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41309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200名进行婚前检查的女青年,入选女青年均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女青年对于艾滋病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变化。结果:①本组女青年干预后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意义(P<0.05);②本组女青年干预后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优于干预前,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女青年对于艾滋病健康知识的认识,改变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排斥、歧视心理,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婚前女青年;艾滋病;健康教育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1]。近年来随着我国女性艾滋病患者的逐年增长,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也不断提升[2]。因此需要在女青年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艾滋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女青年对于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做好预防措施,阻断艾滋病的发生与传播[3]。为了观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200名进行婚前检查的女青年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200名进行婚前检查的女青年,年龄为19~35岁,平均为(26.3±4.5)岁。入选标准:年龄在18~35岁,进行婚前检查的女青年。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的女青年。
1.2方法
入选女青年均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具体措施为: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观看宣传视频,定期组织艾滋病讲座,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包括艾滋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多发人群、危险行为、临床症状、并发症、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等方面知识。
1.3观察指标
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女青年对于艾滋病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变化。本次研究采用的艾滋病健康知识问卷调查量表总分为100分,≥80分为优,60~79分为良,<60分为差;采用艾滋病患者态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三个维度:恐惧、排斥、歧视,每个维度共计5个主观选项,三个及以上主观选项打钩即可评价存在恐惧、排斥、歧视情绪。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组女青年干预后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本组女青年干预后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本组女青年干预后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组别 | 优 | 良 | 差 | 优良率(%) |
干预前(n=200) | 125 | 63 | 12 | 94.0 |
干预后(n=200) | 88 | 77 | 35 | 82.5 |
X2值 | 5.465 | |||
P值 | 0.044 |
2.2本组女青年干预后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变化
本组女青年干预后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优于干预前,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本组女青年干预后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变化
组别 | 恐惧 | 排斥 | 歧视 |
干预前(n=200) | 126(63.0) | 151(75.5) | 88(4.0) |
干预后(n=200) | 85(42.5) | 92(46.0) | 43(21.5) |
X2值 | 5.231 | 5.326 | 5.431 |
P值 | 0.042 | 0.043 | 0.044 |
3.讨论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主要是由于HIV感染引起,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该病可导致免疫功能缺陷,使得各种机会获得性感染、恶性肿瘤发生率升高,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近年来我国艾滋病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对我国公共健康安全造成较大威胁[4]。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在女青年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
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该病防治的关键,可以提高群众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自觉规避各种高危行为,包括性生活不使用安全套、男男性行为、吸毒等,从而降低艾滋病的发生率。婚前检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女青年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从而树立健康意识,规范女青年的生活行为,尤其是性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保护措施;同时可以改变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从而减少对艾滋病换中的歧视。本组女青年干预后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意义(P<0.05);本组女青年干预后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优于干预前,差异有意义(P<0.05),由此可见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效果好,可以改变女青年对艾滋病的认知及态度。
综上所述,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女青年对于艾滋病健康知识的认识,改变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排斥、歧视心理,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晓燕,俞晓明,刘淑文,等. 舟山市艾滋病健康教育试点高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 预防医学,2022,34(2):203-207.
[2] 郭玉华,熊良圣. 2018年—2021年宜春市女性流动人口艾滋病、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22,31(6):141-144.
[3] 魏春丽,杨斯怡,王永红,等. 女性大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控的意愿和相关行为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5):3546-3550.
[4] AFROZ, TAHMINA, CAMELLIA, SUBORNA, OYEWALE, TAJUDEEN, et al. HIV-sensitive social protection services in mitigating the challenges and vulnerability of the children affected by HIV/AIDS in Bangladesh: a qualitative study[J]. AIDS care.,2022,34(7):894-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