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县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123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医药参芪益心汤加减方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参芪益心汤加减方进行治疗。结果:施治前中医症候积分、6MWT 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6MWT为观察组更高,中医症候积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22%,对照组为83.33%,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医药参芪益心汤加减方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运动耐力,并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参芪益心汤加减;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多与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机体炎症性反应、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等因素有关,从而使患者出现心肌损伤,表现为心肌结构以及功能的异常改变,心室泵血能力以及充盈能力减弱,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体液潴留、身体乏力等。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尽快改善其临床症状,避免心室重构,降低患者的住院率以及死亡率[1]。目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采取西医治疗,例如调整生活方式及去除诱因并合理应用西药等,虽可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然而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中医将慢性心律衰竭归入到“胸痹”等范畴之中,并且认为其发生往往与情志内伤以及邪痹心脉等因素有关[2]。本文将着重探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应用中医药参芪益心汤加减方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慢性心力衰竭,样本数量7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6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9例、17例;年龄最低52岁,最高78岁,均值(65.6±5.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7年,均值(3.2±0.6)年。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0例、16例;年龄最低53岁,最高76岁,均值(65.7±5.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6.5年,均值(3.3±0.5)年。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例如结合病情给予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以及洋地黄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益心汤加减方进行治疗,基本方为:桂枝、甘草以及制附子均各为10g,丹参、麦门冬、五加皮、赤芍、五味子以及葶苈子均各为15g,太子参和黄芪均各为20g。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例如气虚显著者将方剂中黄芪增至30g,同时添加人参16g,有瘀血表现者添加玄参、核桃仁各15g,对于阳虚表现者需要将方剂中桂枝以及制附子用药剂量增至15g,具有水停表现者需增加大腹皮、泽泻以及猪苓各10g。中药煎煮并取汁300ml,每日服用1剂,分为2份在早晚餐后加温服用。2组患者均于治疗1个月后评估疗效。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并对其进行6分钟步行距离实验(6MWT),评估其运动耐力。其中中医症状有呼吸困难、水肿以及气促等,均为0~3分,统计中医症候积分。(2)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同时心功能分级恢复正常或提高2级;有效:症状体征缓解,心功能分级提升1级;无效:病情未改善或持续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症候积分、6MWT组间横向对比
施治前中医症候积分、6MWT 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6MWT为观察组更高,中医症候积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
表1 中医症候积分、6MWT组间横向对比(±s)
组别 | 例数 | 中医症候积分(分) | 6MWT(m) | ||
施治前 | 施治后 | 施治前 | 施治后 | ||
观察组 | 36 | 8.16±0.53 | 1.62±0.31 | 172.53±15.16 | 335.62±19.97 |
对照组 | 36 | 8.15±0.55 | 3.01±0.35 | 173.06±15.20 | 256.37±18.52 |
t值 | 0.925 | 5.143 | 0.896 | 16.352 | |
p值 | 0.309 | 0.021 | 0.180 | 0.000 |
2.2临床疗效组间横向对比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22%(35/36),其中显效20例,有效例15,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3.33%(30/36),其中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
3讨论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较高,西医治疗主要为强心、营养心肌细胞以及利尿等,能够改善其临床症状并提升心肌细胞血流灌注,然而综合疗效仍有待提升,部分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差。中医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手段较多,其中中药口服的应用最为广泛,患者的接受度高以及疗效确切,并且用药安全性良好。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参芪益心汤加减进行辅助治疗,此方剂当中包含黄芪、桂枝、赤芍、丹参以及附子等中药,有利于温阳补气、活血化瘀以及利水通络,对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增强身体机能以及改善全身血液运行状况等有重要价值
[3]。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后积分低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实验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该中药方剂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整体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医药参芪益心汤加减方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运动耐力,并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马宁卓. 参芪益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价值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3,29(9):85-87.
[2] 朱明军.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与思考[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7):902-907.
[3] 周阳,杨冯静,张明玺. 心力衰竭中医药干预的研究现状[J]. 当代医药论丛,2023,21(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