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力企业在前期开发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析-以甘肃省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3

新能源电力企业在前期开发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析-以甘肃省为例

胡鸿志

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兰白武新能源事业部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本文介绍的新能源项目前期开发,以甘肃省河西走廊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五地市为对象,主要以集中式地面光伏和风电项目前期开发为主。本文从甘肃省新能源项目前期开发政策、电力企业面临的挑战及“30▪60”“双碳”目标带来的发展机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项目开发;挑战;机遇。

1甘肃省新能源发展政策简介

1.1甘肃省政策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甘肃省在5月26日发布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提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融合互促发展思路,确立了四个发展目标:增强传统领域新能源产业链(重点打造风电和光伏设备制造、智能运维、咨询服务等传统领域产业链,产业附加值明显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补齐新兴领域新业态产业链(加快补齐氢能利用、新型储能、光热发电等新兴领域产业链,实现自主关键核心技术新突破,形成新能源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延伸重点领域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发展智能电网、现代绿色高载能产业等重点领域网侧、荷侧上下游产业,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增加新能源输电通道产业链(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拓展新的电力外送通道,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旨在借助甘肃省优良的风光资源,推进省内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5月28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十四五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划在2021-2022年新增建设风、光电项目合计1200万千瓦,同时要求各市州按照《甘肃省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配置指导方案》,对行政区域内的新增风、光电项目开展竞争性配置,由此拉开了甘肃省新能源项目竞争性配置的大幕。

附表1:甘肃省各市州十四五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指标分配情况

序号

/

总容量(MW

风电(MW

光伏(MW

备注

1

酒泉市

1400

/

1400

2

嘉峪关市

1000

/

1000

3

张掖市

2400

1000

1400

4

金昌市

2400

100

2300

5

武威市

2000

600

1400

6

兰州市

1530

150

1380

7

定西市

600

300

300

8

平凉市

400

/

400

9

甘南州

300

/

300

10

庆阳市

250

/

250

合计

12280

2150

10130

1.2河西走廊五市政策

2021年下半年,河西走廊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市均严格按照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要求陆续出台了十四五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办法,各地市竞争性配置办法中评价要素、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均大同小异,基本可以分为企业实力(10分)、技术方案(10分)、申报电价(20-28分)、储能配置(10-15分)、产业协同社会经济效益(35-42分)方面,每部分所占分值也相近。下面以张掖市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评分表为例进行分析。

附表2:张掖市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评分表(简化)

序号

评价要素

评审内容

评分标准

备注

1

企业实力

10分)

企业实力

10分)

发电企业资质、世界排名、履约情况。

2

技术方案

10分)

技术方案优化(10分)

技术方案深度、用地节约水平、项目发电水平。

3

电价部分

28分)

申报电价竞争力(28分)

申报电价等于基准价(以所有通过初评审查的申报电价算术平均值为基准价)的,得20分;低于基准价的,每降低0.5分钱加1分,加至28分止;高于基准价的,每增加0.5分钱扣1.5分,扣完为止。

4

储能配置

10分)

储能配置比例及建设模式(10分)

配套储能规模占电站装机容量0%20%,储能时长不低于2小时的,得2分;不低于4小时的,得5分。配套储能规模占电站装机容量20%以上,储能时长不低于2小时的,得5分;不低于4小时的,得8分。

承诺支持张掖市统筹共建储能设施的,得2分。

5

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42分)

产业协同效果(16分)

申报企业有与已在张掖可靠落地产业投资意向企业有效协同,且有必需支撑性文件的,制造类产业类得11分,其他产业得8分。

促进本地消纳的,得2分。

已落地的,得3分。

产业协同强度(15分)

申报企业有与已在张掖可靠落地产业投资意向企业有效协同,协同产业投资强度达到申报项目25%的,得4分;40%的,得10分;50%及以上的,得15分。

产业先进性(11分)

根据产业类别、产品单一核心技术指标(根据产品类型,考核效率指标或产业链保障能力)。

从上表评价要素分析,企业实力、技术方案、储能配置三方面各企业所占的平均得分相近,无明显差距;关于“电价部分”张掖市规定“保障小时数内电价执行2021-2022年度甘肃省风电光伏总规模中酒泉、嘉峪关、金昌和武威河西四市保障小时数上网电价平均值。保障小时数外以参与电力市场电量的上限价作为竞争配置的主要竞争条件,各项目申报的上限价由项目单位自行确定,但不得高于甘肃省燃煤发电基准价”,因电价为保证项目收益率的关键指标,本项分差各企业也不会太大,最大分差在8分左右;关于“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方面,产业协同直接导致分差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无产业协同时,将直接少得42分,作为“五大六小”的电力企业,即使在前四项中取得了一定优势,面对产业协同方面的巨大差距,注定逃脱不了“出局”的结果。由此看来,竞争性配置评分中起决定性的评价要素为产业协同为地方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2新能源电力企业面临的挑战

从目前的已公布的金昌市、张掖市、武威市、酒泉市“十四五”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结果来看,金昌市新能源指标共2400MW,“五大六小”电力企业通过产业引进方式,获得新能源指标800MW,占比33%;张掖市新能源指标共2400MW,“五大六小”电力企业通过产业引进方式,获得新能源指标800MW,占比33%;武威市新能源指标共2000MW,“五大六小”电力企业通过产业引进方式,获得新能源指标700MW,占比35%;酒泉市已公布的550MW新能源指标全部由生产制造业企业取得。

由此来看,产业协同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新能源指标获取的关键因素。作为传统的“五大六小”电力企业,几乎均以发电运维为主营业务,面对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调整,给这些电力企业在新能源项目发展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现实困难。面对新形势,要求传统型电力企业不得不改变发展思路、拓宽产业结构、联合产业单位,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探寻政府“所思、所想”与电力企业“所能”的最佳契合点,进而推动新能源电力企业在新环境下获得新发展。

3“双碳”目标为新能源电力企业带来的新机遇

作为新时代的新能源电力企业,必须深入贯彻党中央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要求,认真履行电力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新能源电力企业必须牢牢把握“30▪60”“双碳”目标带来的新机遇,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新能源项目发展工作。

3.1荒漠化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2022年1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的通知,涉及甘肃区域的主要有两个大基地项目,分别为腾格里沙漠基地河西新能源项目和巴丹吉林酒泉西部新能源项目,项目规划容量均为1100万千瓦新能源,配套建设400万千瓦调峰火电。其中,腾格里沙漠基地河西新能源项目已明确外送落点为浙江,且已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

面对新机遇,新能源电力企业一方面需从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加大与甘肃省政府对接力度,帮助政府积极推动巴丹吉林酒泉西部新能源项目外送落点尽早落地,有实力的电力企业可牵头推动外送落点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政企关系,将企业新能源发展思路、开发优势很高的融入政府发展规划中,力争与省政府签订新能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另一方面需做好基础性工作,如要与省内有实力的电力企业、行业内技术领先的产业链头部企业组建开发联合体,扎实做好前期资源排查,按照多能互补开发思路,高起点高规格编制甘肃腾格里沙漠大型风电光伏外送基地规划方案;为切实提高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联合送端、受端调峰电源企业,统筹解决消纳受限、电价优势不足、新能源供应不稳定的系列问题;联合周边区域内煤炭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调峰煤电企业起到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还可以联合投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电站等方式,缓解地区枢纽变负载率,提高变电站运行可靠性,为电网提供调频、调峰服务,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在规划实施方案中,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优化完善沙漠生态治理、修复方案,确保生态治理、修复方案与新能源基地方案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见效。

3.2竞争性配置新能源项目

截止2020年底,甘肃省新能源项目(不含水电)总装机2339万千瓦,其中风电1373万千瓦、光伏966万千瓦,根据《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底,甘肃省新能源项目(不含水电)发展目标为总装机8022万千瓦,其中风电3853万千瓦、光伏4169万千瓦,风电、光伏年均增幅分别高达22.92%、33.97%,即使在除去大基地项目所占容量后,甘肃省新能源项目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附表3:甘肃省“十四五” 时期新能源发展主要目标(不含水电)

项目

单位

2020

2025

年均增

风电

万千瓦

1373

3853

22.92%

光伏发电

万千瓦

966

4169

33.97%

合计

万千瓦

2339

8022

28.45%

按照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预计“十四五”期间新能源项目指标获取仍将以竞争性配置为主。因此,新能源电力企业需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主动作为。一方面按照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相关要求,坚持“因地制宜、一市一策”原则,紧盯各地市产业发展规划,摸排现有产业发展现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精准引进补链、延链产业项目;另一方面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发挥好集体智慧和固有资源优势,明确重点区域及重点项目,落实好项目边界条件,研究谋划联合体合作方式,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千方百计引进产业落地,力争获取新能源项目开发指标。

3.3新业态、新模式合作项目

新能源电力企业可通过开展新业态、新模式项目,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新型产业、增加电力消纳,以此来争取新能源项目开发指标。一是履行企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在满足企业效益前提下,设身处地为地方政府、当地农牧民着想,优先雇佣当地低收入人群参与项目建设、电站运维,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创新帮扶方式和途径,通过“板间养殖”的方式开展适当规模化的畜禽养殖,提高农牧民收入。二是传统的电力企业可借助自身的电力技术优势,投资建设如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相变储能等各类先进储能电站,以满足新能源项目规模化的接入电网、电力削峰填谷、参与调压调频、发展微电网等方面的需要。三是有条件的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开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能源电量消纳能力,提升电网系统调峰能力。四是有条件的电力企业也可投资建设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 加大线性菲涅尔式、塔式、槽式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关键设备技术攻关,提升太阳能光热发电全产业链设备制造能力,推动太阳能光热产业的自主化国产化, 助力地方打造太阳能光热产业示范基地。五是联合氢能产业头部企业,加快推进电解水制氢试点,有序推动制氢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高温制氢装备、加氢催化制精细化学品相关产业发展,推广绿氢冶金、绿氢化工项目, 促进减少工业碳排放,助推制氢、氢存储、氢运输、加氢站、氢燃料电池“五位一体”的氢能产业园建设。六是结合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国家枢纽节点建设规划, 联合具有大数据建设领先水平的企业,布局开展集约化、 规模化、 绿色化的大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集群,同时以东数西算工程项目为抓手, 积极打造大型绿色数据中心集聚区, 增大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提高算力资源跨域调度服务水平。七是有效结合各地区工业园区用能,积极探索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应用,联合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3.4地企联合拓宽新能源项目获取途径

随着甘肃省新能源产业项目的不断引进落地,在区域内难免会出现同质化竞争,给已引进的产业势必会造成发展困境。新能源发电企业可以从源头着手,联合地方企事业单位引导政府逐步调整产业引进范围和项目,以帮助解决地方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例如在依法合规前提下,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民生保障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项目,最终得到政府认可,以此来争取新能源项目开发指标。

4结语

作为以发电为主营业务的传统电力企业,在面对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时,需要集思广益、调整结构、千方百计、主动作为,牢牢抓住“30▪60”“双碳”目标带来的发展机遇,将电力企业新能源发展思路、开发技术优势很高的融入政府整体发展规划中,切实将政府“所思、所想”与电力企业“所能”结合起来,在助力地方实现“双碳”目标,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很好地带动新能源电力企业发展“驶入”新赛道、实现新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