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8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策略

刘中磊

身份证号:37232319880327332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逐年增长,整体社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并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给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在简单介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对行之有效的城乡融合发展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规划 ;人才培养策略

引言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情况,从政策制度、资金资源等多方面入手,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大力支持,它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国土规划、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多处治理问题,为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与此同时也必须要看到,由于起步时间比较晚等问题的影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效果目前仍然不能尽如人意,只有对本课题进行分析,才能在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保证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终水平。

1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1.1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

当前,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并无统一的看法,本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理解将国土空间规划理解成在基于我国战略发展方向与经济发展前提下,对一定区域的社会、自然资源、经济等因素全面考量的基础上,对涉及国土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等活动开展科学规划的总称,由此可见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种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重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除了包含合理布局国土空间,还需要合理地开发利用、整合规划空间。就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来看,在形式上呈现出典型的横向与纵向相互渗透的特征,而从内容上看,又呈现出交叉、重复等特征;从标准上看,又呈现较高的复杂性,正是这些特征加大了规划的难度。

1.2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构成

制定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不同的区域功能定位,实现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针对国土空间实行分类管理政策。“三区三线”协同划定。基于国家和省级层面,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划定“三类空间”与“三条红线”。从城市层面分析,为了确保国家与省级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到实处,实现生态与农村“两类空间”的细分和生态保护与永久农村地区“两条红线”的细分,在此基础上明确城镇建成区及其边界,从城镇建设安全与城镇土地开发效率的角度对城镇刚性增长边界与弹性增长边界进行划分。植入空间要素。国土空间规划,本质是科学利用与规划空间要素,如高效利用政府管辖区域中的空间,同时还需要实现各种资源的分享与使用。由此可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有效植入各类资源要素是核心所在。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为例,在讲授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土地供需预测、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水利用地规划、基本农田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及具体案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土地利用基础数据(脱密处理),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国土空间规划融合了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导致学生目前具备的土地利用规划技能难以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需求。因此,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替代原来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总学分2.5分(实践学分1.5分),实践学分占比有所增加。“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教学中,在对学生讲授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国土空间体系框架、具体编制程序、内容等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已公示征求意见的国土空间规划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云南师范大学需与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等承担空间规划编制的单位合作,搭建学生实践学习平台。通过实习,学生系统掌握了国土空间规划专题研究、规划文本编制及相关图件绘制等综合技能,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核心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形成兼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2.2针对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知识更新策略

《若干意见》中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是加速发展绿色环保产出和生活方式、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管理、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所以城市规划制定人都应该在全面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含义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理解土地空间规划体系所反映出的生态建设优先原则、发展的政策导向。规划师除从资源科学视角,掌握资源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评价标准与使用办法以外,还应着重对城市区域规划范畴内的各种资源,主要是土壤、水域、森林生态、海洋、矿藏、气象等资源,及其周围区域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在资源保护发展和合理使用中面临的重点问题等加以全面认识。跨区域承接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各项任务,一方面改变了我国城市规划科技能力分配不平衡的状况,确保了科技力量薄弱的地方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城市规划科技服务;但是,与原土地利用规划中主要由国家体制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单位或所在地人民政府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业务不同,由于长期以来由一个规划编制单元同时担负着某地区的城市规划编制任务,规划编制单元往往可以对规划区的土地资源、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地政府的施政思想与发展要求等基本状况十分了解,同时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有关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所需要的基本信息与统计资料。与之比较,突破属地限制承接规划编制任务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另外,也有专家在预判了本次土地空间规划改革后认为,规划的市场范围和城市规划高等院校服务腹地将会产生一种全新的特性一面向特殊区域的持续服务和理论输出也将成常态。所以,对于现阶段突破属地限制介入某地区的土地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城市规划人,更需要注意补充对该地区土地空间要素和土地空间利用规律的有关专业知识,这对将来进行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的工作任务将大有裨益。

2.3树立服务乡村规划人才培养的“德”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农村、爱农民,奉献乡村规划建设的情怀。湖南科技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目标,培养具备城乡规划师职业道德和学科素养的人才,除了在学校公共课程中教导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等,还在专业课程中渗透爱农村、爱农民,为乡村规划建设做奉献才智的情怀,明确作为一名乡村规划人才应该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精准施教,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职业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学科素养。城乡规划专业建立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导师制,通过导师制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导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帮助学生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引领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导师制有助于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引导学生走正确且合适的专业道路,并给予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建议。

结语

空间规划的编制人员必须在充分认识某项规划的总体目标与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本次规划所涵盖的国土空间基本要素,希望在多专业背景的团队协作中,不同学科背景的城市规划师间能够更有效交流、取长补短、融合创新,城市规划师们在进行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时能够利用综合思考的力量更全面的剖析问题,从而提供最佳的策划方法。

参考文献

[1]肖颖,申峻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规划编制人员的知识更新策略[J].规划师,2021,37(12):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