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环境保护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环境保护对策分析

齐京生

(芜湖市土地开发复垦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矿山开采过程中,必将给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危害,使原有的地表植物退化,造成区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水,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通过植被重建,可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与土地的风蚀沙化。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得以重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环境改善

0引言

根据《安徽省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方案》的整治范围,结合“应治尽治”的原则确定本矿点的治理范围。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实施之后较实施之前植被覆盖率得到明显提高,将有效遏制项目区及周边环境的恶化,在合理管护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植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1,2]。吸引周边动物群落的回迁,增加动物群落多样性,达到植物动物群落的动态平衡[3]

1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范围目标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范围划定原则上不局限于开采区,还应包括受矿山开采及其矿业活动影响的地区。因此,本治理区范围根据现状破坏面积,结合原有工矿用地范围和当地规划,确定治理区范围为:废弃矿山的采场边坡、宕口底盘、堆石区、运输道路等。生态修复面积为3.75hm²。

散兵镇项山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面积为3.75hm²,位于风景名胜区以内,以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农村道路为治理目标。治理后恢复有林地1.74hm²(26.1亩)、灌木林地1.7hm²(25.5亩)、其他草地0.21hm²(3.15亩)、农村道路0.1hm²(1.5亩)。

2生态修复思路分区规划

修复思路,目前采矿边坡岩石裸露,坡面参差不齐,多为陡立边坡,但边坡完整性良好,目前现状基本稳定,但坡面少量松散堆积体、浮石或突起岩块,局部存在危岩体,坡线弯曲;底盘东北高西南低,凌乱散落废弃堆渣及石料,凹凸不平整。

边坡:以清理为主,去除坡面危岩;局部削坡,消除危岩体,便于生态恢复;主要采用生态长袋、高次团粒挂网喷播、植生毯进行生态防护,削坡整治区域坡脚设置生态袋护脚,防止小型碎落风险。

底盘:清除底盘石料堆石后进行场地平整,种植乔、灌木和草本,整体恢复为林地。

道路两侧堆石区域:对道路两侧石料堆进行清理后进行场地平整,补植乔、灌木和草本,整体恢复为林地。

散兵镇项山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积为3.75hm²,矿区整体似南北向开采,平面形态不规则,依据现状宕口位置、边坡稳定性,将治理区域分为4个区域,CK1为A区,CK2为B区,CK3为C区,其他区域为D区。如图1所示。

图1  生态修复分区图

2.1生态修复分段设计

A区措施设计,1-2段边坡:边坡稳定,坡面零星分布松动小危岩块,局部存在岩块零星碎落现象,以坡面清理为主,清除坡面松散岩块。坡脚高程+120m,坡顶高程144m~153m。采用生态长袋进行生态防护。2-3段边坡:边坡基本稳定,坡面零星分布松动小危岩块,局部存在岩块零星碎落现象,以坡面清理为主,清除坡面松散岩块。坡脚高程+120m,坡顶高程153m~160m。采用生态长袋进行生态防护。3-4段边坡:边坡基本稳定,现状边坡有一级平台两级边坡,从下往上,第一级边坡高33.31m~39.02m,坡度约为52°~56°;第一级平台最大宽度约8.42m,平面形态呈弯月形,平台上堆积有散落矿渣及碎块石;第二级边坡高约6.94m~9.19m,坡度约为38°~44°,坡面零星分布松动小危岩块,局部存在岩块零星碎落现象,以坡面清理为主,清除坡面及平台松散岩块、矿渣。坡脚高程+120m,坡顶高程160.5m~167.5m。采用生态长袋进行生态防护。4-5-6段边坡:边坡稳定,坡顶和边坡基岩裸露,坡面零星分布松动小危岩块,存在危岩体,以坡面清理为主,清除坡面及坡顶松散岩块及危岩。坡脚高程+120m,坡顶高程148m~152m。采用生态长袋、植生毯进行生态防护。6-7段岩质边坡:边坡稳定,坡顶堆积大量剥离表土,边坡上散落大量废渣及块石,以坡面清理为主,清除坡面及坡顶碎石及废渣。坡脚高程+120m,坡顶高程130m~145m。采用生态长袋进行生态防护。6-7段土石混合边坡及西侧土石边坡,散落大量废渣,对边坡进行清理,消除松散堆积体,坡脚采用生态袋护脚;坡顶堆积大量表土,对其进行清理,后期用于宕底覆土;采用植生毯进行生态防护。堆土区:矿区现状一处较大堆土区,存在大量剥离表土及废渣,位于A区北侧,结构松散,坡面高低不平,对其进行削坡整治,坡比为1:2,土方可用于宕底覆土,坡脚采用生态袋护脚。

B区措施设计,8-9段边坡,为岩质边坡,基本稳定,坡面散落大量废渣及块石,对其进行坡面清理,坡脚高程+110m,坡顶高程130m~136m。采用高次团粒挂网喷播进行生态防护。

C区措施设计,9-10-11-12-13-14段边坡:均为岩质边坡,边坡基本稳定,坡面零星分布松动小危岩块,局部存在岩块零星碎落现象,以坡面清理为主,消除安全隐患,清除坡面松散碎石岩块,坡脚高程110m~111m,坡顶高程112m~153m。采用生态长袋措施进行生态防护。

D区措施设计,D区道路两侧堆放大量石料,压占场地,本次设计对其进行清理,清除的石料统一堆放至D区北侧堆石区内。堆石清理后,撒播草灌,自然式成组栽植乔灌木。

2.2植物措施设计

生态长袋,对废弃矿山A区1-2段、2-3段、3-4段、4-5-6段、6-7段岩质边坡、C区9-14段岩质边坡进行坡面清理后,采用生态长袋进行生态防护,要求预先裁剪与坡面等长度的生态长袋,生态长袋内装入配比好的植生土、基肥及混合植物种,自坡顶缓慢灌注到长袋内,自下而上施工至坡顶。混合植物种籽选用当地乡土树种,推荐采用紫穗槐、胡枝子、高羊茅、狗牙根,撒播密度为30g/m²。灌草种比例为1:1:2:2,其中紫穗槐5g,胡枝子5g,高羊茅10g,狗牙根10g。

4.1环境保护目标

a)地表水环境

保护目标:工程区域地表水体,如巢湖、工程区域周边河流、湖泊、坑塘等。

保护要求:对工程建设过程产生的污废水进行治理,确保达标排放、合理处置,要求施工期对周边可能的取水口供水不造成影响。

b)环境空气

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内工程道路两侧、施工区周边的居民区。

保护要求: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期大气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使本工程工区(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范围)及周边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不因为本工程建设而下降,满足所在环境功能区划对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

d)生态环境

保护目标: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可能存在的保护动植物。本工程位于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级景区),将其列为敏感目标。

为减少弃土占地,减小环境污染,工程开挖弃土运至指定的弃土区,并按照水保及环保措施的要求做好相应的工程措施。对于有污染的弃土应按照相关环保规范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4.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采取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加强施工期管理,禁止破坏保护动植物生境,有效地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对高陡边坡进行削坡分级时,要严格控制施工边界,以防对边界外的植被造成机械损伤。

清理浮石及危岩体时,要注意保护周围植被,如果植被比较好,其根系已经可以牢固地盘住浮石及危岩体时,可暂不进行清理,后期进行定期监测,若是有坠落可能时,再行清理。

爆破时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规范,按爆破设计的位置、方向、角度进行钻孔,控制炸药量,将爆破影响范围控制到最小,另外爆破时间应避开动物繁殖期(春季),夜间不得爆破,以减少对动植物的伤害。

为减少对施工作业区陆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禁止施工人员捕食野生动物,提高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一旦发现保护级野生动植物,应立即向上级报告,禁止私自处理。上级部门应联系林业等部门,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立即采取移栽、捕捉放生等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时间,以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完毕,应将临时占用的施工场地和施工临时道路恢复原状,由租借方组织复耕或植被恢复。

5结语

废弃矿山修复通过改变微地形、增加地表植被、改良土壤持水能力并增加入渗条件,使植被生长的环境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可减轻项目区的水土流失,使受损植被得到恢复,区内的水资源、土地破坏得到抑制,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矿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冬冬,吴华,刘安富.废弃砂石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措施[J].有色冶金节能,2022,38(06):59-62.

[2]王广梁,黄鑫,胡晓燕,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成效、问题甄别及对策建议[J/OL].生态经济:1-11[2023-01-07].

[3]彭爽,袁秀莹,刘美玲.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10):37-40.

作者姓名:齐京生(1994.7-),,男,汉,安徽芜湖人,2017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职称;现在芜湖市土地开发复垦中心,从事矿山方向的生态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