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昆华医院 血液内科 云南昆明650301
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在血液科就诊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予以风险管理,对比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增高,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在血液科的日常护理工作中,运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科;护理安全;影响
血液科在医院科室中具有特殊性,其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凶险,且治疗难度较高,收治的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上述多种因素导致血液科风险事件频发[1]。护理风险是指在医院内护理患者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活动的进行往往伴随着护理风险,风险的客观性导致其无法完全避免。通过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医疗护理活动中的风险,将风险程度控制至最低水平,减少医疗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保障病人的安全[3]。本文旨在探究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血液科就诊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7~69岁,平均年龄(44.63±9.83)岁;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5~71岁,平均年龄(45.27±8.6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平衡性良好,符合统计学要求(P>0.05)。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予以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创建风险管理小组。由血液科护士长担任风险管理小组组长,负责组建风险管理小组,进入小组的组员需进行风险管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培训,便于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知识水平。同时应加强护理安全的分析,以便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在此基础上制定防范与处理解决措施,促进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4]。②强化风险管理和预防意识。血液科应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和预防知识的培训活动,以期提升科室内风险管理知识的掌握,帮助护理人员建立科学的风险预防意识,培训后再予以考核。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制度,强化分级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护理文书等相关文件性书写进行严格检查,培养护理人员风险事件如输血反应、跌倒、坠床的处理能力及预防能力[5]。如输血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关注患者输血期间和输血后有无发热等不适,如有异常,需立即加快现场处理并通知主管医师。③病区环境安全管理。保持病房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每日对病房进行通风和消毒。病情危重的患者尽量安排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便于及时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检查床栏的完好性,并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预防坠床,保证地面洁净无积水积液及油渍,预防跌倒[6]。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普及。可将风险较高的管理项目列入安全教育手册中,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讲解该手册,便于家属和患者日常进行预防。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护理质量评分护理部检查和护士长检查两个部分构成,满分为100分。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当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护理质量评分 | 患者满意度% | |
护理部检查 | 护士长检查 | |||
对照组 | 41 | 82.45±5.38 | 79.83±5.52 | 34(83.3%) |
研究组 | 41 | 91.98±4.42 | 89.35±5.73 | 41(100.0%) |
t/X2值 | -8.764 | -7.662 | 7.653 | |
P值 | <0.001 | <0.001 | 0.012 |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组别 | 例数 | 跌倒 | 坠床 | 输液反应 | 不良事件发生率 |
对照组 | 41 | 3(7.3%) | 1(2.4%) | 2(4.9%) | 3(14.6%) |
研究组 | 41 | 1(2.4%) | 0(0%) | 0(0%) | 1(2.4%)) |
X2值 | - | - | - | 6.474 | |
P值 | - | - | - | 0.026 |
3讨论
血液科患者病情往往较为复杂,治疗不易,且具有反复性,住院时间往往较长,且由于血液科多数疾病治疗涉及药物化疗、激素冲击等,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患者的不适感增加,从而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加之部分护理工作的不到位导致医疗纠纷,风险事件频发。在这种医疗环境下,护理风险管理应运而生。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
[7]。本研究将风险管理应用于血液科的日常护理中,结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增高,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 05)。
综上所述,在血液科的日常护理工作中,运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邱滔,金建江.医院血液科感染管理风险因素监测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3):145-147.
[2]李丹,杨攀,李碧香.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6):164.
[3]马桂英,张新磊.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5):103-104+109.
[4]周香芹.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2):1-2+5.
[5]蔡冬媛.血液科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5):171-173.
[6]施秀儿.血液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7):166-167.
[7]刘波.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