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探究

苏金帅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韩店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滨州市  256209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推动农业经济改革,有助于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业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挑战,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河南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助力农业经济腾飞。对此,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指出当前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各省市地区农业工作的开展均开始向农业上倾斜,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三农”问题根深蒂固,加之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的“折扣”,导致大部分地区在农业经济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对当地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更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发展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当下,人民的饮食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主要集中在绿色和环保之上。为了持续稳定地向广大民众供应高品质的绿色环保农副产品,国家就要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战略背景的现实意义在于,帮助稳定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保障社会民生经济的和谐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还聚焦农民收入,关注农民生活品质的改善与提示,可以使广大农民受益,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保证农产品持续稳定产出,促进农业经济稳健发展。这一战略还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以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稳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2当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

2.1管理理念落后,阻碍农业发展现代化进程

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深加工及销售等问题的产生都与落后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相关。其一,部分劳动者对农作物养护、农机使用学习不足,对农事管理的认识较为模糊,始终以单一形式进行农产品加工与销售,难以准确对接市场,未能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其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涌入城镇,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业生产和经营人才严重不足。其三,部分地方由于认知受限、农技知识不精,制定的政策精准性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其四,由于农业生产回报周期长且回报率低,部分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出于效益考量,鲜少参与农事生产、农机研发,导致先进生产经营理念、科技力量和资金资源等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无法高效流动。

2.2产业结构及规模存在的问题

农村产业结构和规模上存在诸多问题,受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各有不同。例如:一部分地区养殖业占比高,一部分地区种植业占比高,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均衡发展。我国只有部分地区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经济模式,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规模小,甚至存在部分地区仅能实现自给自足,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2.3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要发展农业经济,就要建设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田建设、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农林生态建设、医疗卫生建设等方面,涉及范围广,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资源配置的不科学、农业生产具有较长的周期等问题,也同样制约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3.1加强农业科技应用和创新

农业科技的大规模应用和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核心。在农业经济发展转型中,首先,农村要扩大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大力推进复合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的优化创新,完善农业生产的基础配套设施,努力实现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机械化运转。其次,要加快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的推广建设,加强日光温室、大棚、育苗基地、育种基地等设施的完善建设,增强农业经济发展质量。

3.2构建科学的农业产业结构

粮食生产是农业产业的重中之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地区,在落实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除了要结合地域特点发展新的种植业和经济作物以外,还要积极引进新的产业项目,拓展农产品的经营和销售渠道,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的完善与优化。农村地区要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商贸物流业,拓展产业基地建设,新增绿色种植基地、牲畜养殖基地、休闲观光基地、菌类种植基地、副食品加工基地等多个基地,构建多个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生态化发展新布局。另外,还要打造示范产业区、多产融合示范区。在以上所述都做到后,还可以将农村产业和资源进行再一次合理分配,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达到规模化农业生产、集约化产品经营的效果,将原本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与广阔的市场结合起来。

3.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对乡村地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还需要坚持资金的投入,增大建设成本,在乡村打造合理的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例如:我国的部分地区,受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土地资源的制约,难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生产。部分地区存在机械化生产的条件,但是因经济落后,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民收入低等问题,使得当地的农业经济得不到发展。鉴于此种情况,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其中包括实现信息化建设,包括提高网络覆盖率,改善当地的交通运输环境,确保农业生产设备能够走进农村,服务于当地的农业。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当地的土地支持、资金支持等。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可以先建设示范区,取得良好成果后,可实现全面推广,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3.4优化人才管培和引进机制

农业农村的发展转型需要较高水平的人才,需要懂得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方法和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律的人才,需要对乡村振兴有着充足热情的人才,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农村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鼓励,加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宣传,为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提供经济保障和事业发展保障,增强人才深耕农业农村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转型效率。农村要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强与高校相关专业的深度合作,定向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措施。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必须要进行优化,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26):93-94.

[2]林桂骋.农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20(1):165,167.

[3]寇荣.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J].中国市场,2020(01):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