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仙岳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仙岳医院,福建省精神医学中心,福建省精神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 361012)
摘要:目的:观察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采用日间系统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选取8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日间系统式康复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研究组经护理后的BPRS评分更低;研究组经护理后的SDSS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开展日间系统式康复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其对于患者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日间系统式康复护理;不良情绪;精神病水平;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疾病,该病可导致患者的精神状态受到极大的影响与危害,基于此,患者往往难以有效实现对于自身言行的合理控制,继而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合理保障[1]。在护理工作开展期间,为了进一步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并恢复身心健康,医护工作者对于护理工作组织形式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促进了患者护理工作的多样化发展[2]。本文针对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采用日间系统式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选取8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29~56岁,平均(42.31±2.25)岁;研究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0~57岁,平均(42.40±2.30)岁。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检测并记录患者病情。②遵医嘱发药并督促患者按时用药。③告知患者生活注意事项。
1.2.2 研究组 采用日间系统式康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做好健康知识宣教:医护人员应在护理期间及时做好患者日间情况的评估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对健康知识进行宣教,进而促进患者健康知识理解水平的提升和优化。②心理康复疏导: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和交际能力。在此期间,其应及时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积极心理暗示,从而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缓解。③饮食营养护理:医护工作者应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确保其有效实现对于食材的搭配与选择,以便结合饮食帮助患者实现对于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科学补充。④运动指导:医护人员应及时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指导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康复运动,这一点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3 观察标准
1.3.1 患者不良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得分越高表示不良情绪越明显。
1.3.2 患者精神病水平 采用精神病护理观察量表(NORS)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精神病症状越显著。
1.3.3 患者社会功能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社会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2.0处理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价值。
2 结果
2.1 患者不良情绪对比
研究组经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不良情绪
组别 | n | SAS | SD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 | 41 | 47.63±3.55 | 21.12±1.41 | 47.54±3.10 | 20.01±2.10 |
对照组 | 41 | 47.59±3.64 | 26.77±1.45 | 47.52±3.16 | 27.32±2.34 |
t | - | 0.050 | 17.887 | 0.029 | 14.887 |
P | - | 0.960 | 0.000 | 0.977 | 0.000 |
2.2 患者精神病水平对比
研究组经护理后的BPRS评分更低(P<0.05)。见表2。
表2 患者BPRS评分
组别 | n | 护理前 | 护理后 |
研究组 | 41 | 32.49±2.51 | 18.54±1.52 |
对照组 | 41 | 32.51±2.49 | 24.15±1.78 |
t | - | 0.036 | 15.347 |
P | - | 0.971 | 0.000 |
2.3 患者社会功能对比
研究组经护理后的SDSS评分更低(P<0.05)。见表3。
表3 患者SDSS评分
组别 | n | 护理前 | 护理后 |
研究组 | 41 | 9.74±0.56 | 3.45±0.34 |
对照组 | 41 | 9.72±0.53 | 5.85±0.41 |
t | - | 0.199 | 28.852 |
P | - | 0.869 | 0.000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工作压力的激增,慢性精神分裂症在我国临床领域中的发病率有所提升,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埋下了极大的隐患[3]。在患者护理工作开展期间,传统护理模式相对较为单一,其往往难以实现对于患者病情的合理控制与充分改善,基于此,医护工作者以临床护理实践作为出发点对于护理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梳理,其推动了日间系统式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与普及
[4]。总的来看,在这一康复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可以在日间护理期间及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技巧,有助于促进患者自护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与交流,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及时疏导,其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对于患者护理期间配合度和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5]。此外,这一护理模式可以推动护理工作的合理细化,从而确保医护人员从多个角度入手对患者日间生活进行引导和干预,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很有帮助。
本次研究指出,通过日间系统式康复护理的应用,患者不良情绪与精神病水平均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基于此,患者预后社会功能水平有所提升。
综上,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日间系统式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基于此,医护人员应做好对于这一护理模式的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 翁荣珍. 日间系统式康复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 全科护理,2022,20(16):2228-2230.
[2] 程华枝,郑计华. 基于Orem理论的日间照料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 当代护士,2023,30(1):150-153.
[3] 郑素芬,梁梅菊,王莉,等. 系统性院内日间康复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2):98-101.
第一作者:沈露琪,(1993年-6月-17日,女,汉,福建诏安,五区(老年男病区)护师,大专,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