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基层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心理护理对基层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的影响

石蕊

迁安市赵店子镇中心卫生院 河北省迁安市0644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基层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对照试验设计。本研究选取100名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依从性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1),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采用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优于未采用心理护理的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论:对基层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依从度和健康水平,在临床工作中应予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基层医疗;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实践效果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随之老年慢性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他们长期面临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困扰这对疾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在基层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在这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而言男性59例女性41例入选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平均年龄为67.45±3.05岁。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了以下心理护理干预:首先,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特点以及疾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评估,了解他们在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然后,护士会采取亲切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分享一些积极的经历来激发他们面对疾病的希望。此外,护士还会定期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如手工制作、音乐会等,通过这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改善他们的心情。同时,护士也会引导患者学习一些简单的减压技巧,如深呼吸、想象放松等,帮助他们纾解日常的焦虑情绪。对于那些长期抑郁的患者,护士会进行个别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找到面对疾病的内在支撑。必要时,护士也会建议患者咨询心理医生以获得更全面支持。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首先护士会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比如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同时利用图片等形式使患者能够清晰掌握病情变化。其次护士会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基础的治疗护理如监测生命体征、给药、伤口处理等。在此过程中护士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患者服药的时间、剂量及注意事项,以防止误用药物。此外护士还会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比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饮食结构的平衡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同时护士也会提醒患者定期返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计划

1.3  评价指标

分别在100例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措施前后,首先,采用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和抑郁状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展开定量分析这两个量表均采用量化得分来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客观评价干预效果。其次调查了患者的临床依从率情况。依从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完全依从和基本依从之和占总人数的比例可以反映患者治疗配合程度的变化。最后,还采用一份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学者设计的调查表来评估患者对自我保健及照顾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用 Likert 5级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和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调查,以100分为总分,较高的分数表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对计量资料如SAS、SDS评分以及健康知识得分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然后,采用t检验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干预前后各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通过对照试验,对比了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与未采用心理护理的对照组在护理前后两时期的心理状态。表1结果表明,护理前两组间 SAS及 SDS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1);经过护理后,观察组 SAS、 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01)。这表明,在实施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在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下降不明显,说明未采取心理护理无法很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总之,这表明针对基层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1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比较(x±s

分组

n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观察组

50

58.76±3.80

36.57±2.31

55.10±2.56

29.53±4.75

对照组

50

59.08±2.67

39.56±2.20

54.86±3.28

36.76±3.52

t

0.463

6.537

0.147

10.483

p

0.732

<0.001

0.863

<0.001

2.2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根据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完全依从治疗的患者有45依从率为90%对照组为37依从率为74%。两组在完全依从人数和依从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采用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优于不采用心理护理的对照组。由此可见,心理护理能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信念从而提高依从医嘱和治疗方案的积极程度。

2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对比

分组

n

完全依从人数

依从性

观察组

50

45

90.00%

对照组

50

37

74.00%

p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对比

根据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20.65±3.46对照组未采用心理护理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25.43±2.35两组在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为此,心理护理通过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纠正其不正确的认知偏误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和接受疾病从而减轻疾病带来的不确定感。

3 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情况对比x±s

分组

n

疾病不确定感评分

观察组

50

20.65±3.46

对照组

50

25.43±2.35

p

<0.05

2.4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情况对比

根据表4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满意的有2958%较满意1122%总体满意率为80%对照组满意的有2346%较满意1020%总体满意率为66%两组在不满意率和总体满意率上差异均显著p<0.05),表明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由此可见,心理护理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不确定感从而使患者更加信任和依赖医护人员满意度自然提高。

4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情况对比[n%]

分组

n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体满意

观察组

50

2958.00

1122.00

1020.00

4080.00

对照组

50

2346.00

1020.00

1734.00

3366.00

p

<0.05

<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基层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其依从医嘱的能力降低疾病带来的不确定感从而提高治疗满意度这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参考。这可能与心理护理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影响有关首先心理护理通过个性化评估和指导能够深入了解每个患者的心理需求并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比如运用语言艺术减轻焦虑或组织文娱活动分散注意力等这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心理教育帮助患者全面和正确地认识疾病并学习自我管理技巧这不仅增强了他们面对病情的信心也提高了依从医嘱的积极性。此外心理支持通过建立良好的患医关系也增强了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的信任和满意度。他们往往会更愿意主动配合治疗。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扩大样本,进行多中心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兰.心理护理对基层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3,33(10):211-213.

[2]徐玉芳.心理护理对基层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7):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