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量                

/ 2

较量

文/魏龙(陕西)

小刘和阿菲是一对闺蜜,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形影不离,在四十多的黄金年华里,谱写了一曲精彩的华章,也留下了生动感人的"刘言菲语”。

天真的较劲

小刘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本厂子弟学校就读,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尖子生。

一天,班里来了个新同学,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涟漪阵阵。

这个插班生阿菲与众不同,不但父母是科研高级人员,而且打扮文雅清新脱俗,性格开朗活泼,不但人漂亮,活动能力超强,据说成绩特别优秀。更为巧合的是,竟成了小刘的同桌,真有点来者不善之兆头了。

这不,才来几天,那入时的衣着打扮,优雅的言行举止,配合她那苗条的身材和姣美的面容,极具挑逗和煽情的魅力,成了同学们模仿和追逐的对像。

一下子,被誉为姣姣者的小刘就暗然失色了,这还得了,惊慌失措之中,小刘暗暗使劲。

哼,阿菲,你赚足了眼球,那就比学习吧,我就不信,教材和进度的差异,你能跟得上?骑驴看账本——走着瞧,期中、期末学习成绩,看谁名列前茅!

始料未及,这总成绩出来,两人竟不分上下。小刘就纳闷了啦,平时只见阿菲忙得手忙脚乱,又抄课本又抄题的,怎么你也得落下一段距离的,算你狠。

这下,全班师生对她们的关注,按成绩在她们俩的身上飘来扫去,引起极大兴趣了,同时也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恢复高考才三年,全社会重教育,该校一九八一年,这班近70名考生里,高考上录取分数线的高达七人,她俩一举成名:高考状元,而且并列第一,可喜可贺。

鲜明的竞争

她俩填表也要填同一个学校,同时被该名校录取。但小刘理科,阿菲文科。

这两状元像进入长跑竞赛跑道,众目暌睽下均使出绝招,看谁有能耐?

小刘以工人阶级"先锋队",当上了班长兼学生会劳动部长;阿菲以知识分子"小资",当上了学校团委文体部长。这对明着是好姐妹,背着在较劲,博取着青春的美丽光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交际舞在大学开始盛行,风靡全国的电影《小花》、《少林寺》,电视剧《上海滩》《排球女将》,这些都对当时年轻人的精神和思想,有着巨大的鼓动和启蒙。

小刘除重视学业,课余积极为同学服务,举办班里文体活动,组织春游,帮扶有困难的同学,但经费也就是几百元,活动也少而小,暗淡无光。而阿菲呢?给全校师生放电影、电视剧,组织大型文体活动。经费随便几百、上千近万元。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简报和报刊上,尤其是大型文体活动现场,不断展现阿菲的风姿音貌,风光无比呀!

更为甚者,走出去请进来,阿菲常与名人名星接触留影,电台电视台常常报道,知明度越来越高。我算啥,小刘想:人家台上我台下, 人家指挥我参与,连入党也是阿菲先入。

这奇葩的挑战啊,我岂是她的对手!

既生瑜何生亮!她们俩接触的越来越少越陌生了。小刘白天晚上在专心学习之外,满脑子都是阿菲的声音和身影,她茶饭不思,想不通,失眠了,患上了抑郁症,住院了,她休学了!

一年后,小刘复学,已是面目全非,从前的光环不再,无颜与阿菲相见。阿菲却以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形象,留校任教,兴高彩烈地欢送毕业生欢迎小刘之类的新生。小刘因休学,留一年级,叫了阿菲一年老师,毕业分配回到生她养她的厂里工作。

人生的较量

高中的同班同学,没有考上大学的,大部分考上了本厂的技工学校,那是中专学制。其余同学去当兵,或招工进企业、事业、机关当了工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年代,知识分子吃香,中专以上毕业的同学,都成了各行业的国家干部,先后提拔任命。企业有学校医院食堂住宅楼,有许多内部生活补贴,许多同学陆续住进了住宅楼。中专生的基本工资27、50元,但企业的福利待遇高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他们仅每月收入最低300多元,最高达近500多元。小刘晚两年工作,同学有的成了她的顶头上级,逐步成了高层上级,常对她示权炫富,吆五吆六。

小刘回厂工作,大学文凭,进了技术部,基本工资70元,企业工资改革早了十几年,她月收入已达近400元。与父母兄妹团圆,在这千亩地里工作生活,虽然平平淡淡,却也无忧无虑其乐无穷。很快,找了个厂里满意的大学毕业生结婚成家,住进住宅楼。虽然跨出厂区就叫外出,但全家老小团圆,平安幸福。

阿菲留校,月基本工资多年70元,却住的是两人单身宿舍,从助教晋升到讲师,找个副教授结婚成家,也不过住进单身宿舍的一间房,做饭在门前楼道,生活用水和解手去楼层水房,水房的左右是男女厕所。丈夫英俊潇洒,精通学术,但为晋升教授被人挤脱,为竞争系副主任挂空,一气之下,出国留学,留下阿菲母子相伴。后来,丈夫加入外籍,带走了儿子,儿子争气地在国外上完研究生又上博士,阿菲家成了同学们羡慕的高级知识分子之家。

多年后,她才搬进没有房本的高校住宅楼,取得了成人教育硕士研究生、博士生、高校教授身份,基本工资职称课时科研多项高收入,有专著,丈夫还为她买了进口名牌私家车,可谓风光无限。

人生莫过如此,夕阳近黄昏的阿菲,风韵尤存,魅力靓丽。但全家无法团圆,丈夫多次提出离婚,自己住院儿子都不在身边,高处不胜寒呀,同学们扼惋叹惜......

岁月如梭,俱往矣!这70多位高中同班同学的人生写照,有人绞尽脑汁竞争较量有胜有败,有人淡泊宁静致远,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启迪着人生活着的意义——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为了某种理想和梦想而不懈努力,形成了人生的万花筒,成了当事人聚会饭后茶余的趣闻,也是一道不可淹没的风景!

作者简介:魏龙,1964年生,中共党员,陕西省西安市人,香港硕士研究生,宝鸡市委老干局干部,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许多有哲理的诗词、杂散文、小说、文学评论等在[王蒙文学院专栏]签约作家诗人、[青年文学家]、[陕西日报]等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及国内外多家公众号平台发表。在[当代文学家]金秋杯全国征文鲁迅文学荣获创新奖优秀奖、瑞冬杯国际征文荣获精英人才暨伯乐奖、星夏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中,小说荣获三等奖。在夏之韵中国作家精品榜、国际诗人杰作榜、华夏文字精髓榜三榜合一文学大赛中荣获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