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3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

辛胜1,孟凡旺2 ,高占娟1

1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2 聊城海吉亚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 分析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1月-2023年01月间8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行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各4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即时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过敏性休克、溃疡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药物治疗,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效果更好,应用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可快速止血,提高即时止血率,减少再出血,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消化性溃疡出血;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不良反应

消化性溃疡指的是胃肠道粘膜在一定条件下,被胃酸、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从而出现的溃疡,这类溃疡多发生在男性,主要表现为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前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后者多发生于青壮年。在消化性溃疡中,出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消化性溃疡活动后会出现的一种症状,临床上可以选择常规的药物治疗和镜下止血。常用药物的止血机理主要是通过增加胃部 pH值,抑制胃蛋白酶,并激活血小板的作用,加速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从而起到止血作用[1]。用以上方法处理的溃疡出血性疾病患者,其复发率较低,预后较好。然而,近三分之一的胃溃疡在病理上呈 I、 IIa、 IIb等,即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其再出血率仍然很高。特别是在镜下,可以看到有裸露的血管,大部分都是动脉血管,这些血管的压力很高,如果出现了再出血,很容易造成喷射性出血,而且由于出血量大,还容易导致失血性休克,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2]。因此,相对于常规的药物,内镜下治疗可以成为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止血措施。基于此,本研究观察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01月-2023年01月间8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62.50%),女15例(37.50%);年龄24-64岁,均值(32.80±2.81)岁;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0例(50.00%),胃溃疡出血10例(25.00%),复合性溃疡出血8例(20.00%),其他2例(5.00%)。观察组中,男24例(60.00%),女16例(40.00%);年龄23-63岁,均值(32.88±2.77)岁;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9例(47.50%),胃溃疡出血11例(27.50%),复合性溃疡出血7例(17.50%),其他3例(7.50%)。上述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1)诊断标准:符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8年)中有关消化性溃疡出血诊断标准;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

(2)纳入标准:符合本次用药适应症;存在活动性出血征象;本人知情实验内容,签署同意书。

(3)排除标准:胰管出血;胆道出血;凝血功能障碍;采用手术止血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予以奥米拉唑静脉注射治疗,每12小时1次,每次40mg,严重者每8小时1次,每次40mg,直至止血。

1.2.2观察组

本组予以内镜下注射治疗:使用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Olympus 电子胃镜,型号: GIF-Q260J,抽吸胃内容物,清理黏附着物,观察出血点并定位,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暴露出血灶。使用Olympus 23 G 注射针,在出血部位中间、基底、周边注射药物,行1%聚桂醇(生产厂商: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45)治疗,每点注射1ml,总剂量不超过10ml,注射后冲洗,观察5分钟,无出血即为止血成功。治疗后,予以禁食、抑制胃酸等常规治疗,术后3天复查,观察有无再出血。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止血成功,呕血、黑便等症状完全消失,体征稳定,无生命危险,有效:止血成功,症状明显改善,体征趋于稳定,无效:止血未成功,黑便等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

1.3.2对比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统计两组即时止血、再出血例数,治疗后5分钟后无活动性出血即为止血成功,从止血成功开始,到治疗后3天发生出血为再出血,计算发生率。

1.3.3对比治疗与住院情况: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3.4对比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过敏性休克、溃疡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s)表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以(%)表达,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30(75.00)

10(25.00)

0(0.00)

40(100.00)

对照组

40

20(50.00)

15(37.50)

5(12.50)

35(87.50)

x2

-

-

-

-

5.333

P

-

-

-

-

0.021

2.2比较两组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

   观察组即时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即时止血率

再出血率

观察组

40

38(95.00)

1(2.50)

对照组

40

30(75.00)

7(17.50)

x2

-

5.275

5.000

P

-

0.012

0.025

2.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过敏性休克、溃疡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对比[n(%)]

组别

例数

过敏性休克

溃疡穿孔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0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

40

1(2.50)

0(0.00)

1(2.50)

x2

-

-

-

1.013

P

-

-

-

0.314

2.4对比两组治疗与住院情况

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4:

表4比较治疗与住院情况(IMG_257±s)

组别

例数

止血时间(min)

住院时间(d)

住院费(元)

观察组

40

3.51±1.34

6.10±0.50

6742.72±254.97

对照组

40

11.10±1.27

7.98±1.10

7534.26±547.51

t

-

26.001

9.840

8.289

P

-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不断增加。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与修复作用,如粘液/碳酸盐屏障,粘膜屏障,粘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 EGFR等。消化性溃疡是由一种或多种不良因子造成的,其损害程度超出了粘膜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导致溃疡的发生[3]。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在胃粘膜上皮细胞中,其定植因素与组织损伤因素的联合作用下,一方面,其诱导的炎症与免疫反应减弱了粘膜的防御与修复功能,另一方面,其分泌的胃泌素与胃酸增多,两者协同促进了溃疡的发生[4]。然而, NSAIDs又被认为是另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它一方面会对胃壁造成直接损害,使胃壁上的氢离子逆扩散加剧,另一方面会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使胃壁上的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从而使胃壁上的保护性屏障减弱。除此之外,还有遗传因素、胃和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应激和心理因素、吸烟、饮食习惯、病毒感染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等都会导致消化性溃疡。有15%~35%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或者出现了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在中上腹部的节律性和季节性疼痛,这些疼痛的类型以隐痛、钝痛和刺痛为主,在秋季和春季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会在两顿饭间出现,直到下一顿饭或服用制酸药才会消退,晚上也会有这种感觉。胃溃疡的疼痛多发生在饭后一小时之内,持续一到两个小时就会减轻,直到下一顿饭才会再次发作[5]

消化性溃疡出血(U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急症,其严重出血及并发症占总死亡率的10%左右,其中 UC的病死率更高。近年来,消化性溃疡(UC)的发生率逐渐降低,但其发生率和病死率依然很高,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多采用抑酸、止血和对症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且有很高的再出血率和转开腹率和病死率。所以,迅速确定出血位置,及时止血,对于救治胃溃疡出血,抢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近年来,胃镜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胃镜下止血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有很好的疗效和优越性。聚桂醇是一种具有良好止血和麻醉性、安全性和良好止血效果的新型硬化剂,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6]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对症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胃镜检查和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常用的内镜止血方式主要有:金属钛夹、高频电凝、药物注射和药物喷雾等。对于20%以上的出血区,传统的治疗方法如静脉给药等效果不佳,而新型硬化剂聚桂醇在静脉曲张、囊肿性疾病中被广泛使用,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作用机理为:①通过对血管内皮的直接损害,促使血栓的生成,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堵塞;此外,它还会引起血管周边组织的纤维化,增加血管阻力,减少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和压力,最后造成血管阻塞,起到止血作用

[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即时止血率更高,再出血率更低(均P<0.05),说明内镜下注射治疗止血效果更加理想。与此同时,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中,应用聚桂醇比应用肾上腺素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另外,由于其治疗成本较高,使患者的家庭负担较重。据统计,美国无合并症的胃溃疡出血患者的平均治疗费是3402美元,而有并发症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是5632美元。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少,说明该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经济效益[8]

除了上述提到的治疗措施外,需要指出的是,为保证治疗安全性与有效率,0注意事项:①对于严重失血的患者,消化道积血较多,出血部位不易暴露的情况,可以用2 mL的冰冻生理盐水和2 mL的去甲肾上腺素,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改变姿势,尽可能的吸入药物,让出血部位暴露出来。②将针头从胃镜穿刺管中插入,针头突出胃镜前端3 cm左右,防止针头突出胃镜前端3 cm,防止针头突出太多,造成手术失败[9]。对于有慢性溃烂出血的患者,可以使用一根带有多个套筒的硬质针头来刺破溃烂底部的纤维性组织。③注射针与出血点成45度角,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穿刺针插入粘膜3-5 mm。④注射部位不能过多,2-4个点,每次注射剂量不能超过2毫升,否则会造成周围组织的破坏,或者会使患者出现更严重的不适,从而导致疼痛。⑤针对不同的溃疡性出血,可以选择在溃疡的基底部位直接注入,也可以选择在出血的血管周边注入,也可以选择在可见的血管中进行直接注入。⑥注射治疗对活动性渗血或血管显露者止血效果确切,而对较粗血管出血或喷血者止血效果较差,因此,活动性渗血或血管显露者为注射治疗的适应症,而较粗血管出血或大量喷血者则为注射治疗的禁忌证[10]

综上所述,在胃肠道内窥镜下应用聚桂醇类药物,可以增加立即止血的速度,减少再出血的机率,缩短止血的时间,减少住院的时间,减少住院的成本,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由于样本较少,且没有使用“指派”遮蔽,其结论有待于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董金霞,沈琳,贾景玉.内镜下电凝与钛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7):66-68.

[2]程晶晶,张江春.基于内镜征象的消化性溃疡出血后再出血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临床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2,25(6):605-609.

[3]杨熹,宋冬梅,葛军.内镜下注射矛头蝮蛇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2,20(3):105-107.

[4]李靖,何玉洁,杜善坤.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黏膜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1):123-126.

[5]侯静琳.内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6):172-175.

[6]刘礼剑,黄晓燕,韦金秀,杨成宁,陈广文,李建锋,刘莉,赵一娜,卢杰夫.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21,43(19):2276-2278.

[7]于云.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联合内镜下注射治疗对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9):159-163.

[8]赵冰.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凝血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3):318-319.

[9]黄璠,李军辉.内镜下注射去氨加压素与肾上腺素治疗老年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比较[J].药物评价研究,2020,43(9):1860-1863.

[10]孙旭锐,程卫杰,吴小珑.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联合内镜下注射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20,17(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