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原则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4
/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原则的应用

张瑶

江苏省泗阳县淮海路实验学校

 【摘要】提问有效性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提问有效性”,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下面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来重点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 有效性策略

  一、转化教师认识是前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开展的语言交流是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这一语言方面的交流作用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单纯信息交换为基本目标的沟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提问――回答”。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有效提问,能充分避免“满堂问”的现象,真正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地位,提高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有效提问,能有效帮助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内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方面的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有效提问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要敢于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提问教学模式,思想上对有效提问进行充分的重视。

  二、明确问题所指是关键

  教师在提问时语言一定要清晰,自然表达所要问的问题。问题措辞需要做到简洁明了,这类问题不至于让学生感觉到困惑,这样学生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与表达明确的观点。假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前,连续提问几个问题,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弄不清楚到底需要回答哪一个具体问题,怎样回答。

  比如教师在讲授新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之时,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在书中找到你认为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与英勇跳崖的事迹,明白吗?课文中为什么强调的是仇恨敌人与勇于牺牲的精神?找到其中的原因了没?这几个问题加起来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即狼牙山五壮士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战士的“壮”?。语文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连串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做出回答,学生不明确是应该回答“明白了”、“找到了”还是应该回答“为什么”。语文教师采用这种形式的提问,不仅浪费了课堂上宝贵时间,并且能干扰学生思考与回答。

  三、精确设计问题是核心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做到“少而精”。教师进行提问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对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数量,而是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并能进行主动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之时,数量不能过多。假如设计的问题过多的话,很明显会导致教学从整体上出现分散化倾向,教学整个过程逻辑性势必会冲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很难突出;太多的问题将会缩短学生思考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学生不能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简单的回应,学生思维方面锻炼的目的也会失败。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之时,要注重精,这实际上指的是问题在提出之时,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独创性。然而针对那些记忆与理解方面的问题,大多数的可以省略没必要提问。

  例如在教学《花钟》一课时,有位老师的教学就是不断地问:早上是什么花儿开啊?中午什么花儿开啊?晚上是什么花儿开啊?牵牛花、蔷薇为什么在早上开啊?……如此多的简单的问题,就导致教学整体的分散化。其实这课只要抓住一个问题就足矣。即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花的时钟,他的做法真妙。请同学想想,你认为他的做法妙在哪里?只要这一个问题,就有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2.问题设计要合理有序。高效教学一定要有条理性,教师需要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行为目标与学生教学水平来确定提问问题,并且学会使用不同的问题提问的顺序。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救助车夫”这一内容时,要达到让学生领悟鲁迅先生那爱憎分明的品质。可先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读课文,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下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从文字、从画面,由抽象到具体地感受鲁迅先生对车夫的爱。(2)提问:难道发现受伤的车夫只有鲁迅兄弟吗?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呢?通过这个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对比,进一步形象具体化鲁迅对普通人的爱。(3)提问: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这里连用两个清清楚楚,作者当时“清清楚楚”的只是伯父的表情吗?如此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得鲁迅的高尚品质也就跃然纸上了。

  四、处理好回答过程是保障

  1.平等回答。教师要却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较多的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在向全体学生提问操作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教师提出相关问题,然后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最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之时,最好采取抽叫的方式,让学生始终存在悬念,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注意力。教师特别注意不仅要让那些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作答,还要特别注意那些不愿意作答的学生,要给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才能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来。

  2.适度等待。适度等待指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需要先停顿几秒的时间,以便能让学生思考问题与组织答案。假如教师给学生等待的时间很短,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全面与多角度的思考与回答。相关研究证明,教师合理安排等候的实践,将时间从1秒增加至3、5秒之时,课堂会出现相关的积极变化:比如学生会给出更为细致的答案,出现拒绝或者是随意给出的答案的情况会减少;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整体水平会逐渐得到提升,其作出的回答也往往更加具备预见性;学生成就感加强;那些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也会给出更多与更好的回答。

  3.耐心倾听。教师需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与反应,这点非常重要。学生在回答问题之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假如教师打断学生的回答,这不利于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气氛。即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之时,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也不应该给予立刻打断,因为在某些时候,其余的学生可能从这个错误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行对学生回答作出迅速准确判断答案的对或者错,特别是要在倾听的过程中找出错误答案到底错在哪,以及为什么会错,这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点评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