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 646000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估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的综合策略与实施效果。研究采用对照组和实验组设计,共纳入50例病例。在研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口腔健康管理方式,而实验组则接受新的综合口腔健康管理策略。通过比较两组在一定时间内的口腔健康状况变化,评估新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牙齿洁白度、牙周健康指数和龋齿发生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改善,相较于对照组有着更好的口腔健康状况。这表明新的综合口腔健康管理策略在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方面具有潜在的益处。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口腔健康逐渐受到重视[1]。口腔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儿童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全身健康产生潜在影响[2]。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口腔健康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口腔健康管理方式在应对儿童口腔健康问题上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亟需新的综合策略来提升其效果[3]。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综合策略,并通过与传统方法进行对照,评估其实施效果。我们将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对比两组在口腔健康状况方面的变化,我们期望能够全面了解新策略在预防龋齿、维护牙周健康等方面的潜在益处。这不仅对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还将为儿童口腔健康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50名年龄在6至9岁之间的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n = 25)和对照组(n = 25)。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分布以及初始口腔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资料对比
组别 | 平均年龄 (岁) | 性别(男/女) | 初始牙齿洁白度(评分) | 初始牙周健康指数 | 初始龋齿发生率 |
实验组 | 7.2 ± 0.5 | 13 / 12 | 3.8 ± 0.6 | 1.2 ± 0.3 | 0.9 ± 0.4 |
对照组 | 7.4 ± 0.6 | 14 / 11 | 3.7 ± 0.5 | 1.1 ± 0.4 | 1.1 ± 0.3 |
两组儿童的年龄分布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 > 0.05),性别分布也相似(p > 0.05)。初始牙齿洁白度、牙周健康指数和龋齿发生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也未达到显著水平(p > 0.05),这表明在研究开始时,两组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实验组的儿童接受了新的综合口腔健康管理策略。具体措施包括定期口腔检查、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定期牙面清洁和预防性氟化物治疗。儿童每3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口腔卫生指导计划。此外,每月进行一次牙面清洁,每半年进行一次预防性氟化物治疗,以维护口腔健康。
1.2.2 对照组
对照组的儿童采用传统口腔健康管理方式,包括定期口腔检查和常规口腔卫生指导。儿童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接受常规口腔卫生指导,如正确刷牙技巧和饮食建议。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观察以下口腔健康指标的变化:
1.3.1 牙齿洁白度
使用牙齿色度计测量牙齿洁白度,以数值表示。数值越低表示牙齿越洁白,数值越高表示牙齿越暗黄。
1.3.2 牙周健康指数
采用牙周袋深度和牙龈出血情况评估牙周健康状况。牙周袋深度用于评估龈下牙周组织的健康情况,牙龈出血情况用于评估炎症程度。牙周健康指数根据两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评分,得分越低表示牙周健康状况越好。
1.3.3 龋齿发生率
根据检查确定的新龋和既往龋的情况,计算儿童的龋齿发生率,以每百颗牙齿中受影响的牙齿数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连续变量,采用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描述。对于分类变量,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根据数据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进行选择。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 结果
2.1 牙齿洁白度
表2:牙齿洁白度对比
组别 | 初始值 (x ± s) | 最终值 (x ± s) | p值 |
实验组 | 3.8 ± 0.6 | 2.5 ± 0.7 | <0.001 |
对照组 | 3.7 ± 0.5 | 3.6 ± 0.6 | 0.312 |
实验组的牙齿洁白度在实验结束后显著提高,从初始值的3.8 ± 0.6降至最终值的2.5 ± 0.7(p < 0.001)。然而,在对照组中,牙齿洁白度的变化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水平(p = 0.312)。
2.2 牙周健康指数
表3:牙周健康指数对比
组别 | 初始值 (x ± s) | 最终值 (x ± s) | p值 |
实验组 | 1.2 ± 0.3 | 0.8 ± 0.2 | <0.001 |
对照组 | 1.1 ± 0.4 | 1.0 ± 0.3 | 0.197 |
实验组的牙周健康指数在实验结束后显著改善,从初始值的1.2 ± 0.3降至最终值的0.8 ± 0.2(p < 0.001)。然而,在对照组中,牙周健康指数的变化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水平(p = 0.197)。
2.3 龋齿发生率
表4龋齿发生率对比
组别 | 初始值 (x ± s) | 最终值 (x ± s) | p值 |
实验组 | 0.9 ± 0.4 | 0.4 ± 0.3 | <0.001 |
对照组 | 1.1 ± 0.3 | 1.2 ± 0.4 | 0.418 |
实验组的龋齿发生率在实验结束后显著降低,从初始值的0.9 ± 0.4降至最终值的0.4 ± 0.3(p < 0.001)。然而,在对照组中,龋齿发生率的变化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水平(p = 0.418)。
3. 讨论
本研究旨在评估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的综合策略与实施效果,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实验组在牙齿洁白度、牙周健康指数和龋齿发生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改善。这表明新的综合口腔健康管理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使牙齿更洁白,牙周更健康,龋齿发生率降低。相比之下,对照组的口腔健康改善幅度较小,部分指标甚至未达到显著水平。
本研究的结果强调了采用综合口腔健康管理策略在儿童口腔健康领域的重要性。传统口腔健康管理方式在面对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的综合策略在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定期牙面清洁和预防性氟化物治疗等方面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这对于提升儿童口腔健康,降低龋齿发生率,改善牙周健康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考虑。首先,研究样本数量较小,未来可以考虑扩大样本规模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其次,研究时间较短,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进行长期随访,以评估综合策略的持续效果。此外,本研究未涵盖其他潜在影响口腔健康的因素,例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未来可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最后,对综合策略的具体影响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方兴,张景华 & 尚颜.(2023).基于TTM的学龄前儿童龋齿口腔健康管理模式构建. 产业与科技论坛(05),49-51.
[2]樊鲁娜,张建霞 & 韩燕.(2022).儿童龋病风险分级结合幼托机构综合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环境卫生学杂志(06),421-427. doi:10.13421/j.cnki.hjwsxzz.2022.06.005.
[3]刘姣 & 赵慧.(2021).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共同参与模式对乳牙龋患儿家庭健康管理的效果研究. 现代医药卫生(23),4060-4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