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姓名:李铭

单位:吉利学院  邮编:641419

摘要: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和实施差异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声乐教学体系和人才建设有积极影响。通过应用声乐心理学理论,可以深入探索声乐艺术与心理因素的关联,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声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声乐;心理学;教育

一、引言

在传统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运用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学生展开系统的声乐教育,是声乐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声乐心理学专注于研究和探索从事声乐艺术的个体的心理因素。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从尊重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中积极的心理要素,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声乐教育中运用声乐心理学理论的实际意义

(一)声乐心理学与声乐艺术活动密不可分

声乐表演依赖于人体的腹腔、口腔、舌头等器官来产生声音,并借助呼吸来调控音调的高低以及声音的变化,从而创造出优美的音乐。从这一角度来看,声乐艺术可以被视为一种物理活动[1]。然而,声乐活动也会受到歌唱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一旦歌唱者的情绪发生变化,音乐也会随之改变。此外,歌唱者的感官、动作和想象力等方面也会对其演唱产生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声乐艺术也必然受到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鉴于应用心理学在艺术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声乐心理学与声乐艺术活动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依存。

(二) 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这导致各地的教育体系相继引入了声乐心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乐艺术。通过学习声乐心理学,学生可以从心理上理解自己对声乐艺术的认知和体验。他们将通过心理调适和认知重塑确立正确的声乐艺术理解,同时认识到身体对音乐的感官、记忆和想象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学生就能学会将身体和心理的因素融合起来,在演唱过程中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机制,从而提升自己在声乐艺术上的水平。

(三)声乐心理学对于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声乐学习者不仅需要掌握声乐表演技巧,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和传承意识。为此,教育应该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提高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根本诉求,了解并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同时,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快速变化的学习环境和挑战[2]。此外,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不仅在声乐艺术上取得进步,还在创新和传承方面展现出独特的能力。

三、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提高声乐教师的心理素质

在声乐教学中,拥有优秀的老师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引领。为此,声乐教育需要注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特别是注重培养教师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自身情况有全面的认识,清晰了解自己的情感发展、兴趣爱好和能力。只有在对自己有了一定的把握后,教师才能将丰富的情感和心理活动运用于声乐表演和教学中。

此外,声乐教师在承担声乐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声乐艺术的传播者,对学生和教育事业都怀有慈母般的关怀之心。声乐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解答他们的疑问,使他们在声乐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在我国高校声乐教育中,声乐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合理组织声乐教学活动。随着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他们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声乐课堂与普通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意见征集、面对面沟通、投票等方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活动。

除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声乐教学中的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注意他们的情感和感官体验。对于学生遇到困难的部分,教师应反复讲解和练习。例如,在花腔女高音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花腔女高音的音域跨度大、曲调起伏大,初学者很难把握。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呼吸、跳音等技术层面去掌握,并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和学习,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

(三)实施差异化教育

声乐教学涉及学生的心理素质、年龄、性别和智力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效果上的差异,尤其在声乐教学中这一差异更为显著。即使是同样的语调和女生,由于声音的音区不同,她们的唱歌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差异化教育的方式。

不同学生在情感、认知和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有所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智力水平选择适当的歌曲、练习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男生和女生在声音的产生和发展上存在着生理和音域上的差异,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和发挥自身的声音特点和潜力

[3]

差异化教育的目标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经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声乐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声乐才华,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声乐学习中取得进步和成功。

总结

声乐心理学是将声乐艺术和心理学的理论相结合,将其应用于音乐教学领域。它被视为声乐教学中的一项重大突破。运用声乐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在声乐艺术中的心理活动,从而更科学地安排声乐教学。

参考文献

[1]陈丹.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当中的实践运用[J].戏剧之家,2022(24):145-147.

[2]马智良.声乐教学中对性格色彩心理学的融合运用[J].艺术家,2020,000(011):P.102-102.

[3]任若瑜.声乐心理学视域下的声乐教学开展探究[J].大观(论坛),2021,000(009):P.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