则显得尤为必要。[2]

在混合式教学中,信息化手段常被穿插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评价三个环节。课前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APP”“蓝墨云班APP”等发布课前任务和微课视频,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资料搜集等方式提前了解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和提升相关知识面,为课中的实施环节奠定基础。课中环节,教师根据课前发布的学习任务和相关视频为学生进行面授示范讲解以及答疑解惑,学生可以根据音频进行自主训练,在熟练之后进行拍摄视频上传至“学习通”。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中的“抢答”“投票”“讨论”“评价”等互动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后评价环节,教师会根据学生们上传的弹奏视频进行批阅检查,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年疫情,混合式教学成为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最优选择。我校也积极响应教育部对于开展线上课的要求,对于像琴法这种以线下示范教学的课程来说,无疑是给传统的琴法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和更深层次的变革。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帮助教师们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老师们不需要考虑疫情期间被传染的风险,可以选择居家通过直播进行琴法教学,或是分享相关教学视频,确保疫情期间学生们“停课不停学”的顺利完成。

3、结合职业特点,加强校企交流

长期以来,技工院校课程的设置侧重于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与职业特点相结合,这就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职业技能,但在实际的顶岗实习中就容易暴露诸多弊端。为了加强幼教专业同职业进行有机结合,学校与企业之间就需要定期组织校企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基本流程。以我校学生为例,我校是安排学生在一、二年级上完所有的专业课,第三年参与校外实习,但当学生进入各幼儿园实习阶段,常常面临只会弹唱但是不会说课、不懂交流、不会编排表演的尴尬情况,因此,通过定期邀请校企合作幼儿园教师来我校听课、点评则有助于学生提前感知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特点。

在具体的课程开展中,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岗位出发,日常可以依托各种传统节日,模拟真实的就业情境[3]。在模拟实践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相关幼儿园教师上课的视频供学生们借鉴参考,同时在校内就要训练学生规范化写教案的能力。以琴法活动为例,创设幼儿园上音乐课的一个真实情境,在举办之前,师生需要互相配合搜集本节课程的相关内容,提前梳理好教案的逻辑性,做好乐曲弹唱的编配任务。在模拟实施环节中,要学会摒弃紧张的情绪,用自然大方的弹唱形式引导小朋友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中来。最后,通过老师、同学、学生本人进行三方的讨论和总结评价,分析优势和不足,以此解决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于幼教事业的不断重视,也为幼教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水平并且不断调整。因此,在中职阶段就需要学生、老师、学校等多方积极介入,勤于反思,不断调整,为后续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最终培养成符合新时代国家要求、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幼教教师。

参考文献:

[1]王家宁.课程思政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大众文艺,2021(15):210-211.

[2]沈庆贺.混合式教学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培训,2021(04):33-34.DOI:10.14149/j.cnki.ct.2021.04.017.

[3]孟佳.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